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名城工匠”城市品牌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首次鲜明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杭州市总工会以此为新的起点,积极探索弘扬工匠精神“杭州实践”,营造全社会尊崇工匠、宣传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和厚植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风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贡献。
  争当先行者  开工匠认定之先河
  2016年,杭州市总工会联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全国率先启动“杭州工匠”认定工作。历时10个多月,通过申报、推荐、评审、公示等程序,最终由市政府发文认定首批30名“杭州工匠”,并于2017年4月25日举行首届“杭州工匠”认定发布会。
  今年是开展“杭州工匠”认定第五年,杭州已累计认定“杭州工匠”150名。这些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杭州工匠”对事业始终保持敬畏心,追求技艺的精湛与产品的精致,以专业的水准引领行业发展前行,用他们平凡或不平凡的经历诠释了工匠精神。他们擦亮了爱岗敬业的底色,引领了劳动光荣的风尚,锻造了永不褪色的“工匠精神”,不断影响着时代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杭州这座城市。
  五年来,“杭州工匠”认定秉持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和有力量的原则,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数量越来越多。工匠申报人数从2016年的230人上升到2021年的390人。二是领域越来越宽。工匠认定领域从最初的工业制造、工艺制作等传统领域,拓展到覆盖50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三是标准越来越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德行情操和示范引领作用,要求德艺双馨,每年只认定30名。四是层次越来越高。认定的“杭州工匠”中有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等行业领军人才。五是基础越来越实。通过开展工匠认定、设立“926工匠日”等系列活动,使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时代新风尚,杭州亦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先行之地、实践之地、示范之地。
  勇当探路者  强工匠文化之内涵
  2019年9月26日是杭州第一个“工匠日”,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工匠节日的城市,这不仅是杭州对工匠群体的尊崇和致敬,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也是杭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助推世界名城建设的创新举措。
  2019年10月25日,全国首个劳模工匠学院在杭州成立。2020年9月18日,全国首条劳模工匠文化绿道建成,同时在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设立工匠坊,成为弘扬工匠精神、宣扬工匠文化、展示工匠作品的平台。2021年1月18日,全市首批命名了22个基层“劳模工匠之家”;5月28日,杭州市文化宫“926”剧场建成启用;9月16日,全省首个工匠精神展示厅建成开放;9月25日,全国首个劳模工匠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劳模工匠文化公园设有“天下巧工”广场、劳模记忆飘带、杭州工匠林、抗疫群英像、匠心湖等主题景观,充分展示了劳模工匠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成为杭州城市的新亮点、时代的新符号、文化的新地标、精神的新高地、休闲的新去处。工匠元素、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已深深融入杭州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
  2017年3月31日,《杭州工匠》栏目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2019年4月3日,“926工匠日”标志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4月23日,成立了全国首个地级市劳模工匠协会;9月26日,举办了全国首个“926工匠日”暨长三角工匠论坛、“杭州工匠”作品展示会及义卖会,打造了以“设立工匠日、铸就职工魂”为主题的地铁专列,首创“工匠之歌”,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活动。围绕讲好工匠故事、厚植工匠文化,杭州不断挖掘和展示新时代工匠的精神内涵,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让工匠精神融入城市记忆、丰富城市内涵。
  力当践行者  建劳动者之大军
  五年来,杭州市总工会成立市、县两级劳模工匠协会,建立“杭州工匠”档案数据库,全方位动态化地做好工匠培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制定出台《杭州工匠五年培育计划》,积极推动把工匠培育工程列入杭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计划到2025年培育“杭州工匠”300名、区县(产业)工匠1000名、企业工匠10000名。精心制作推出“杭州工匠”专属“匠心卡”,持卡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地铁、公交,优惠停车等待遇,体现了对工匠的关爱。
  2020年9月11日,首批9名“杭州工匠”与18名“徒弟”签订《工匠带高徒协议书》,通过技艺上传授、技能上帮带、德艺上指引,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杭州工匠”工作室、劳模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培育实训基地等,组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伍,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广大劳动者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出匠品、铸匠魂。
  2017年以来,市总工会把工匠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纳入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每年邀请工匠参与产改工作宣讲宣传,推广以劳模工匠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举办“十百千万”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帮带、技能晋级、技能激励于一体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誓当推动者  扬工匠精神之实践
  从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談会上“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的讲话;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再到2018年10月29日,他指出“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再到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首次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进行完整阐述,以及今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上,将劳模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别是向艾爱国颁授“七一勋章”,这些都意味着在新时代,工匠已经成为先进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关注、重视和厚望。
  五年来,市总工会坚持借力社会各界对“926工匠日”及系列活动的认可度,推动弘扬工匠精神杭州之实践,得到了全国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先后三次刊发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先后三次播出,《工人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及新华网客端、腾讯网等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不断推动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和共同价值观。让弘扬工匠精神蔚然成风,使得杭州的城市形象更加完美、人文精神更加丰富、美誉度更加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底。
其他文献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乡村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按照中央乡村振兴五大要求,在产业、环境、乡风、治理与民生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更要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党建工作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创新,高质量开启乡村共同富裕新征程。  杭州市近年来针对一些乡村基层党组织缺人才、缺资
期刊
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就要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在数字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是发展趋势,也是必经之路.要通过数字化加快乡村振兴中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被誉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第一村”的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留下了诸多启示.
期刊
“造化”乃天道生生之大德,生生是儒家本体意义上实然性的存在,造化便亦如是.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造化的精灵”,“造化”以神、以化予良知,良知是造化之根上开出的精灵之花,造化“生生与灵觉”的实在使良知虚性下落,良知心体中“气”的面向反证了造化的实然.而张载之“造化”,以“易”道义理的引取,其天地之心、太虚大化的主宰性意象,因“先识造化”的创生次序及入德之途将生生之“易”的神性拉近,正向凸显了其“气”象直接性的实在.王阳明、张载“造化”思想超越性地分别反补与加深了各自心、气本体的原有指向,即良知气向、气之实向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经历了实体书版权输出、线上网文外译推介、网文IP分发的多媒体传播和网络文学模式输出等几种主要形态.综合国力的“文学表情”、中国文化的故事魅力和拓展海外市场的行业需要,构成了网文出海的动力机制.谨遵落地国法规,解决好网文出海的版权难题;把握跨文化传播的社会差异,从文化通约走向文化融入;以品质化内容生产保证适配作品的可持续供给等,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需要突破的三道屏障.
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建德作为全市少数几个农村区域占主体的区县(市)之一,有条件、有义务在推动乡村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为杭州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乡村样板提供建德方案、贡献建德经验.
期刊
作为全球国际关系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中东国际关系包括域内国家之间的关系、域内国家与域外国家主要是大国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尽管中东国家的外交行为向来多变,但透过看似杂乱无章的国际关系表象,仍可以把握中东国家战略行为的演变规律,仍可以发现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嬗变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很大程度上讲,战后中东国家战略行为由制衡向对冲的演变,直接推动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的演展.
芦茨村位于桐庐县富春江镇东南部的富春江畔,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该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路径,以民宿产业为载体,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做好“两山”转化文章,生态红利得到有效释放,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岭南心学”是以朱子学为生成语境,与阳明学相互影响、并驾齐驱于中晚明的两大心学流派之一,陈献章与湛若水是其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物,在思想演化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与朱子学和阳明学不偏不倚的中正之路.“岭南心学”从陈献章“心”“气”合一之论的创立,发展至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大心”论,构建了完善的“理”“心”合一的理论体系架构,这一方面体现为本体论层面的气化心体的建构,一方面体现为动静中求自得的工夫体系的建立.在中晚明学术思想语境中,岭南心学的中正之学规避了朱子学与阳明学在后学发展中存在的片面性,构建了一种具
允许农民带着土地进城已经纳入法律政策条款,农民进城与承包地的丧失之间不存在着内在必然的逻辑关系.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长期居住生活在城镇且有稳定非农收入来源、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依赖土地且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赚取收益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不在地主”.论文认为,“不在地主”这一概念值得商榷且应当慎用,毕竟进城农民与农村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且他们拥有的土地数量、土地权利内容等都与历史上的“不在地主”存在本质区别.然而,由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标准缺乏
塘栖枇杷始种于隋,繁盛于唐,极盛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以色艳形美、肉质细嫩、汁多味鲜、风味卓绝而闻名天下.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传承历史文脉,立足枇杷产业优势,整合山水优势资源,带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带“共富”、农旅促“共富”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目前,塘栖枇杷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颗“金果子”、农旅融合的一条精品路线、品质临平的一张“金名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