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多思考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让学生越来越聪明,就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给学生创造宽容的空间,在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适思考,在无疑处生疑解疑,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鼓励;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28-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付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科学实验证明,脑细胞开发得越多,人就越聪明。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越来越聪明,就要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鼓励学生多思考。
  1 语文课堂要多给学生创造宽容的空间
  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当学生觉得在你的课堂吐露真实的想法安全时,他才能没有顾虑,大胆思考。为此教师应当在学生犯错误时给他们以鼓励。笔者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当学生读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及"诣太守,说如此"时,学生脱口而出:渔人太不守信用了!文章主题显然是要求执政者施行仁政,而关于渔人的人品,非作者表达本意。对学生的此类偏离教材的"怪想法",教师不但不能批评,相反应表扬其积极开动脑筋的精神。受此鼓励,学生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在思想火花的一次次碰撞中,学生才能挣脱束缚,突破思维的局限。相反,如果对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给予嘲笑和讽刺,学生的积极性必受挫伤,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心情感到压抑,思考就不能畅快。教师在教学中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鼓励学生反驳、反问、补充甚至是更正教师的意见,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积极性。
  2 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提供适时思考的机会
  很难想象,一个思考过多的课堂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进行提问,那么激励思考就是被滥用,教师应在充分认识思考的意义的情况下,寻找恰到好处的机会。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思考成熟时,自己对问题做出结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多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如果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缺少发现问题的机会,那么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从谈起,"教是为了不教"就成为一句空话。
  曹禺的《雷雨》中有著名的一段对白: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在教学这一幕时,笔者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问:1、破折号的作用;2、鲁侍萍原本要说的可能是什么?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发现,想认儿子但又不能认的鲁侍萍的内心矛盾而复杂,学生在讨论猜测鲁侍萍可能的话语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鉴赏、体味,从而理解了在当时的环境和阶级地位,鲁侍萍不能认"强盗"般的儿子--周萍,而站在鲁大海这边的悲愤交加的心情。
  3 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建构生疑释疑的平台
  学贵有疑。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能长进。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前导入阶段,教给学生过多的现成结论,比如背景介绍、文章评价等容易导致同一思维模式的定论。教师如果囿于这种人尽皆知的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变懒而且奴性十足,不利于批判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建构生疑释疑的平台,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陌生化感悟,让学生对已经熟悉了解的内容产生新的陌生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出场,很多前人早有"人未到而声先闻"的定论,在教学时,笔者另辟蹊径,引导学生思考:"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一句话为什么只能用于王熙凤的出场,换其他人行不行?比如探春、李纨等人。曹雪芹匠心独运,让王熙凤在"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的气氛中高调出场,把这位侍宠弄权、生性泼辣而放诞无礼的凤辣子推到了读者面前。学生在前人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开掘人物语言、探幽发微,对作者的艺术匠心有了更深的理解。又如《项链》一文中的路瓦栽夫人,提问学生:传统认为她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那你怎么看待?敢于质疑的教学,可广阔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
  4 语文课堂要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白
  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白。这里的"空白",既关于教师对教材的處理,也涉及教师对教具的选择。
  过去,不少语文教师只管"讲",课堂上学生参与少,学生课堂气氛过于拘谨,教师的"一言堂"往往束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也有一些教师在授课中把知识点说的太细、太透,不引导学生思考,而让学生把主要力量用在消极地记忆和背诵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总是被动地听讲或记笔记,或是连续不断地练习各种孤立的知识点作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残酷地扼杀了学生思考的天性。很多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对学生思考权利的长期剥夺的结果是,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学生的苦差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尺度。
  除此外,语文课堂要警惕直观教具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不可否认,多媒体的运用给语文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教师传授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简单了,但多样化的思维活动被直观单一的图像所替代,把抽象知识过于形象化,把逻辑的知识过于直观化,教师和学生同时受到多媒体的束缚和限制,学生失掉了学习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思考,从而抑制了想象力、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多思考,但思考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练习的过程。当学生身处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当他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并且紧张地思考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时,他的思想从这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反复地进行许多次。当他通过思考找到这些问题答案时,在他身上便产生了独立的思考,他也体验了思考的魅力,从而更愿意参与语文课堂的思考,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到课堂。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给教师的建议》,(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 《教会学生思维》,郅庭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以朗读为主,这是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通过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大有帮助,另外,饱含感情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默读的形式远不能及的。总之,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果历史教学依然拘泥于陈旧的一书、一嘴、一粉笔就太不近人情了。历史包罗万象,不管什么方面都涉及一点,经济生活、历史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 历史课堂往往因为老师一个人讲述,学生只能做为听众而让学生失去兴趣,这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 知识的掌握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把丰富多彩的信息融合与教育教学中,既弥补了"一支铅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又加大了授课信息量,与课本相比较,它更能让学生接触各种知识层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常规教学形式更加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
期刊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学可以依据文章情景营造"身临其境,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课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一个开场导入语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开头,能否吸引人,就看这开场白能不能抓住课堂上学生的好奇心。这个开场白可以通过电影中的几个镜头来展现。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
期刊
作文,表面上看,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把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这训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对语文知识的需要越来越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生产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快节奏的需要。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新人才,就必须从小做起,从加强小学生作文训练做起。所以,我们要强化作文意识,把小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门多样化、复杂化的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在偏远地区,由于教育的落后,英语教学一直一个比较薄弱。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在西藏教书的经历谈谈如何教好偏远地区的英语。  关键词:偏远地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30-01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普及,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水平得到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成高效课堂,设置问题时要目标明确、难易适中,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善抓典例。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29-01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采用课堂提问来推进课堂教学,好的课堂提问能创造"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一节语文课的高效与否,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褒奖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主动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策略;闪光点;构思;创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31-01  作文教学是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材料 , 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要给孩子空间,让其能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同时教师不应只是"站在岸上吆喝",也可以尝试下水作文实践。  关键词: 兴趣;积累;评改;实践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乡村小学的重难点.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