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同流量下水位变化特征

来源 :水电能源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对坝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形态、河道比降及河床糙率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引起同流量下洪水、中水、枯水位的适应性调整.为此,以长江中游宜昌至螺山站河段为例,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探究了长江中下游同流量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同流量中水、枯水位为下降趋势,同流量洪水位为上升态势,且存在一个临界流量,等于该流量时,同流量水位不发生变化,因此同流量对应的水位存在上升、下降转换的“临界转换流量”.宜昌站的临界转换流量的上下限为35 200~46 500 m3/s,枝城站为35 600~46 400 m3/s;受三口分流关系调整的影响,沙市站和监利站的临界转换流量上下限较低,分别为30 000~31 600、30 000~31 000 m3/s;受洞庭湖入汇的影响,螺山站临界转换流量上下限值较高,为30 000~45 800 m3/s.
其他文献
为解决无人值守变电站三维实景目标识别存在的信息饱和及识别效果差的问题,构建了无人值守变电站三维实景目标协同识别模型,该模型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变电站空间数据,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转换空间数据坐标,同时结合迭代最近点法完成点云数据配准,获取变电站三维实景模型,并使用改进原型模式重构的协同识别算法,针对变电站三维实景模型,重新设计反馈时机与反馈样本选择准则,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三维实景目标协同识别.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均能准确识别无人值守变电站中设备情况,且避免原型模式重构信息饱和问题,
针对传统实现单相光伏逆变器输入侧与输出侧的功率解耦方法中所包含的电解电容体积大、寿命短等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双向Buck/Boost有源功率解耦电路的双环准比例谐振控制(PR)策略,并针对电路拓扑设计了参数和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中电压外环采用PI调节保证响应速度,电流内环采用并联多重准PR控制,实现对正弦电流信号的无静差跟踪.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双环准比例谐振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直流侧母线电压纹波,实现逆变器输入侧与输出侧的功率解耦,且实现了用薄膜电容代替大容量电解电容,提高了系统的使用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于桥水库径流的影响,耦合BP神经网络构建的径流模型和国际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的气候模式,通过偏差校正和空间缩减(BCSD)降尺度方法预测了天津市水源地于桥水库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量降尺度,选取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作为径流模型的输入,预测气候变化下于桥水库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径流模型收敛速度快,模拟精度高,均方误差为0.013 32,模拟的相对误差不到10%,可用于于桥水库的径流模拟;BCSD降尺度方法对该区域模拟效果较好,于桥水库未来气温和降水均呈
针对故障定位传统矩阵算法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适用性变差,在未考虑实际馈线中含有不同类型终端及信息漏报情形下,需再次获取节点信息二次构造网络描述矩阵和难以处理T接线误判的问题,提出一种故障定位优化矩阵算法,该算法基于故障设备一定只含过流流入特性,建立新的设备故障判据,提出运用特殊量标记相关终端告警信息,通过类矩阵初等变换融合特殊量,并给出隔离方案的处理策略.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简单、有效,可同时给出故障区域和控分方案,适应含DG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
在电池储能系统辅助传统发电机组参与电网自动发电控制时,针对按固定比例分配各机组出力信号难以充分发挥储能调频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天牛须搜索算法的优化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改进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后的负荷频率控制器将区域控制误差信号转化为区域控制需求信号,根据需求信号的大小确定系统当前所处的运行状态,再利用改进天牛须搜索算法实时调整储能与传统发电机组的出力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系统频率偏差,平抑联络线交换功率波动,促进系统频率稳定.
水电站下泄流量的波动对于水电站下游水文情势有直接影响.考虑到现有波动量化评估方法未纳入波动的时间范围和数量级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和量级的时间序列波动频次评估方法,并将其引入至电站下泄流量波动评估工作中,以大渡河流域铜街子水电站为例,得到水电站量维波动、形维波动和整体波动在1日的时域内、各个量级的出现频次,研究成果可为指导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针对低密度气象站点分布区降水量空间信息提取精度不高及卫星遥感降水产品空间分辨率粗糙问题,以2020年青海省逐月GPM产品为例,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生成由地形(DEM、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地表覆被(NDVI、NPP)、海陆位置(经度、纬度)和水汽等10个因子构成的环境协变量集,运用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算法对GPM数据进行精细化融合,并基于56个气象站点资料对融合精度进行独立验证.结果表明,该融合模型能克服GPM产品分辨率粗糙问题,实现区域降水量时空尺度精细化;协变量对模型精度有
鉴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非常强大的时间序列学习能力,采用K-最近邻(K-NN)模拟生成长江上游流域内54个气象站点130年的气象数据,并采用SWAT模型对4个水文站点的径流进行模拟;然后构建了基于LSTM的多输入—多输出的智能网络,研究了其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学习和模拟性能.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STM网络对流域径流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且随着训练数据量增加,其模拟性能明显增加.
为了更准确有效地评价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强弱,以集对分析为基本理论,构建了基于联系函数的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定量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两次集对过程全面深刻地挖掘评价样本与评价等级之间复杂的关系信息,将其应用于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市2001~2003年的脆弱性等级值分别为4.15、3.99、3.97,在等级值4左右波动,而2004~2010年的脆弱性等级值在3左右波动,这说明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在2001~2010年间逐渐变弱;农业系统抵御干旱的能力在逐渐增强,这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为更好地指导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区域的抗旱减灾工作,基于天山南坡13个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SPE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CI)和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MCI),从干旱年际变化、干旱频率、典型干旱过程与空间分布等方面评估其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干旱指数对典型干旱年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均表明研究区趋于湿润化趋势,但MMCI指数对不同等级干旱的表征较其他三种干旱指数效果更好;MMCI、CCI指数较SSPEI、SSPI指数对干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