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应力场分布的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山西煤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工作面端头处巷道垮落滞后于推进,并出现大面积悬顶的安全隐患,以磁窑沟煤矿13#煤回采巷道为背景,阐述了预应力锚杆(索)支护原理及预应力的重要作用,运用工程类比及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锚杆(索)联合支护优化方案。基于上述研究,采用FLAC3D建立了预应力场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方案优化前后的支护系统预应力分布特征、承载范围及巷道围岩变形量,并进行了现场支护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索)联合支护在巷道围岩中形成了相互连续叠加的压应力承载结构,进而提高了围岩承载强度及刚度,实现了主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中国煤矿行业也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煤矿企业在着力打造智慧矿山体系的同时,以物联网+5G通信网络为基础,依靠软件技术层和装备层的支撑,构建并应用与智慧矿山体系高度相融的煤矿智能化通风系统成为现代化煤矿建设一个重点。在构建智能化通风系统过程中,需要配套高速网络传输系统、智能分析与调控系统、高精准感知技术装备系统、风网监测与隐患辨识预警系统等4大子系统,才能实现跨系统间高度融合性、智能精准感应性、高速传输性、远程无人化、自适应调控与学习优化等特性。目前焦煤集团马兰矿已初步建成基于智慧矿山体
色连煤矿综采工作面之前采用的是预掘通道回撤搬家技术,该技术回撤通道掘进断面大,支护成本和垛架租赁费用高,工序复杂,安全性低。本文主要从综采面自开通道回撤工艺技术入手,积极探索锚网索+钢带+工字钢梁的联合支护方式,确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工序,大幅减少巷道工程量,节约经济成本约46万元,回撤周期由28 d缩短到20 d,效率提升了28%,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快速回撤。
针对上下邻近层的瓦斯涌出对开采层工作面影响较大的实际现状,通过分析矿井煤层地质及瓦斯赋存状况和涌出量,研究了采空区瓦斯积聚O型圈的范围,设计试验了高位钻孔、栈道钻孔及参数设置,实现了高效抽采向工作面回风隅角涌出的瓦斯,保证了安全生产。对相似瓦斯地质条件下开采的矿井具有借鉴作用。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rn2020年,全市水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期刊
水利工程中松软深厚的岩土地质工况比较常见,要确保工程的防渗性能,必须采取防渗措施,选择合适的灌浆防渗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的防渗性能。文章根据某水库大坝基岩岩性的特殊性,采取帷幕灌浆施工技术,以提高水利工程坝基的防渗效果,分析了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案、施工设备、布孔原则、钻孔技术、灌浆施工以及其他关键性施工技术。
针对目前诸多煤矿巷道断面尺寸不断增大,给巷道支护带来诸多难题的现象,以保德煤矿高应力大断面锚支巷道为例,介绍了锚支巷道常用的监测方法,如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杆(索)工作载荷、超前支撑压力等相关常见监测设备的安装、监测原理、数据分析以及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巷道变形量和支护物受力情况关联分析,精准把控现场顺槽矿压显现及变形情况,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修正支护参数,确保煤矿巷道的安全与稳定,对于同类型巷道围岩支护参数的合理设计及监测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针对处于软煤层中的钻孔变形破坏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以胡底煤业煤体力学参数为依据,基于煤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不同埋深、不同钻孔直径、不同侧压系数以及有无塞花管支护等条件下相关的钻孔模型,分析研究钻孔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埋深越大、钻孔直径越大、侧压系数越大,钻孔的稳定性越差;与未支护的钻孔相比,采用塞花管支护能有效抑制钻孔围岩变形,保证钻孔的稳定性,提高瓦斯抽采效率。
本文以大同守口堡水库为例,详细介绍了胶凝砂砾石大坝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尤其是在胶凝砂砾石大坝与面板混凝土结合部位采用的富浆胶凝砂砾石固坡技术,以及新材料排水盲管的应用,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以某深部高应力环境下矿井的沿空留巷为背景,在前期锚、网、索联合基本支护及超前补强支护的基础上,采用柔性模板构筑沿空留巷的混凝土墙。利用先柔后刚的巷旁支护特点,有效控制了深部高应力沿空留巷的围岩剧烈变形。矿压监测结果表明:最大顶板下沉量411 mm,最大底臌量1486 mm,最大帮臌量616 mm,消除了周期性压力对混凝土墙体的破坏,混凝土墙的自愈能力提高10%,峰值强度提高17%~23%,残余强度提高57%~71%。柔模混凝土墙体强度与支护强度达到预期的支护效果,实现了切顶卸载后巷道变形量小,巷道支架受力
为了提高楼宇电力负荷预测精度,解决传统聚类算法楼宇用电曲线聚类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TW-LSTM的楼宇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采用DTW聚类算法对楼宇日用电曲线进行聚类与编码,分析楼宇用电行为.根据楼宇10天的日用电曲线编码,利用马尔科夫链对未来一天的用电曲线编码进行预测,得到用电曲线原型.将编码作为一个特征,结合历史用电数据对楼宇的短期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聚类算法,所提方法的聚类结果更加合理且预测精度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