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浅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教师必须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不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课堂模式;科学方法;探究能力
  一、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1.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课上得更开放更生动,教师要调整好心态,把重点转移到"过程与方法"上,教师必须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研究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环境。
  1.2渗透物理思想,培养创新精神
  渗透物理思想,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物理学的声、光、电、热等奇妙现象往往足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渗透物理思想。因此在一些概念规律的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其本身,还应该深入分析其所反映的物理思想,亦可以介绍有关的物理史料,介绍一些伟大科学家在得出规律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精辟论断,乃至一些重大失误等,这些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甚至可以把一些学生真正地带入奇妙而深邃的物理世界。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材处理。如果将它看作动能定理的一个特例而只强调其应用而忽视物理学家对"守恒量"不断追求的物理思想的话,就完全失去了规律的原有魅力。又如,在讲述电场和磁场区别时,也可以介绍物理学家是如何寻找磁单极子的,以此渗透物理学中对称的思想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2.1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2.2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关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1注重科学方法的学习
  中学物理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需要学习、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一般的“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也有物理科学中一些诸如“观察实验”“等效”“以直代曲”“合成与分解”等方法。教材对这些一般的方法和学科内部的方法都给予了充分注意。例如,除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运用这些方法外,还专门在适当的地方以旁批的方式点出一些具体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学习、领会科学方法的同时,增强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的意识。
  3.2重视探究式学习的设计
  《课标》中强调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教材力求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环境,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民主的氛围和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例如,“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教材在实验中只给出了考虑问题的一些方面,具体的做法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另外教材为了强化探究的意识,给出了可供参考的两个方案,以显示探究的灵活性。
  为了突出科学探究的本质,避免对探究产生形而上学的认识,教材中没有单独设立“探究”的栏目。因为高中的科学探究较初中的科学探究更广泛、更丰富,如果设置这样一个栏目,似乎不是这个栏目的内容就不是探究了。其实,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它比初中阶段的探究范围更广泛。为此,教材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
  3.3注意将科学史上一些有益的方法适当地在教材中加以反映
  教材注重历史和现代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了解历史,知道前人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关注现代,知道当今人们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和关注哪些问题。为此教材有意识地在适当的地方,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历史考察,让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它的自然原型和理想模型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相应的概念和定律是如何萌生、提炼和发展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体会。例如,“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中,将奥斯特如何思考、发现问题的历史足迹呈现给学生,在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下,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和内涵。
  参考文献:
  [1]王双喜.新课程物理教学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孔潇潇.新课程标准下全国高中物理新教材对比研究与浅析.华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三维目标  1、 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品味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品鉴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以校园秋景的几幅图片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指名轮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潭柘寺一椽破屋落蕊落寞息列索落  着衣平仄歧韵萧索廿四桥  2、注意情感的充分和投入。  三、思考探究  1、作者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很多人都配置了私家车,这些影响因素都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变化,环境逐渐被污染,气候也逐渐变得恶劣,天气的恶化使得室外体育课的机会大大减少,室内进行的体育课越来越多,但是室内体育课需要的条件比较高,很多学校对于这一点都不能满足,所以,对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合理进行选择,将室内体育课的质量提高上去,是很重要的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标准。2007年3月的“两会”期间,中央更是将加
不同的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设置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费德门教授曾提出将美术欣赏分为描述(Description)、形势分析(Formal analysis)、解释(Interpretation)、评价(Judgement)这四个步骤,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它们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笔者认为,在小学陶艺教程上也可用此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将陶艺课上的欣赏内容的教学策略归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政策和总目标。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