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虚空,一朝风月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水仙 汪曾祺绘


罗汉 汪曾祺绘

  白露已过,窗前一棵合欢树仍在开花,八九十朵的样子——大约是夏天连遭淫雨未开够。这棵树犹如一个人,执念颇深,非要将一年中未尽的事做完了。
  每日坐在窗前,我一歪头便能看见这些羽状的小红花朵,如不死精魂。
  2020年是许多文坛星宿的百年诞辰,比如汪曾祺。
  浙江美术馆举办了汪曾祺百年诞辰书画展,展出的许多字画,都是我先前未曾见过的。我尤其对一幅画印象深——一块焦墨般的巨石旁,长着一株水仙,像是专门来给石头做伴似的;石上立一鸟,圆乎乎的,正欣赏着这水仙花……
  他还画过一个小鬼生气的样子,灵动可爱,童趣盎然。溥心畲也画过一幅——钟馗骑自行车,一样满纸童趣,令人喜悦。
  从书画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底气,书画中蕴藏着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再看他的行书随笔,古拙憨厚,墨色浓淡相宜,大小不一,歪歪斜斜的,像一个人秋夜醉酒,一肩高一肩低地赶路,遍身被月色朗照,润而凉,一派湿漉漉的架势,蹚着夜露东倒西歪地回了家。好便好在随意,闲逸,有野趣,绝无市侩气、名利气。除了幽静之气,他最可贵之处,当在佻挞之气、顽皮之气。
  他画一个罗汉,披一件袈裟,坐在树下生闷气,嘴撇着,鼻子都气歪了。我今天也很生气——生我自己的气,记性太坏——我觉得我就是这个罗汉。一坐至电脑前,便忘了一切,将一锅东北滑菇与千张烧焦而浑然不觉,直到浓烈的焦煳味肆意窜至书房,才将我唤醒。将锅刷洗十余遍,重新烧出的菜,仍有焦煳味,只好倒掉,再去外面买点卤菜。我真是又气又饿。
  算了。多看看汪曾祺的杨花萝卜、苦瓜、荸荠、慈姑,人就快活起来了。
  今天又见他的另一幅小品《苦瓜冬苋菜》:一根苦瓜旁,蹲着一棵冬苋菜。苦瓜设色浅灰,茸茸可爱;冬苋菜粗朴朴的叶子,像极了乡下妇女满是老茧之手,满纸的“村”气。这样可贵的村气,是自年深日久的烟火气中逐渐培养而来的,既是失而复得的文明,更是这个根植于灶台间的老头一日日悟得的灵气。犹如一棵树,根扎得深,无论是执笔成文,抑或是泼墨写意,无不枝繁叶茂。
  他有一幅字:万古虚空,一朝风月。乍看,呼呼生风;再观,如入万顷森林,静气皆出,让人怔住,久久不能动。
  有一年冬天,在启功先生的一幅小字前,我同样怔住,那幅字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司空图的话。一切皆眼缘,我如遭勾魂摄魄般,久久不能忘。
  今人的字,渐丢了虚静的气质,唯有去古人那里找寻。龚贤的字,寥落几颗,题于不起眼处,满目枯意,衬得他的山水更加虚无寥落。宋徽宗的瘦金体,我年轻时丝毫不曾有共鸣,如今才读出一点瘦拙之气,仿佛一个书生赶了一辈子路,失却了力挽狂澜的气魄,只余一口弱气在胸口起伏。宋徽宗的字,字里行间都是一整个王朝的哀叹之气,衬得他那些木芙蓉呀,白鹅呀,红蓼呀,格外的哀艳。苏轼的字偏于扁圆,被他的好友黄庭坚嘲笑为“石压蛤蟆”。看《寒食帖》,满纸余哀,仿佛天降大雪,万物瑟瑟,心灰得连十根手指也伸不直,纵是饮下十杯酒,也暖不过来了。


苦瓜冬苋菜 汪曾祺绘


汪曾祺书


啟功书


汪曾祺绘


寒食帖 苏轼书


奉橘帖 王羲之书

  古人的字,都是有魂魄的,纵然埋没千万年,一旦被人洞穿,就会像忽然活了过来,与你同声共气,让你欲罢不能。并非相见恨晚,而是你恰好也在。比如王羲之著名的《奉橘帖》,当你于大雪纷飞之际展开,除了冷冽之气,仿佛还闻得着甘洌的橘子气味,旧旧的,灰灰的,隔了千年岁月,让整个人安静下来,坐化般,献身于虚无。
  这些天,读废名的札记。原来,他也推崇庾信、杜甫……一个一个,都是我喜欢的人。
  好的札记,可以唤醒人。白日一有空,我就读一点庾信。《小园赋》里,那种对仗之美,在时间的夹缝里,重又为我活过一遍。我一边择菜,一边放试听的音频,听着听着,眼前这平凡的蔬菜,都似有了金光闪闪的质地。因为庾信,连平凡的日子都像被镀了一层金身——这些跟我一起听过《小园赋》的蔬菜,想必也会变得可口起来。
  庾信给故去的友人撰写墓志铭,漫卷西风,铺排布阵,忽然,来了一句“霜随柳白,月逐坟圆”。寥寥八个汉字,让人惊呆,以致一夜未睡好。早早醒来,躺在无边的黑暗里,听着窗外秋虫唧唧,慢慢地,天也亮了。
  我还喜欢读屈原,那种独有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特别适合秋夜。
  鲁迅也属于秋夜——他的日记,他的书信,无一不属于秋夜。
  我一年年地,更热爱秋天。希望秋天长一点,再长一点,让我在湖边,在荒坡上,在菜地旁,静静地读读庾信,读读杜甫,读读屈原,读读鲁迅……
  (徐 峰摘自《文学报》2020年10月5日)
其他文献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们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不好搬运,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搬,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
期刊
管理有层次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管理可以划分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文化化这四个层次与阶段。以卫生管理为例——  在管理的第一个层次与阶段,即制度化的层次和阶段,一般是建立了卫生管理的制度,不管多少条,其实最关键的就是一句话:“要讲究卫生。”当然,内容可以很多,比如要讲究公共卫生、要讲究个人卫生、要扫地、要洗脸刷牙,等等。  到了规范化的层次与阶段,一般是对卫生管理的行为进行规范。不仅提出“要
期刊
展览“物尽其用”的部分展品  中国艺术家宋冬曾在一个名为“物尽其用”的展览上,展出他已过世的母亲收藏的家居用品。展品中包括他母亲毕生收藏的全部物品:杯子、罐子、袋子、牙膏皮、衬衫、纽扣、圆珠笔、瓶盖、书包、盒子、绳子、领带夹、饭碗、手包、跳绳、毛绒动物和娃娃……总共一万件物品。所有物品都放在北京那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家中,房间太小了,到處是展品。  当我看到这些展品的时候,首先,我是困惑的。为什么有
期刊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国画大家齐白石先生的成才经历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人。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所以他16岁就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齐白石的木工师父手艺很好,他又认真好学,所以他的手艺越来越好。由于经常跟着师父在外面做活,渐渐地,他在当地有了些名气。  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他发现师父雕的花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固定的样式,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
期刊
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很少使用“幸福”一词,特别是在日常会话中。  日常不使用“幸福”一词,不仅因为日本人生活上与幸福关系疏远,还因为他们养成了对幸福有所回避的习性。  比起满月,日本人更喜欢带有些许残缺的月亮,兴许也是受到这种“幸福论”的影响。回顾一下日本人幸福感淡漠的由来,可以知道,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被反复地灌输了这样的观念:幸福是危险的、空虚的,而忍受不幸才是美德。  日本自古就有不少关
期刊
单身的人,最讨厌被问到结婚这件事。其实,要是被问到“为什么还不结婚呢”这类私人问题,何不用反问的方式回敬对方?这是一种原封不动地将问题奉还给对方的技巧。就是反问对方:“那你为什么要结婚呢?”这种反问出奇的有效。  英国约克大学的彼得·布尔教授表示,当被问到觉得尴尬的问题时,只要立即以反问的方式将问题丢还给对方,就能顺利脱困。根据布尔教授的建议,反问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使用,如下:  一、攻击问题。比
期刊
源氏亲王曾是惊人的美男子。五十岁时,他意识到自己所剩时日不多,所以,他分掉自己的财产,给侍从们发了养老钱,带着三个忠仆,归隐到山中一处僻静的佛堂,准备在此了却余生。从清晨到黄昏,源氏借着火盆暗弱的光亮诵经念佛。没过多久,他发觉自己的视力正在衰退,对他来说,黑暗将抢在死亡之前到来。  有两三个过去的情人,曾请求同他一起过这种沉浸在往事回忆中的孤寂生活。其中最温柔的来信都是花散里夫人写的。她出身并不高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个很美的地方。从我们的小屋向外看,可以一览被风吹拂的大片马尾藻和后面碧蓝的大海。  到了夜晚,繁星如爆裂般耀眼,我们就傻站着看,从月亮逐渐变成血橙色,一直到它又变回银白色。  我弟弟布鲁斯和我每天伴着海浪克制的呼啸声入眠,然后在同样独特的声音中醒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彼时,我们对自己的穷困一无所知,却想象自己是被庇佑的。  (从 容摘自译林出版社《望向星空深处》一书)
期刊
睡觉时机会影响记忆效果  学到新的知识后,睡觉的时间点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  研究人员让200多名受试者记住互相关联或互不相关的词组,例如“火和烟”“昆虫和真相”。一部分人在上午9点记忆,另一部分人则在晚上9点。在记忆时间后的30分钟、12小时和24小时,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的词组记忆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睡觉对相关词组的记忆情况影响甚小;但对于非相关词组的记忆,在两组测试之间睡了
期刊
麦克·詹金斯是一位漫画家,也是一位爸爸。  读中学的女儿很忙,每天带午餐去上学。为了多陪伴女儿,麦克决定每天在午餐袋上画以女儿为主角的系列漫画,以此记录女儿的生活,也让女儿在吃午餐的时候,看得到父爱,感受到快乐。  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600多天。他成了女儿学校的明星,也成了女儿心中最棒的爸爸。英语、数学、科学课变成乌鸦,是来偷我的面包的吗?被繁重的学习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坚持几步就到家了。每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