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衬底上InP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自催化法,在Si(100)、(111)衬底上成功生长了InP纳米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在Si(100)、(111)衬底上生长的纳米线形貌相似,纳米线面密度不同。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纳米线的生长取向和晶体结构,结果显示纳米线具有闪锌矿结构,生长方向〈111〉,并且具有层状孪晶结构。与InP体材料相比,纳米线的光致发光峰位蓝移,半峰全宽增大,拉曼散射TO和LO峰向低波数频移,频移随激发光功率减弱而减小。
其他文献
以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为第一配体、丁二酸为第二配体,在非水性溶剂条件下合成了6种新的铽三元荧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对目标
用水热法制备了PEI/CeF3:Tb3+纳米晶体,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10nm,呈比较规则的立方体形;纳米晶体
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均苯三甲酸铕配合物。其一是以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Eu^3+及掺杂过渡金属Zn^2+、Cd^2+、Mn^2+、N i^2+为中心离子的配合物;其二是以均苯三甲酸、邻菲啰啉(Phen)为
分析传统手工缩写刊名还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SULCMISⅡ的附加功能实现机上自动缩写刊名还原的思路,并就互查数据建库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看法。
本文探讨文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文献归类, 从文化概念和分类实践加以分析, 对涉及广义文化、狭义文化、交叉文化、文化史和专题文化等方面的文献在《中图法》中的归类作了例析
目的;探讨B超和CT检查在包绕食管及下咽型甲状腺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9例B超和CT检查确诊为包绕食管及下咽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包绕食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