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仍须未雨绸缪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缅北战乱导致炮弹屡屡落入中国境内伤害无辜,引起中国舆论对加强云南边防的呼吁。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缅甸面临的挑战,其中一个风向标是已经建成并初步投入运营的中缅油气管道可能的命运。
  笔者今年4、5月在仰光、皎漂、土瓦等地考察,对缅北和中缅油气管道起始地的第一观感是,这里的战略复杂性被低估了。举个简单例子,我从仰光乘坐长途大巴进入皎漂,路上用了20多个小时,这个寻常的艰辛旅途提醒我们,不能用中国的经验来想象缅甸的发展节奏;再如,从皎漂到若开邦的首府实兑有3种方式,飞机40分钟,水路5~6小时,陆路要两天,可见不同的交通方式实际上会把同一项战略肢解成若干不同的现实版本。交通如此,更不用说文化差异。

本土舆情


  只要留意,缅甸随处可见Shwe(音译为“瑞”,意为黄金)这个词,它可以是佛塔的名字,可以是道路、大楼、金店、餐馆、电话公司、商店的名字,当然它还可以是人名。缅甸第三号领导人吴瑞曼,他的名字中“瑞”就是黄金的意思,“曼”是皇宫的意思;丹瑞大将,“丹”是百万的意思,“瑞”也是黄金。缅甸对本国的自称就是黄金之国——“瑞地之国”。而2012年的“瑞地油气运动”,指的是对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民间抵制运动,它在缅甸社会有着深刻的心理基础。
  在皎漂的时候,我在当地随处可见的茶店休息,同时访问茶店的老板娘。她对中缅油气管道的承建方印象不佳,说中国的公司只是给皎漂当地居民路边的粗活脏活,这些活干完后,也没有技能培训因此也无法更正式地打工;中国的老板雇佣码头工人卸货时,往往不照顾当地人的作息规律,说干就要干,而且给的钱也少。
  缅甸虽然是个佛教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巫术传统浓厚的国家。巫术信仰在当地称为nat,巫术之神祇往往和正宗的诸佛平起平坐,共同接受膜拜。缅甸的军政府也曾一度要求高级官员开会时,集体穿着缅甸女性的服装,因为巫师用这种方式来“虚拟满足”这个国家可能会出现女性领袖(昂山素季)的可能,以免现实中真的出现。甚至缅甸的迁都也有巫术信仰的基础。
  缅甸人如果不信任或仇视某项外来投资,也往往会使用巫术的方式抵抗和动员。例如针对缅甸西北部实皆省的蒙育瓦铜矿项目(包括莱比塘、萨比塘和七星塘三个分矿),当地人为了反抗中国的公司,一共进行了5次巫术反抗,利用死人复活的仪式,讲述项目如果建成可能造成的苦难,动员民众起来抗争。
  对于这些具有本土文化、宗教特征的舆情,许多中国公司派驻的员工根本没有觉察和理解。他们不太擅长和当地人及社区沟通,时常把自己在海外的工作当作缅甸版的“民心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在皎漂一家海滩餐馆,笔者巧遇中石油负责当地油气管道施工和维护的一帮中国员工接待来自曼德勒的同事。在谈话中,他们大声讲着自己在当地的工作如何不容易,为中国的能源通道打通做出多少贡献,甚至比“一带一路”的意义还要重大,而国内媒体和民众对他们有诸多成见等等。但是,笔者没有听到他们说起缅甸当地人对他们的看法,或许他们认为这不关他们的事,因为所有对当地的沟通事务都由总部那边的通稿和通气会负责。

区域政治


  由于当初中缅双方的协议规定,中石油所属“东南亚管道公司”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负责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扩建和维护,很多人以为中缅油气管道完全是个中方独家承包、运行、作为受益主体的项目。殊不知,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是一个“四国六方”(中缅韩印四国的6个投资方)项目,中缅原油管道(缅甸段)则近乎中缅双方对半占股,缅方还要收取高额的路权费和过境费,但在缅甸民间抵制的时候,中石油几乎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传播效果呢?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客观上成为一个新的“政治角色”,缅甸当地的民怨、政治势力和海外势力,都可以借此做文章。另一方面,中国的工程驻地、驻地领导待遇、日常互动,往往独立于当地社区之外,不利于中方及时获知并消除当地人的误解。
  2010年在泰国北部靠近缅甸的难民居住区考察时,我发现当地人,无论是泰国本地族群还是跨境民族,都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投资,认为它是一个明显、具体、强大、无所不在的生态阴影。除了抵抗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当地人也抵抗中国在缅甸的水电投资,抵制中国在海外传统罂粟区进行替代种植的负面生态效果,强调生态难民的利益维护,倡导对原住地、生态文化、自然神祇等的守护。当时,缅甸主流的民间叙事将民族习惯、文化、栖息地和自然资源挂钩,滋生出各种不满情绪,而且所有这些情绪都会寻找一个具象的证据和肇事者。
  从区域政治看,由于中国投资的项目不少位于缅甸动荡的政治离心带,中国在获得资源、利润、国际存在的同时,也容易将这种不安引入国内。以云南为例,每次云南拿到中央政策后的向外探索都遭受过一定挫折:澜沧江-湄公河油品运输贯通之后不久,湄公河发生了惨案,此事虽然在中国政府努力下,还死者以正义,但是这条河已经让许多商人胆战心寒;中缅油气管道自施工起就纷争不断,就是在昆明安宁、成都彭州、重庆等地也不顺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将更大规模开发云南下游国际河流的自然资源,这势必改变当地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生态格局。而当一个高度民族主义的“瑞地油气运动”的中心词“Shwe”被翻译成“祥瑞”的“瑞”字时,中国一些投资企业正陷自己于“鸵鸟”式的巨大危险当中。

未雨绸缪


  缅甸的政治局势正在持续动荡,虽然油气管道已经开始运行,仍然可能变为一个反对中国资本的“经典靶子”,中资企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企业在大规模“走出去”的时候,往往注重资本意义上的国际化和当地发展的效率,而在文化合规性、文化软实力、社区传播、协商式发展、非政府组织协力等方面做得不够。
  缅甸西部的若开邦,历史上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它与缅甸北部的各种独立和分离势力密切相关,族群众多,政治势力多元。中方不妨从那里开始,沿着中缅油气管道所在地和重要基站,聘请国际社会具有良好动员和沟通能力的华人留学生、学者、国际组织领导人、国际媒体人,来牵头创立中缅协作发展战略NGO群、跨国文化传播小组、“一带一路”软实力创新型组织等民间支持团体,换一种视角和方式来解决大型国际项目所造成的利益和发展不均衡问题;再利用在生计发展、少数民族发展、环境保护、国际难民保护等方面具有经验的NGO人士,广泛招募当地跨境民族作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当地的发展和生计改善进行国际项目融资和落地执行,尤其是在油气管道沿线设置不同的发展议题,将发展问题本地化。
  在缅甸有着重大利益关切的云南省政府,可以动员优势资源,把国际项目的政治治理任务“委托外包”给“第三方”进行,围绕生计改善、少数民族发展、边疆稳定,打击跨境毒品、人口买卖,污染防治、妇女发展、生态保护等任务进行。
  通过这些形式将具体的问题解决在当地,将真正的发展和繁荣留在当地,中国的国际项目有望成为当地复兴和族群和谐的标杆项目。
其他文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的一篇文章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新华社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到底有哪些新表现呢?文章列举了这样一些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一些
孙中山先生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世界大格局演变的历史视野来审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从积弱走向富强的历史分水岭,也是整个亚洲从百年衰落走向百年复兴的一个新起点。  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世纪。而作为世纪的发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演变成一场千万人头落地的血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一个民族构成相当复杂的帝国,最初的有力革命诉求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类似欧洲民族主
这不仅是一次对鲁哈尼执政能力肯定与否的民意投票,更是对伊朗未来道路改革或保守倾向选择的投票。改革派在这两场选举中的突破,可能为鲁哈尼谋求2017年连任总统增添助力。  伊朗2月26日新一届伊斯兰议会和专家委员会选举,不仅是伊核全面协议达成和经济制裁解除以来的首次全民选举,更是伊朗自1979年革命以来首次在同一天举行“两会”选举。  伊斯兰议会是伊朗的立法机关,4年一选,共290个席位,其中5席保留
前不久,在一次小范围的交流上,一位财政系统的厅级官员说,媒体要更加“爱护”财政官员。因为这个系统很特殊,官员愿说、敢说的很少。  对“厅长”这话,我赞同其初衷,但不同意“爱护”的说法,用“理解”更好。  在中国,财政官员是个极其重要却特殊的官员群体。他们被社会的认知和理解的程度,和其扮演的实际角色存在着不小的错位。  现实原因不易表达,但历史传统却很明了:帝制时代讲求道德治国,道德家被硬说成是国家
“战争的背后,就是商机。正因为它的危险,才鲜有人涉足这里。”在阿富汗做生意的中国商人王先生说。阿富汗经过了近40年的战乱,终于在2003年之后,开始了战后重建。那些嗅觉敏锐的中国商人,嗅到了这里的商机。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2年开始,阿富汗的局势又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直至2015年,已经有很多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撤出了这里。目前在阿富汗的中国商人,10人的大桌就可以全部坐满。汇聚他们的地方,便是
讨论鲍勃·迪伦究竟是歌手还是诗人,诺奖是否在向流行文化示好,都没有更多的积极意义。所谓经典,是由历史所筛选、后来者所定义的,上一个时代的流行未必能在下一个时代被重新提及,但真正的经典必然也会在未来时代找到它的同时代人。  2016年10月13日,中国媒体文艺版上的两则新闻相映成趣: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民谣歌手宋冬野因涉嫌吸毒被警方抓获。  宋冬野何许人?一个生于1987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甚至在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谈话之后,都没有人能预见到中国的未来会是现在,可能很多人看清楚了方向,但是中国市场化转型之快和面临的问题,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称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是一个非凡动人的故事,在这故事中,企业一定是主角之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走到现在,崛起的企业家阶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的变迁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样本。艰难生长  如果说中国的
如果踏出的脚步是坚定的,就很难收回,因为不能收回。这一点,正是当下中国的真实写照。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被各种威胁到执政党地位,威胁到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逼着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重构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格局。  曾经,人们喊“改革进入深水区”已经喊得太久,对深层次变革的期待也已经太久,现在,它们终于来了。  
一国对外进行自我展示的最佳场合往往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  世界上各知名的大报大刊的版面上,关于中国的报道出现的频率极高;在这些报刊制作的各类人物影响力排行榜中,中国国家领导人会出现在靠前的位置。西方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在增加,使用中国演员和在中国取景正在成为惯例。知名美剧《纸牌屋》中,出现了一个中国“红三代”兼国际买办的形象,按照美国文艺工作者的想象,这个中国人已经在企图用政治献金操控美国政局了。  
以当下趋势观之,中俄关系终会迎来一个中国相对占据主导地位而俄罗斯相对占据从属地位的节点。  今年3月习近平夫妇从德国总理默克尔处获赠一幅1735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尽管该图只详细绘制了汉地若干省,而略过了边疆的军辖区和盟旗,但在俄罗斯于克里米亚用强触发西方反弹的背景下,多有舆论认为默克尔此举意在提醒中方数百年间致中国领土大幅缩水的罪魁何在。虽说如此“以史为鉴”未免过于牵强,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