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义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的焦点,而柏拉图则在《理想国》中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正义问题。柏拉图基于对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三种正义观的反驳,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他把正义分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就城邦而言,正义就是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各司其职;而就个人而言,正义则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职。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相互联系,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实现正义的手段,包括加强公共教育、实行公有制、把统治者变为哲学家等。柏拉图的正义观虽然带有很大的空想性和阶级色彩,但是这些对后来研究正义思想的哲学家都有很大的启发,对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城邦正义;个人正义;正义观
  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5-0045-03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探讨正义问题深受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一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为苏格拉底之死,他是通过驳斥“正义”得出自己关于正义的观点的。
  一、柏拉图对其他三种正义观的驳斥
  一是对克法洛斯的正义观的反驳。“克法洛斯”是“头”的意思,意味着首领、权威,它是早期单纯道德、传统、习俗与宗教的代表,克法洛斯曾说过,人们对肉体的欲望在不断地消失,随之增加的是人们对于与他人交流的欲望。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控制的,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谁先来,每天都被恐惧笼罩着。克法洛斯生活的时期,是诗歌与神话的时代,因此里面自然而然地也会有关于地狱的描绘,人们每天都活在心惊胆战中。同时当人们老了以后,就开始怀念自己年轻的日子,想念年轻时的种种快乐,人们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所以就被社会抛弃,无法拥有这些美好的生活。但是克法洛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正是因为上了年纪,所以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能够摆脱物质、情欲对自己的束缚,他们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安稳地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在他看来,人们生活的意义并不是对物质和情欲的追求,它应该是对自己欲望的节制。因此他认为正义就是说实话和偿还从他人那里拿的东西,也只有正义的人才不会去哄骗他人,不会因为欠钱而充满愧疚地去了地狱。
  柏拉图总结克法洛斯的正义观为“有话说话,有债照还”,但是他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你的朋友当他精神正常的时候把枪给了你,后来当他精神不正常的时候,他来向你讨回,这个时候你把枪给了他,那你就是不正义的[1]。
  二是对玻勒马霍斯的正义观的反驳。玻勒马霍斯的正义观是“对于朋友应该与人为乐,但对敌人,应该还给他恶。也就是说正义是给予每个人适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助友损敌’”。柏拉图则对此说法进行了反驳,第一,正义就是要给自己的朋友有益的东西,但是在给对方东西之前他首先要知道对方要的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对他来说是好的,因此这里的正义对个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又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正义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第二,柏拉图认为给朋友好处而给敌人不好的东西,这就涉及如何区分朋友和敌人的问题,如果自己一不小心把敌人当成了朋友并给了他好的东西,那这就是不义的,同时本来就是坏人的人,他的朋友也是坏人,帮助朋友还是只能做坏事,这也是不正义的。第三,玻勒马霍斯认为我们只会伤害自己的敌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有人受了伤我们就要认为他是坏人,同时就算我们自己是正义的人,我们给敌人不好的东西,但是敌人并不会因此就变成了一个正义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正义的人,正义的人真的会伤害他人吗,不管这个人是朋友还是敌人[2]。
  三是对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的反驳。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正义是统治者制定出来的法律和规则,这些都是用来统治臣民的,有人不遵守这些法律规则,那么他就是不正义的。对此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如果规则就是正义,那么统治者由于失误从而颁布了不当的法律,那么这能叫正义吗?对于柏拉图的反驳,色拉叙马霍斯也给了回应,他说商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不管他犯什么错,他依然是商人,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如此。
  接着他又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些不正义的往往能够得到更多,而相反,正义的人却是经常吃亏。对此柏拉图的解释是正义者与不正义者是有区别的,不正义的人总想着要超过其他人,而正义的人他们只是想着要比不正义的人强,但是对于同时正义的人,他们不会拿自己与他们比较。他认为“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使人们能够按照正义的方式生活,因此我们常常会感到快乐,而那么不正义的人却恰好相反,因此不正义的人永远都不会比正义的人更加幸福[3]。
  二、柏拉图的正义观
  驳斥了以上三种观点后,柏拉图论述了他的正义观,他把正义划分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
  一是城邦正义。在柏拉图那里,每个人的禀赋是不同的。对于一个城邦里的公民而言,想要生存就必须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这就需要生产者。同时,一个城邦想要发展得很好,就需要护卫者保护城邦的安全,也需要统治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从事几项工作,每个人的禀赋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就适合不同的工作。柏拉图认为那些统治者身上是被加入了黄金的,因此他们比其他人都更加贵重,而那些被加入白银的就是护卫者了,他们是次贵重的,至于那些生产者,由于他们是被加入了铜或者铁的,因此他们是最廉价的。
  柏拉图认为城邦应该由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部分构成,统治者的德行是智慧,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分配城邦里所有的物质资料。护卫者的德行是勇敢,他们用自己的武力保护整个城邦免受外敌的侵犯,同时也起着镇压城邦内部反叛者的作用。生产者的德行是节制,他們要学会节制自己的不适当欲望,兢兢业业为城邦创造物质财富。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这个城邦就能实现正义,如果一个生产者企图爬升至护卫者,或者一个护卫者想进入统治者的等级,或者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的任务,这样必然会给城邦带来巨大危害,这些都不是正义之举。柏拉图考虑的不是城邦中哪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是整个城邦的利益,城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认为城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哲学、军事、经济,不同的阶层根据不同的德行而做不同的事。而对于“正义”,他是从反面论证的,他认为如果一个生意人,因为天生会做生意而拥有很多财富,但是如果他想通过财富去控制选举,或者说一个军人他企图通过武力爬上不属于自己的等级,那么这个城邦就是不正义的,既然知道了什么是不正义的城邦,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什么是正义的城邦,那就是在这个城邦中,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相互分工,各自依据自己的德行做自己的事,那么这个城邦就达到了正义。简单来说,城邦的正义就是智慧的统治者进行统治、勇敢的护卫者维护城邦的安全、节制的劳动者创造财富,同时护卫者和生产者受统治者的统治。柏拉图的城邦正义是建立在人的自然禀赋之上的,正因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禀赋,所以在城邦中才有拥有不同的地位,这样的城邦正义实际上解决了人在社会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社会位置问题。
  二是个人正义。柏拉图在考察完城邦正义后,又考察了个人正义。正如“城邦的正义是三种人在自己的城邦里各做各的事”一样,以小见大,个人的正义也有三个部分。与城邦中的三个阶层相对应,个体灵魂也有三个部分:理智、激情和欲望,理智对应统治者,激情对应护卫者,欲望对应生产者。柏拉图把人的灵魂比作两匹飞马和一个车夫的组合,其中理智就是驾马的车夫,而激情和欲望则是两匹飞马。理智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恶、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理的无理性或欲望部分,亦即那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激情是人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在人的灵魂中,最重要的当属理性部分,理智在灵魂中起统治作用,激情协助理智一起管理欲望。灵魂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受理智领导,这样的人就有正义的美德。正如城邦的正义是三种人在城邦里各司其职一样,每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部各起各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就是正义的[4]。
  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个人的正义就是正确处理理智、激情、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他的个人正义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个人从内在发力,利用激情,主动地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与儒家传统上强调的修身养性是一个道理。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个人将自己灵魂的三部分进行恰当的协调控制,让灵魂达到最和谐的状态。而实现个人正义,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城邦的正义。
  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相关联的,在柏拉图那里,城邦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个人的正义才能成为可能,而个人正义又是城邦正义的基础,若没有个人的正义,城邦的正义就无法建立。个人灵魂达到正义,每个人就会以其个人正义的行为参与适合自己本分的工作,参与实现城邦的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正义就像个大字,而个人的正义就像小字,二者之间更像种类比的关系。他认为,城邦正义就是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统治者以智慧把国家治理好,护卫者凭勇敢保卫疆土,生产者以节制做好生产,这样国家就能处于安全稳定中。他强调每个人都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得任意改变,因此,在柏拉图那里,城邦正义是一种等级分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又具有不完全对应性,城邦正义中的智慧、勇敢、节制之间并不存在对抗关系,他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个人灵魂中的三个部分却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且从人性角度来看,人是具有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的,而城邦却是没有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的。
  尽管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能从城邦正义中推出个人正义,也无法从个人正义中推导出城邦正义。一个城邦拥有正义的制度,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城邦中每个人都能成为正义的人,它只能为创造更多正义的人提供条件,假如有不正义的人不想遵守正义的制度,但是想到违反制度会受到的惩罚,他也不得不遵守;一个城邦中所有的人都是正义的,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城邦的制度就是正义的。城邦正义不能导致个人正义,同样的,个人正义也不能导致城邦正义。
  三、实现正义的手段
  一是公共教育。柏拉图认为,虽然统治者阶级的知识和美德生而具有,但是要充分发展,实现正义,关键在于教育,因此,他极为重视教育。他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正义观,提出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5]。他认为人的灵魂中本来就有理性和知识,但是由于降生的时候,灵魂和肉体结合,受到了肉体的污染,因此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憶起曾经的东西,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同时,他也认为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手段,统治者可以通过教育向城邦里的人们灌输自己的想法、观点,把他们朝着正义的方向引导。城邦的教育就是为了国家培育合适的哲学家和军人,因为教育应该由国家来控制实行。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改造人性、陶冶德行、实现正义的唯一手段,这显然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是他看到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且把国家的建设与教育联系起来,这种观点是值得借鉴的。
  二是公有制。这是针对统治阶层来说的,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不利于统治者发挥他们的才能,阻碍他们全心全意为城邦谋取整体利益。因为统治者是神圣高贵的,他们是属“黄金”的,如果再与世俗的金银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会被玷污。所以除了最基本的保障人的生存和日常必需品以外,他们不能有任何的私有财产。而对于家庭,他认为如果有了小家,那么人人都会先为自己的小家考虑,只有废除小家,人人都融入“城邦”这个大家庭,人们才会为城邦的整体利益考虑。
  三是“哲学王”。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国家的统治者,而只有统治者是正义的,才能把整个国家管理得更加正义。同时他认为要实现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就要让拥有理性的哲学家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掌握关于正义的知识,只有他们才是正义的[6]。“哲学王”观点与他的“知识即美德”观点密不可分,在柏拉图看来,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清醒的,而那些拥有意见的人都是跟生活在梦中的人一样,为此,要建立正义城邦,就必须使哲学家成为王,把统治者变成哲学家,然后让他们用绝对的正义为蓝本来建设城邦,只有这样城邦的正义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四、结语
  柏拉图的正义观与社会等级制度不可分割,无论是城邦的正义还是个人的正义都要求各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侵犯。可见,这种正义观带有严重的阶级色彩,它主要维护的还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是柏拉图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虽然他的正义观带有很大的空想性和阶级色彩,但是他对国家和谐的设想、对社会分工的构想、对理性和智慧的赞美等,对后来研究正义思想的哲学家都有很大的启发,他的正义观思想对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类延村.论正义之难——柏拉图《理想国(第二卷)》之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 王立.正义与“个人应得”[J].哲学动态,2013(11).
  [3] 孙君恒.柏拉图的正义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4] 侯晓丽.论柏拉图的“灵魂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5] 杨书浩.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 宋垚钢.柏拉图正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胡梦蝶(1994—),女,汉族,四川江油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
  (责任编辑:马双)
其他文献
国企工会推进精益班组建设对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陕西兵器工会在构建精益班组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党工共建活动,引领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开展星级精益班组达标创建评星活动,推动精益班组达标,创建有为工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实践情况来看,新时代国企工会推进精益班组建设,应找准定位,创新方式、内容、载体,通过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各项活动,促使这项工作落地见实效。
摘要:在全球海洋问题、海洋争端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海洋治理合作主要有经济、安全、话语权三个方面的动因,但是也存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治理合作制度与规则上供应相对不足的问题,表现为治理主体乏力、合作机制薄弱、域内国家之间互信不足等。应对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在深化合作道路上的新挑战,双方可从合作内容、治理主体、机制改革、理念构建四个方向寻求拓展空间,合作领域先深后广,稳中求进;扩展治理主体,形成互
摘要:“腐文化”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亚文化,其核心是耽美作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学校园是一个由众多年轻人相聚的并且极具创造性的地方,拥有年轻化的特点,使得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和传播相对容易,被接受度更高。原因可归结于两个方面:(一)需求理论:生理和社交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二)现实动力: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市场需求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腐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
摘要:网络语言的良莠不齐,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语言环境熏陶下,青少年的语言交际逐渐网络化,且呈现不良发展趋势。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语言行为,需多方配合、共同协作。首先,社会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输出,培养青少年的价值习惯;其次,学校要加强语言教育,规范青少年的语言使用行为,培养青少年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最后,丰富青少年娱乐项目,扩大青少年娱乐选择范围,分散青少年的网络注意
摘要:在卡特政府前期的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和国务卿万斯竞争着向总统施加影响力,进而使对华政策偏向自己立场的内部竞争状态。这种内部竞争多次出现,涉及多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制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这一时期卡特在对外事务中受万斯的影响较多,对华政策处于“一方面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另一方面又使其服从于美苏关系,还应不对中国台湾的和平及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的摇摆状态中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人都对生与死进行了理论阐释,存在主义生死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探讨生与死的对峙与和解,突出以死观生的意义转向;二是解释人的必死性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强调死亡面向下的自由;三是对死亡的个体性原则释义,指出死亡反思的主体性特征。存在主义哲学的生死观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人们在对死亡的理解中更积极地追问生存的意义、挖掘生命的价值。  关
摘要:如今微博、微信公众号成为人们了解案件司法审判的重要途径,案件的细节和审判结果会带来巨大的流量关注。网络热度起到了民意關注司法的正面效用,也可能带来干扰审判的负面效果。律师在网络热点案件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但我国法律制度中,缺乏专门规制案件律师发表庭外言论的相关规定。可尝试从以下几点完善该领域的相关立法:(一)借鉴他国相关立法经验;(二)规范律师的庭外言论权限,明确律师可以公开的事项,同时赋
摘要:共同体是马克思阐述人类社会发展时使用的基础性概念,自然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共同体阶段,它是以血缘规制和土地作为物质基础的一种共同体。自然共同体通过四种形态表现出来,即氏族共同体形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土地为物质基础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的共同体形态;亚细亚式共同体形态,依然是以血缘为联系和土地为物质基础的存在方式,但个人是土地的占有者,分工和个人活动在其内部孕化;古典古代式共同体形态,其血
摘要:教育培训贷作为一种新兴消费信贷产品,具有贷款门槛低、操作流程简便,交易方式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培训贷存在退费难、培训机构倒闭跑路、学员没学上还要还贷,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行为,订立合同的双方主体未尽应尽义务,教育培训市场缺乏监管等法律问题。解决教育培训贷相关问题,消费者应当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消费;培训机构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寻求解决途径;金融机构应设计适应性更
摘要:应网络新媒体技术和资本逐利发展而生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积极的影响有:富有感染力的可激发爱国情怀;富有凝聚力的可传播正向能量;具备休闲性的可消解成长压力;充满创造力的可促进个性发展。消极影响有:商业化的扭曲青少年价值观;数据至上的耗費精力时间;单一密集的可造成“信息茧房”;“娱乐至死”的影响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吸收。因此对“饭圈文化”的不良影响要进行引导,媒介组织要坚持正确导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