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全力应对高考,老师严禁学生看课外书。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学规律及学生求知的天性。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再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并作好阅读指导。这样不仅能因势利导,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兴趣;引导
  
  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师拿着大本大本的“黄易”类武侠小说、网络小说、卡通漫画或是其他报刊杂志,气呼呼地走进办公室,那是从学生手中缴来的“战利品”。为了全力应对高考,老师严禁学生看课外书。然而,总有少数学生不顾老师的三令五申,“以身试法”,在上课时间悄悄地看课外书。讲台上老师讲得唾沫四溅,课桌下少数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些学生多次被没收课外书,多次挨老师、家长的批评,但仍屡教不改,甚至破罐子破摔。老师们头疼,家长伤脑筋。
  按理,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是一件好事,起码是一个爱读书的表现。多读书总比上网聊天打游戏要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为什么师生双方总是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呢?究其原因,主要责任在老师而不在学生。
  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除了看课本,做资料,考试题,其他课外读物都是“非法”的。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一旦发现学生看课外书,老师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简单粗暴地没收读物,训斥学生,实在是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压制,是对学生渴求知识的打击,是对学生创新潜力的扼杀。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是对外面世界好奇的表现,是追求知识和进步的表现。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无异于给沉闷的教室里注入一股清风,何况读书与应试并不矛盾。书读得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写文章才能厚积薄发。从高考情况来看,试题也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而我们一些老师,却为了升学率,把学生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书呆子。既违背教学规律,又泯灭学生灵智,真是教育者的悲哀,学生的不幸。让学生多读多看,开阔视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何乐而不为呢?开卷有益嘛。
  2.对学生的阅读适当引导。美国艺术家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随学生滥读。一方面,现今是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各种读物浩若烟海,鱼龙混杂。另一方面,学生的甄辨能力、自控能力还很有限,难以抵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诱惑。随便开卷,不但无益,反而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而“读一本好书,就像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老师可以推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参考书目,也可以推荐其他健康有益的书籍报刊,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智慧背囊》和各种文摘类报刊杂志。总之,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文字优美、深浅适宜、趣味性强、课内外联系紧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陶冶情操。同时,课内课外紧密相联,阅读与教学相得益彰。
  3.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功。重点落在写上。读是为了更好地写。由于阅读太有限,知识积累太少,学生写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无病呻吟。而任何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都有一个或几个闪光点。或词语丰富、语言优美,或立意新颖、结构精巧,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或形象丰满、思想深刻等等。学生读此类文章,“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觉地运用范文中的语言、构思等,老师再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请老师们尊重、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吧,它必将对语文教与学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在采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之佳时,他向我们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他出访韩国,韩国环保部门的官员对他说,你们的沙尘暴都快吹到我们这里来了。王司长笑着说:不是我
和合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精神,本文考察了中国传统和合法律思想的历史和根源。中国传统的和合法律文化对现代的法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1-9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5.2%。其中,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6.0%。
1999年6月 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陕西西安主持召开了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动员令。此后,陕西省委、省政府结合陕西实际,确定重
21世纪脚步将近,作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决胜年,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重要骨
【摘要】高考作文中,常有一些人物再现式散文获胜。而学生在模仿时往往重其“形”轻其“神”。殊不知对“神”的把握,塑造可感、有情的人物,才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写人;重“神”;可感;有情    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中常有一些优秀作文是以一个人作为全文的素材,用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写成人物再现式的散文。比如《李白的泪水》(2003年高考河南卷优秀作文),《水边的女人》(2004年高考江苏卷优
"十二五"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而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是河北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回顾"十一五"河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