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展示藏文化的百科辞典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东噶《藏学大辞典》是一部关于藏学知识的百科辞典,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辞书界、民族学界、藏学界的极大关注。全书共收词条1.4万余条,280多万字。本文对东噶《藏学大辞典》分三方面作简要评介:一、指导思想明确,内容观点正确。二、内容丰富,资料精深,释文准确。三、编纂方式有所创新,体例有所突破,科学性较强。
  关键词 《藏学大辞典》 百科辞典 东噶·洛桑赤烈 藏文化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藏族的社会、历史、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历算、医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十分可喜的是,2002年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当代著名藏族学者东噶·洛桑赤烈教授用藏文编写的东噶《藏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大辞典》正文收词目1.4万余条,280多万字。这是世上唯一一部由本族学者编写的关于藏学知识的百科辞典,是藏民族的骄傲,在藏语辞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辞书园地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不仅给从事藏学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参考资料,而且也给想了解藏族历史、文化的广大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知识。
  《大辞典》编写者东噶·洛桑赤烈教授是西藏林芝县人,自幼攻读无数藏文化典籍,1947年曾获格西拉让巴学位[1],不久继承为东噶寺活佛。1949年后曾长期在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担任过西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西藏大学及多个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的教授、兼职研究员、顾问等。他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藏族教育家,杰出的藏文化研究家,而且对中华文化和世界历史也有深刻了解和研究。他上世纪60年代在中央民族学院执教时就着手用藏文编写《大辞典》,在当时条件很简陋的情况下,博览群书,从藏文及其他多种文字的文献中摘选词条,手工抄写,殚精竭虑,潜心研究,条分缕析,详细考证,探索源流,将各说相互补正,前后历时约30年,以个人精力成此巨著,为藏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辞典》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工具书,其学术价值和创新精神引起了国内外辞书学界、民族学界、藏学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内容观点正确。任何辞典的编写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大辞典》的编者能以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的科学观点为指导,无论是对藏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还是对内地及毗邻地区的有关情况,都能作客观充分的反映,使读者能如实了解,从中得到广泛全面的知识。编写者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又有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以,他能开拓出藏学研究这一新的领域,使《大辞典》颇具特色,富有新意,成为编纂现代型藏族百科辞典的第一人,也开启了我国少数民族编纂百科辞典的先河。
  
  二、内容丰富,资料精深,释义准确。本词典的词条主要从数十部藏文的历史、宗教和文学名著中摘选出来,
  因而知识涵盖面广,特别是历史方面的信息量尤大,上至传说中的藏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下至后来史载的历代赞普,如从松赞干布到达磨,都分别列有词条,逐一介绍其生平事迹。关于祖国内地中原的历史,从周朝起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重大事件及有影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人学者都搜罗其中,有关汉、唐、元、清的词条收录尤为广泛,解释尤为详尽。如孔子,汉高祖、光武帝,隋炀帝,唐玄奘、太宗、高宗,元成吉思汗、铁木尔、阔端,明永乐帝,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在《大辞典》中都有介绍。关于国外的条目,收有高句丽,古印度的阿育王、众敬王,以及波斯大食、尼泊尔、克什米尔等。有关毗邻的古代其他民族或地区的词条有羊同、勃律、吐谷浑、突厥、西夏和西域等。对藏族早期的原始宗教苯波教和藏传佛教历史上各重要教派的源流,著名高僧大德的事迹及生卒年代,有影响的寺刹等,均引经据典详加注释,如对宁玛派、萨迦派、桑叶寺、萨迦寺、热振寺、桑普寺、大昭寺、小昭寺等都有详尽介绍。对藏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学科,如声明学、诗学(又名修辞学)、词藻学、声律学、因明学、文法学、文学、艺术、戏剧、工艺、医药、历算等,以及这些学科的大家及其代表性作品,都有深入独到的诠释,对藏文的创制、字母的特性、字和音节的结构及历史上三次文字改革,都分别列专条作全面系统的详解。《大辞典》还收集了不少古词、历史词、借梵词、略语(含大量数字缩略语)、古地名、敬语等。这些都充分显示出该词典内容之丰富实用,知识面之深广,以及编写者学识之渊博,功力之深厚。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大量文化词条,如民俗方面的婚礼习俗、忌讳习俗、节日习俗(宗教节日有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藏历正月大愿发会等,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赛牦牛等),文娱习俗(如藏棋、赛马射箭、跳绳、囊玛歌舞、举石等)、食物习俗、现代服饰、古代服饰、古代冶炼、造纸、木工、画像以及民居建筑、古代典制文物等,都分别列条释义。
  《大辞典》涵盖了传统的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也绝非囿于藏文化一隅,在着重解释和介绍藏文化独特的一面的同时,也提供与藏族、藏学有关的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乃至国外的重要资料,实属有跨文化意识的大型知识性词典。该书不仅给学术界提供了藏学方面的系统知识,而且有助于本民族的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外古今各学科知识。
  
  三、编纂方式有所创新,体例有所突破,科学性较强。在藏族发展史上,有编纂各类辞书的悠久传统。早期的双语或多语辞书大多按词义分门别类汇编成语汇集,大中小型的正字学读本很多,都是偈颂体形式,便于记诵,但这些辞书或读本查检时有很多不便。而《大辞典》在框架结构、收词立目、释义引证、标注说明以及设置参见等方面有不少新的突破和进展,开创了很多新例:
  1.作为综合性的百科辞典,知识主题以条目的形式出现。词条的排列顺序按藏文30个辅音字母的先后,检索查阅很方便。在词条内容上作出了全面、系统、明晰、扼要的介绍,参见系统等也都齐全。
  2.所有词条都用藏文解释,保证了原汁原味,具有更强的知识性和教育作用。
  3.根据词目内容和编辑意图,每一词条或详或简,从数十字到数千字不等,一般以中条目为主,有的大条目如松赞干布、拉萨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西藏地方政府、萨迦班智达、旃檀释迦、拉藏汗、藏文、藏医药学、藏工艺学都在两千字到五千字之间。
  4.澄清了在藏学研究中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不少难题。藏文史料中迄今还有未能取得共识的一些疑点,如释迦牟尼的生卒年,古印度无忧王执政及去世年份,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陀陀日年赞的生卒年,文成公主进藏及去世年份,松赞干布、赤松德赞、金城公主的卒年等都是众说纷纭。编写者从浩瀚的文献典籍中分别摘出多方面的史料和观点,有的引用原作达十余种,为读者进一步分析探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该词典的一大特色。
  另外,正文前有160页的藏文词目索引,正文后有180页的历史年表。历史年表提纲挈领,要点突出,中外大事几乎尽收眼底;除一一标明藏历纪年外,又有公元纪年相对照,读者能从中获得更有条理、更系统的知识。该年表从藏历火猴年即公元前3085年开始,举凡藏族历史上的重大活动,有影响人物的生卒年,主要寺院的建成年,重要学术著作的撰成年,几乎无一漏遗。如历史年表最后一栏是1994年,编写者记下的大事有7月1日由重庆到拉萨飞机通航,7月2日大昭寺修复竣工,7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9日庆祝布达拉宫修建竣工等八项。《大辞典》所收词条之丰富,涵盖面之广,内容之精辟都是少见的。
  但是,《大辞典》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大辞典》汉译藏的音译字中有个别需加改正,如1986页中1100年登基的北宋第八代帝应为“宗徽宗”,误为“宋微宗”,藏文音译也有误;2225页历史年表中,藏历“木鸡”年(乙酉年,公元145年)东汉第九代帝应为“冲帝”,藏文音译误作“中帝”音。又如2370页历史年表中藏历“木鼠”年(甲子年,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藏文音译误作“黄甫”。这些有必要在以后再版时加以审改。
  
  附 注
  [1]一种僧侣学位名。过去拉萨三大寺正月传大召期间,需在僧众大会上通过佛学辩难,才能考取获得这一学位。通常先要在寺院中经过20多年的攻读经典之后才能参与辩论。
  (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 兰州 730030)
  (责任编辑 宋 岚)
其他文献
从本期起,《辞书研究》恢复为双月刊,并以原国际刊号ISSN1000—6125和新的国内统一刊号CN 31—1997/G2出版。  由于某种原因,本刊自2001年起曾改用书号出版,让人感动的是,在《辞书研究》以书号出版的这几年中,不少老朋友、老作者仍一如既征地给刊物投寄高质量的,稿子,也有不少新作者、新朋友陆续加入本刊的作者团队,保证了本刊的稿源,帮助本刊学术研究水准,从而成为“CSSCI来源集刊”
期刊
摘 要 图像作为百科全书的组成部分,在各类知识主题阐释中与文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编纂中,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的知识含量和文献价值,仅将其视为文字阐释的附属。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学科知识的构成与百科全书的本体特征出发,就图像的种类、图像文献价值的多义性、图像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图题的稳定性意义与图注内容的随机性变化,以及图像与文字阐释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了初步的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百科
期刊
摘 要 《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第四版)学科分类日臻完善,指标调整合情合理,观点阐释一分为二,内容组合珠联璧合,体现了工具书编纂后出转精的特点。该书在核心期刊的著录等方面也还存在某些不足。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 核心期刊 研究评述  期刊的编辑、出版,期刊的收藏、保管,期刊信息的整合、开发,期刊信息资源的传播、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期刊的生产、管理与利用,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调整收词、修订释义、加强规范三个方面阐述了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修订的思路与实践。调整收词,既要增新,也要删旧,从中体现辞书的时代性;修订释义,既要符合语文词典修订的一般原则,又要注意科技条目自身的特殊性;加强规范,既要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也要遵从国家的科技术语规范。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科技条目 修订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科技条目的修订
期刊
bǎndèng  ①(bench for substitutes[of amatch])原是指球场边上的坐具。因替补队员上场机会少,常坐在板凳上,故而“坐板凳”用来表示“是/成为替补队员”。如《人民日报》1991年4月28日:“27日上午,男子团体B组中国队对德国队的比赛,战表一亮,双方不谋而合。中国队一直坐板凳的于沈潼和王涛出场,德国队也启用没露过面的弗兰茨和沃斯克,跟着名将费兹奈尔迎战。”《人
期刊
摘 要 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既要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也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编辑和使用语料库中的语料不乏借鉴之处。  关键词 汉英词典 平行语料库 词目译义 求证    汉英词典的核心工作是译义;译义的基础是词典编者拥有大量的语言材料。钱厚生先生指出:“真正贴切的对应词大多存在于好的翻译材料之中,值得大力搜寻。双语词典编者应当广泛收集翻译材料
期刊
将模特与商品结合在一起,是当下营销文化的一个趋势,由此产生了缩略式的“模”族新词。“模”作为构词成分似也越来越能产。下面几个是常见的“模”族新词。    车模(car model)  chēmó    汽车模特。即为汽车展示、销售工作的模特。如《北京青年报》2000年6月13日:“在8号馆的本田展台上,所有车模集体上台隆重谢幕,引来许多人的围观。”《北京娱乐信报》2002年6月13日:“车展上的模
期刊
中国辞书事业如何持续发展繁荣,中国如何从辞书大国迈向辞书强国,这是每个辞书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中国辞书学会第七届年会召开之际,笔者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    辞书编纂与语言文字规范化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代的石经、“字样”之书、各类辞书到近现代“成文化”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出现,昭示着时代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130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
期刊
一、序言    书语词是现代汉语中常出现于书面语,带有典雅、正式、庄重色彩的一类词。《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下同;以下简称《现汉》)用“”对这类词作了标示,“凡例”的说明是:“一般条目中,标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如:“学子:学生:莘莘(shēnshēn)~(很多学生)。”“嘉许:夸奖;赞许:品学兼优,深得师长~”“凡例”显示标“”的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使用范围是书面语,即口语中一般
期刊
在本人的一本著作中,有“……迄已取得可观的成果”句。我请一位年轻朋友帮助在书中“挑刺”,他阅后指出这个“迄已……”中似乎漏了一个字,似应为“迄今已……”。  《现代汉语词典》对“迄”字的释义如下:  ①到:~今。②始终;一直(用于‘未’或‘无’前):~未见效|~无音信。  按照这些释义,“迄”和“已”就是不能连用的,在义项①上,“迄”后须是时间名词,在义项②上,“迄”和“已”连用意思不通,总不能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