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导学案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推行 导学案 教学
  【分类号】G633.7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彻底剔除传统教学中的顽疾沉疴,奉行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导学案教学法”。
  “第一天讲过的试题,第二天仍不会做”
  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改理念落实不够平衡,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最大问题是“学生厌学、不学,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的问题”应该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有一次,听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师采用“串讲法”讲评:读题,分析题意,启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互动对话,师生共同一步一步把每道题做了一遍。这堂课,一共讲评了6道题。
  第二天,我们将这6道题中的数据改变了一下,打乱顺序,制成一张考卷,在该班进行检测。再把结果与讲评前的考试试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原来不会的同学几乎还是不会,每道题的错误率仍在60%——80%之间。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通过分析认为:老师们讲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心安理得;讲知识太简单太容易,不想改变;讲透了等于学生学会了,不用改变;讲少怕影响学生分数,不敢改变;讲惯了一直都这样讲,不易改变;讲久了专业水平下降了,不会改变。
  “模仿不好,照抄不行,唯有创新”
  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经过大量的调研与反复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必须找到一个“平台”,作为课程改革国家理念的接地点;必须找到一句“口号”,改变教师的课堂习惯。
  几年来,我们先后用了“关注学生”、“有效教学”、“自主、互动”、“先学后教,先会教后会”、“先学后帮”等作为“平台”和“口号”,但都不满意,也没有实效。2010年秋,又先后组织人员到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还专题学习了洋思中学的教改经验。
  怎样引进、借鉴他们的教改经验呢?
  “模仿不好,照抄不行,唯有创新”。“当‘自学’、‘互帮’、‘导学’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后,令人茅塞顿开、眼前一亮、柳暗花明。”
  “导学案教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自学、互帮为“明线”,以教师巧妙导学为“暗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面对新法,老师们心中疑惑重重
  我们提出“导学案教学法”后,依然有老师以“学生不学,怎么自学”为“怕改革、不改革”找借口。很多老师认为,“讲不讲,讲对没有”是我的任务和责任;“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即使是愿意接受新法的老师也心存疑惑:学生不自觉、不自学怎么办?学生基础差,学不会怎么办?
  归根结底,老师们最怕的是成绩下降。有不少老师提出:“这样做要影响考试成绩,而考试还要继续,怎么办?”
  实施“导学案教学法”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等,而在于把握其理论实质,然后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灵活运用,创生出自己的、原生态的、个性化的技术策略和操作框架。
  这是什么样的导学案教学法
  我们对“导学案教学法”的界定是:“自学”指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方法后的独立学习;“互帮”指在“自学”后,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导学”指教师组织、激励、引导、指导学生学习。
  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自学,认为“自学就是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教师没有事情做”, “教师说话了,就不是自学了”。
  我认为,判断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发生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讲没有,关键在于讲的是什么。教师只要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就不影响学生的自学。
  “导学案教学法”中的“互帮”的核心要义是“变一个教师为多个教师”,充分利用优生资源,实现“生生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以做,各负其责、各有收获。这样,克服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一个人讲只能照顾部分学生,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实践运用中,要灵活,随机应变。“导学”基本要求是: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求知。
  在“导学案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主要是“自主”和“互帮”,教师的行为是“导”;教师的“导”就主要体现在“导自学”和“导互帮”两个方面。在“导自学”方面,教师的“导”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动机”——激发;二是“导目标”——协商;三是“导学法”——指导。在“导互帮”方面,教师的“导”的行为主要体現在:组织、协商、评价、启发、点拨等。
  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分数只占30%
  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要广泛开展“导学案教学法”教学改革思想动员和理论宣讲活动,竭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对校长进行专题培训。学校要通过课赛、教赛、观摩交流等方式,灵活培训方法,推动探索创新。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逐步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注重德、能、勤、绩多元评价,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领导点评、学生参评、家长及社区的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争达到分数只占30%,主要是进行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学科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关注教师的实际贡献。
  不回避问题,在思考探索中不断前进
  在推进“导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面临很多问题。如:学生能自学了,在互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先会的总是直接将知识的结果告诉后会的或不会的,久而久之学困生不但不见进步,反而滋生了依赖心理,产生思想上的惰性,这显然是不符合“导学案教学法”的课改理念。如何让优生也像教师一样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甚至是“授之以欲”呢?这是摆在教师眼前的又一个难题。
  我们必深入研究实施“导学案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努力探索“导”的策略与技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们的经济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人才紧缺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让教育进一步的进步。在高中的数学中,我们提出了高效课堂这一个说法,这不但是现在课改的内容更是我们发展的需要。但是如何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效率成了我们应该研究的难题。本文中对于现在上课的课堂现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且进一步的提出相关的意见。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优化;高中数学  【分类号】
研究背景炎症和内皮功能在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的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可溶性的E选择素(s E-sel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所革命职工和浙江、本地农民技术员一起,通过种高产试验田,对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1974年,47.66亩双
【摘要】进入高中之后,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所在的学习氛围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完全不同初中。同时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高中阶段的课业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压力的增大。压力会转化为动力,但是过度的压力则会引起相应的反作用,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以保证学习成绩的稳定提高已经是当前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之一。而我的学习方法归结起来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面向新世纪的中小数学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只有在
数学观念是人们自觉应用数学理念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意识,它主要通过整体意识、直觉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化归意识与应用意识等来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几种意识的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结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还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探究;创新  【分类号】F590-4  一、建“和谐”境,诱发学生积
期刊
目的:随着临床营养的发展,肠内营养(EN)治疗已成为医院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经济且符合生理需要等优点而在医院普遍应用。本课题研制一种营养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住兴趣这根脉,爱护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绝不能给学生打“白条”
三十烷醇[CH_3(CH_2)_2·OH]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几年来,国内外都纷纷发表文章,报道三十烷醇对作物生理效应的研究,指出三十烷醇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呼吸作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