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所致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HLA-B5801基因个案分析

来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药物不良反应(ADR)中,皮肤是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1],药源性皮肤病的主要特征是瘙痒和皮疹,大多比较轻微,一般停药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即可痊愈,但部分药物会引起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SCAR)。在住院的患者中,这些反应的发生率从1%~3%,某些药物所致的皮肤反应可能超过10%[2]。SCAR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等。超过90%的SCAR发生在用药后的2月之内,其中SJS/TEN的致死率可达40%[3]。导致SCAR的药物相对集中,比较常见的药物有如抗癫
其他文献
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及最佳治疗频次。比较PMO患者每周一次服用阿仑膦酸钠(共72周,阿仑膦酸钠组)和接受一个疗程PEMFs治疗(共5周,PEMFs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