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之感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平和静心、通俗易懂的语言,充满哲理、关切现实的沉思,放眼全球、不拘一隅的立场总是能给读者以如坐春风、无限启思之感。其自初版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一直为各国读者所喜好,从而不断推出新版。1999年,《全球通史》第7版问世,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译本出版。笔者读之,深有感触,尤是其充满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和力破"西方中心观"的全球视角是最为突出的。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对此著作的阅读和领悟,略谈读《全球通史》的深切感受。
  每个时代都孕育、呈现出新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第7版的致读者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每个时代都要书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索新的答案。"并且说明:"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此书给读者的一个重要印象是,在每一编的最后都有一个"历史对于今天的启示"这个部分,从"人性的本质"、"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到"发达社会与'遏制领先'"、"历史中的种族",再到"从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等等,无不彰显了斯氏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现状和未来的深深关怀之情。在"人性的本质"一文中他称:"历史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核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战争的发生不是因为人类的本性,而是因为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又是由人类来组成的,因而它也可以由人类重新构建"。 在"從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一文中他亦指出:"问题已经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看起来黑白分明。当亚洲人民成功地采纳和应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时,这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同样,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计划经济和一党专政时,这也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现在在第三世界中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灭感都在增长,这种幻灭导致了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陷入混乱"。 作者把对历史的阐述与现实的思考、未来的展望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作者不停地问自己"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人类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但人类也同样面临着未来灾难的威胁。 所有这些充满着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给这部史学名著带来了独特的价值,启发了读者的思维,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从"问题意识"这点看,面对世界历史、面对宇宙人生,斯氏是一名"入戏的观众"。
  《全球通史》给笔者感触很深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其力排"西方中心观"的全球视角,亦可称为"全球史观"。作者在致读者前言中称:"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全球视角呢?斯氏认为世界史的研究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并称自己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断不同。" 这种观点是有理想化的成分的,但并不否定历史学家向它靠拢的努力,就像历史研究有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一样,不可能真正地复原历史本来的面貌,但这并不能否定历史学家不断向客观真实历史靠拢的努力。全球视角即是如此,历史学家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国家、地区、民族而独立出来研究历史,但这并不能否定研究者所持有的全球视角的立场和不断向全球史观靠拢的努力。实际上,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努力按照全球视角来审视整个世界史的,在第7版的《全球通史》中,以全球视角来审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世界历史的事例俯拾皆是,"在古典时代的数世纪中,欧亚大陆的所有地区都作为同等的地区互相影响" ;"古典文明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 ;"全球性的观点不仅要考虑扩张中的西方,而且要考虑西方扩张所至的诸地区" ,等等。斯氏的全球视角给世界历史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使世界历史的进程变得炯炯有神。透过全球视角,读者可以撑一支时代之篙,沿着时间之河漫溯《全球通史》,来观赏或是夹岸芳菲,或是荒草芜树的世界历史场景。
其他文献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学可以依据文章情景营造"身临其境,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课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一个开场导入语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开头,能否吸引人,就看这开场白能不能抓住课堂上学生的好奇心。这个开场白可以通过电影中的几个镜头来展现。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
期刊
作文,表面上看,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把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这训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对语文知识的需要越来越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生产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快节奏的需要。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新人才,就必须从小做起,从加强小学生作文训练做起。所以,我们要强化作文意识,把小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门多样化、复杂化的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在偏远地区,由于教育的落后,英语教学一直一个比较薄弱。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在西藏教书的经历谈谈如何教好偏远地区的英语。  关键词:偏远地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30-01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普及,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水平得到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成高效课堂,设置问题时要目标明确、难易适中,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善抓典例。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29-01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采用课堂提问来推进课堂教学,好的课堂提问能创造"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一节语文课的高效与否,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褒奖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主动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策略;闪光点;构思;创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31-01  作文教学是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材料 , 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要给孩子空间,让其能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同时教师不应只是"站在岸上吆喝",也可以尝试下水作文实践。  关键词: 兴趣;积累;评改;实践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乡村小学的重难点.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
期刊
摘要:要让学生越来越聪明,就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给学生创造宽容的空间,在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适思考,在无疑处生疑解疑,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鼓励;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28-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付知识的行囊,而主
期刊
摘要:近年来,体验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情有独钟, "体验"一词先后被表述达16次之多,成为课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本文从"体验性学习"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学习课文的四种想象教学方式,对"体验性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习者和认知材料之间的直接联系,是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需要,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