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r——评《新闻的审美传播》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传播与美学有关系吗?若有的话是怎样的关系?我本人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2011年,我采写了广西乡村教师石兰松26年坚持摆渡孩子上学的报道,引起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同志的高度重视,在他的推动下,光明日报社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并由此成为“寻找最美”活动的滥觞.这一经历经常让我思考:新闻传播如何更好地发现美、表现美、传播美?这样的思考虽然积极,但终归零碎,没有形成深刻系统的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媒体的涌现,碎片化、流动化的时空观念成为构筑阅读场景的基本逻辑,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年龄、时空、环境、技术都是影响青少年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可以搭建智能化媒体传播平台,以中华民俗传统节日、动物、植物、科技等为主题,将文化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青少年阅读场景,让青少年获得互动体验.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继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取得更多新进展,成为传媒业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从广告数据看,2021年广电媒体迎来了疫情后的恢复性增长期,根据CTR媒介智讯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电视媒体同比增长6.8%,广播同比增长5.8%.这组数据显示出广电媒体通过融合发展,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
期刊
近年来,媒介环境及营销传播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电视媒体的受众对内容的接触习惯及接触场景也悄然变化,跨时空、跨介质、跨主体、跨功能的媒体生态环境仍处于聚变之中.在传统电视媒体高速发展的“上半场”,全国省级强势特色地面频道合作组织(简称“九合组织”)为省级电视地面频道的聚合发展做出了持续的探索.2011年,包括安徽经视、山东齐鲁在内的九个频道在沈阳联合组成了九合组织,旨在合作联动,助力企业开拓区域市场,加速广电媒体转型.2021年,九合组织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的积极引领者与践行者,九合组织获
期刊
近些年,我国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在内容、形式、平台、渠道、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与互联网迅猛的发展趋势相比,主流媒体融合的变革速度仍较为缓慢,思维路径、趋势预判、内容拓展、形式创新和技术驱动等方面的工作仍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些情况在广电业表现得尤其突出.
期刊
一座城市的良好形象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塑造与传播过程,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要求.本文以媒体与城市形象的关系为切入点,以重庆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城市形象在传播形态上的发展趋势,并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全媒体时代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四个关键点,推动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
沿边地区高校举办境外办学是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和沿边国家(地区)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的桥梁.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发展战略、沿边地区地缘优势发挥需求及其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素共同推动沿边地区高校“走出去”.沿边地区高校境外办学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办学模式、治理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存在高等教育输出能力有限、针对性政策支持不足、可持续发展困难、区域和功能优势发挥不足等困境.因此,我国要给予沿边地区境外办学更多支持,加强沿边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发挥沿边地区高校境外办学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持续开展重大主题报道,要坚持思维导向.本文以海南日报在实施海南自贸港主题报道中,坚持显政思维、专业思维、系统思维,从重大决策部署、紧盯政策落地实施、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等方面入手,全景展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高度、深度、温度.
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以下简称“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收录的2001—2020年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148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在近20年的研究脉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尝试描摹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图景,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开设的一般性课程,其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关系到学生基础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三名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师的教案从准备内容、目标设计、用具选择、过程创设、评价设定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概述和分析.结果发现,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现实特征:教学准备抓住了教学四要素,却缺乏对教学需求的精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突显了个别化和工具性特点,却忽视了情感领域的目标;教学用具类型多样,却未切实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过程创设多样化活动,却未能融入生活语文
我国科技期刊正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即将面临数字化后的智能化升级.科技期刊人要抓住智能化转型的发展契机,积极发挥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发展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已在科技期刊出版中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审稿、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检测出学术不端、鉴别数据造假、精准发行传播等,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期刊出版发行和学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未来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