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涉及药物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合成路线和构效关系,是药学各专业的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有机化学基础,学习难度较大.若对药学不感兴趣,很容易形成畏难和厌学情绪,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药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若是将国内外制药企业发展现状,专业老师药物化学研究自身经历和体会,实际生活中科学用药常识,以及药学专业对于改善人类健康的使命等相关内容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可以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对药学专业的自豪感,增强其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药物化学和其它药学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更深层次上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的认可度.为以后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他文献
厌氧技术作为目前处理有机废物的主要手段,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也改善了环境.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极易出现由于酸积累导致的pH过低,降解效率低甚至停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抑制了该技术在行业范围内的使用.通过对诸多研究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物炭具有多种功效,如在添加生物炭后,厌氧消化系统可以变得更加安全稳定、其延滞期将缩短、甲烷的产量也会更多,厌氧进程将会加快等.本文从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元素组成、酸碱度、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出发归纳总结了生物炭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及其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开展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分析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有效承载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结合《分析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炼其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探究如何利用学生喜爱和易于接纳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形成协同效应,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生物技术制药旨在阐释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及生物技术在生物药物生产中的应用,最终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及合格思想品德生物人才提供保证.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健全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教育对培育具有科学素养,优秀思想品质的生物人才至关重要.通过完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施思政教学的教学设计,建立有战斗力教师队伍及有生命力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发展符合生物技术制药的思政课程保障及评价机制,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生物人才提供保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学科,创新实验研究是发展大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运用控制变量法寻找氯化血红素-鸟嘌呤核苷复合物模拟酶催化氧化邻苯二胺最佳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合作,发现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亲核取代反应在大豆蛋白复合水凝胶制备中的应用”为例,将有机化学中“亲核取代反应”应用到实际材料的制备过程,同时联系生物、食品、环境以及材料等学院学生的专业背景,采用天然生物高分子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来进行实验课程设计.实验强化了“绿色化学”概念,一方面促进了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机化学与生物科学领域理论与实践上的双向交叉融合.实验旨在鼓励学生打破单一学科理论学习的固式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学做相结合,学科两交融”的重要意义,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立体化教学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智能教育新模式.产教融合是目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高职轻化工类专业的立体化教学改革应紧贴时代脉搏和行业需求,对接产业高端,将先进的产业元素嵌入到专业教学中,将信息和智能技术融入到专业实训中,以解决专业教育供需错位、产学脱轨的问题.
在“大思政”格局下,立足于药物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加强药物化学专业课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教师作为实施主体,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抢占课堂“主战场”;以学生为中心,深度浸润教学内容和方法.
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重视,也使得市场对环保类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持续性和广泛性,环境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须具备较强的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这类人才依然十分缺乏.高校作为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机构,更要注重环保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意味着必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性和综合性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课、理论课与工程实践课的结合及考核方式五方面探索教学改革与工程应用的可行方法.
本文通过介绍化工类专业基础课《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梳理探讨了该门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专业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法,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从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的角度实践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理工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是材料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本文结合我校新能源材料系《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实践,针对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可操作性思路和措施,以适应新工科形势下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