顶开苦难 拥吻阳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54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中海式的“苦难”与“阳光”主题,屡次出现在加缪的创作中,尽管生活贫苦而悲哀,但他一直希冀“在經历苦痛后,只想写一本幸福手册”。
  地中海常驻的阳光成为加缪魂牵梦萦的心灵所在,纵使苦难占了他生命的大半,但劫后余生的阳光却在耀眼。《刺猬的优雅》中,帕洛玛这样描述,只贪图鱼缸里的安逸,并不知拼搏为何物的金鱼最终也只会成为塑料袋中一尾僵硬的尸体。反之,游行于坎坷的水底,与苦难搏斗,一次次劫后余生,所得的片刻安逸才最珍贵。
  “贵食母”一切须得遵自然之道,就算是苦难,遇之,化之,也是拼搏途中的必然。
  精致的笼中若只装着未经历练神情呆滞的心,不加思索地坦然度日,缺乏高飞的资历,又何以媲美高山之巅的雄鹰,那种扫视一切,一览众山小的精彩,它必不能领略;习惯了浪涛的冲刷,一次次被衰扶着拍向海岸,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只在平静的浅水区所不能感受的,不起一丝涟漪下是一颗坦然度之的安逸,也是一次饮鸩止渴的沦陷。
  可这种片刻的愉快,却更为人们所接受,习惯了岁月静好的既视感,人们渐渐选择用人为秩序规范自然,古时众墨士清客却独爱顽石,那种经流水侵蚀受风吹蚀的美,放纵孤傲自由而又放荡,在香港拍卖会上出现的“玄芝岫”便是典型,一拳黑漆却又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其表面沟壑纵横,虬枝突起,这是他存在的印迹,千年风霜袭面,尘土覆心,划伤了它的面颊,却也是它独特的见证。在孤寂中沉淀,在磨难中隐忍,终有时日,它便大放异彩。
  常见有稚嫩小童在河边捡石子,大多为鹅卵石,没有粗粝的外表,不会划伤人手,但恐及将来,无意触碰到生活的刀脊,如此细水长流,又何以度日?
  谈及博弈,一招搏输赢,一棋分秋色,但若不搏击,又何谈胜负一说?
  当嫩芽冲破层层阻力,当顶着土块迎接初升的太阳,它会不会感谢每一刻拼搏的自己,奔走于二战硝烟的加缪必然明白,短暂的苦痛后必有阳光驱散乌云。
  他许是那时就开始酝酿他的幸福手册了吧。
其他文献
听大家说,绍兴黄酒可是出奇的有名,但去了之后才知道,绍兴可不止黄酒名气大。黄酒在绍兴鳞次栉比的历史文化中,虽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历史文化中名气更大的还是兰亭吧。  一进门,往前走上二里路,山上降下轻雾,飘忽,落在了鹅池碑上。待轻雾散去以后,我注意,“鹅”这个字,却是上下结构的。我搞不明白,忽然觉得旁边有水汽,往那边望去,果然,水中浮着三只白鹅,“嘎嘎”叫着,有的翘起尾巴,吃水中的小鱼,有的则
期刊
长久以来,语文课因为只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练一练,而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也让语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视并大力推行语文活动课,用活动引领学生乐学语文,趣学语文,活学语文,在让学生有知识收获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我认为: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
期刊
思維导图是思维工具也是记忆工具,是一种模仿人脑运行与思维路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图像、线条与文本相结合,将思维者的思维活动外化显示。思维导图本身具有可视化、条理化等优势,便于表现发散思维,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归纳与提取核心信息,同时可以体现清晰合理的结构。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某同学是我们班最魁梧的男生,他体格健壮,头脑灵活,学习上比較优秀。因而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好。但不久他身上的种种问题就展现出来了。科任老师跟我反映:该同学上课小动作很多,爱戳弄别的同学,课上说话很随意,等等。根据他的行为分析,他自制力较差,但不可否认他自己的学习能力强。比较自我,与人友好相处存在问题,特别是不知道如何和异性同学相处。如何让这位德困生改掉身上的毛病,做到品学兼优成为
期刊
从白堤走上去三里路,就是一个游船码头。这很特别,别的游船码头都很大,船也随之很大,有的是龙船,还有的是仿制皇宫的画舫。但这个码头,你去看看吧,这里的游船都是轮船。月光下,船上的绿色斑纹隐隐可见,我就是在这个码头上坐的船。买了几张票,挑个好座位,坐在靠窗的观赏舱里。这观赏舱并不算豪华,麻布裹着房顶,这是轮船的二楼。楼下船舱就比这强好多,里外上下的墙,全都是大理石纹理,华丽无比,里面还可以打麻将、喝茶
期刊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因此校長不仅要有领导者的能力和实干精神,还要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要充满激情地创造自己学校的特色,建设一支好的队伍。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管理者有一个进步的管理思想氛围,这与现代教育的使命密切相关。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要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处理问题和决策,会收
期刊
父亲寄来了一双筷子,打开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裏,一股扑面而来的竹香,这应该是父亲托人刚做的吧。筷子用红色的丝线扎着,父亲竟还细致地系了蝴蝶结。饶有兴味地拿起筷子,发现还有一封信。展开,上面是父亲有力的字体:好好吃饭。  自从来城里上学,就很少再回那个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也许是没时间,可更多的是不方便。人或许总是健忘的,总是易变的,在城市生活久了,慢慢竟开始忘记当初在家乡的生活,甚至忘记了使用筷子。那两根
期刊
在我小时候最早接触的是《童年》的小画书,那时候不懂得主人公童年的不幸,更不懂得主人公外公和外婆分家后的斤斤计较,常常让我倍感温暖的是外婆对他的那一份暖暖的爱。  长大后再读《童年》,更是替小主人公庆幸,庆幸外婆及好心人曾经带给他的那暖暖的爱,在残酷困苦的日子也让他不觉得都是苦。  当了老师后,和一级级的学生分享《童年》,更覺那暖暖的爱的重要,因为童年的暖暖的爱成为我们生命中永远的暖。  《童年》的
期刊
唐朝有一诗人有俳句“上林俱是看花人”,里面提到的便有“看花人”一词,我以为,他们在看花,而非在赏花。看起来,看花的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赏花人都很闲,其实不尽然。  “看花人”很闲,因为闲,所以他们内心浮躁,一味追逐大流;而“赏花人”却很忙,因为忙,所以他们内心安静,无一丁点时间想一些无聊之事,他们停住脚步,忙于与自然对话,与内心对话。所以,我认为,表面的忙其实是内心的“闲”,而真正忙的人应该是
期刊
叔叔家的门被敲响了,开门,竟是堂哥,还有一个女人、一个孩子。这一天,叔叔家比过年还要喜庆,大鱼大肉摆了一桌子。奇怪的是堂哥这一次回家后显得特别安分,在附近找了一家工厂,老老实实地打工,日子过得挺不错,老板还常夸他工作卖力,不耍滑头。几个亲戚都觉得很奇怪:这个当年出了名的浪子怎么回头了呢?  我的堂哥从小就不是让人省心的孩子,大概十七八岁的年纪,他就不顾叔叔婶婶的阻拦,离家出走了,好几年都没有音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