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的展望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WE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胡锦涛在奥运会、残奥会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言说,新时期要树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的目标。2008年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拐点,本文通过梳理建设体育强国的原因,探讨分析体育强国所蕴含的寓意,明晰我们与体育人强国的差距,最后得出结论,以促进中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 体育大国 体育强国 转变 体育事业 发展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体育的发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时代。
  胡锦涛在奥运会、残奥会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言说,新时期要树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的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
  一、为什么要建设体育强国
  (一)民族复兴的需要。
  1952年7月17日,国际奥委会在赫尔辛基举行第47届会议,以33票对20票的多数通过了邀请中国运动员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决议。但由于蒋方代表的一再阻挠,中华全国总会收到邀请电时,已离奥运会开幕仅几个小时了。7月19日,周恩来总理果断做出批示:"要去"!并指出:"正式比赛参加不上,但可以和芬兰运动员进行比赛,多做友好工作,要通过代表团的工作和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去宣传新中国。"新中国首次匆匆组队参加奥运会,待到达赫尔辛基时,许多项目的比赛已经结束。中国的三支球队同芬兰的球队进行了4场比赛。吴传玉参加了100米仰泳比赛,成绩为1分12秒3。这是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写下的第一个纪录。
  体育在过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民族的复兴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文化的复兴,包括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建设体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需要。
  (二)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需要。
  我国崛起的过程受到了世界敌对势力和友好国家的疑虑,60年代,前苏联与以日本、韩国、印度组成的东亚联盟对中国形成了军事包围圈,实行修正主义;俄罗斯与美国都想遏制中国的发展,俄罗斯并在潜意识中把中国看为未来的对手,美国怕他的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战;印度想当第三世界的领袖并以为代表组成反华势力,阻碍中国的发展;周边很多的国家之前是我们的附属国,他们在想中国是否再次走扩张的道路;80年代又面临一股反华的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其标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全面的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此中国进入和平崛起的阶段。
  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参与护航,积极的参加世界范围的事情在,中国不仅成为地区性的有影响力的大国,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意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以上都表明我国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在争取和平友好的国际发展空间。
  (三)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体育事业怎样发展,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个问题摆上议程。体育强国这样的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的体育事业起到了全面的推动作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特别是足球问题带来的风波。足球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制造麻烦的平台,从中央到老百姓,足球成了共同关注的话题。球星运动员一定是在比赛中训练出来的,而在我们国内没有长期的规范的足球联赛。
  二、我们离体育强国还有多远
  (一)奥运金牌总数的第一,但整体的基础不稳。我国的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奥运项目本身的发展就存在机构性的问题。很多的优势项目的金牌处于饱和的状态,潜优势项目的水平还没有达到最佳,整体基础不稳。
  (二)体育事业发展迅速,但青少年的体质堪忧。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压力很大,我们看到生活的改善,但没有看到他们的体质的提高。
  (三)国际体坛活跃、但话语权不大。很多的体育组织中有中国人参加,但是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缺乏话语权,不能起到影响。因为过去我国在这些组织中任职的为一些行政官员。他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根本插不上话,长期的这样,就不在看重我们。最初的时候,国际体育组织是很重视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没有抓住机会,造成了现在在体育组织中的名声也不好。
  总之话语权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离体育强国的要求还很远。体育强国最核心的要素为在体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主导权,而这些又离不开体育综合实力的增长,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就是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而综合实力的增强时是获得话语权的必要条件。
  三、结论
  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是关键与思想的统一,明确怎样建设,朝着那个方向建设,解决我们的体育经济中面临的需求与投入的矛盾,我们要主动的争取社会的力量参与体育的发展,真正的完成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旻航,孙庆祝,付玉坤.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J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33—36.
  [2]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23—26.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试从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单亲残疾职高学生心理、成因及其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单亲残疾职高学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学生的不良心理特征以及如何疏导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单亲家庭 残疾职高学生 不良心理特征 成因 疏导策略    近年来,校园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的常见原因。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绝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不
期刊
摘 要良好的中学教学方法必须因学生个性而异、随学生需求而变。本文立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对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读书、运用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学 方法    一、多种渠道,激发兴趣  (一)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老师把学生看作渴望学习的人,学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是积累部分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般文言句式、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文言文教学与新课标理念结合起来,让学生想学、肯学、会学、乐学,是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文言文 汉语理论 重视    高三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在复习时,灵活的教给一些猜读文言词义的方法,让他们推之有据,言之有理,以达到准确诠释文言实词在语境中的含义,从而读
期刊
摘 要教师要在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强化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被上课”意识转化为“要上课”,确保在学生保持心情愉悦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生的必修课,贯彻终身。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 兴趣 锻炼 身体    一、在体育教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就新课程初中英语三维教学目标理解作探析,旨在阐述在教学中合理把握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就是关注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不仅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必然发展需要,更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目标 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认为,英语教学应该从文本学习需要和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出发,注重优化好教学目标,
期刊
摘 要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能纠正人的心理缺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本文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体育老师运用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促进 心理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的促进作用  人们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外,对促进
期刊
摘 要激励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和谐的教学情境;选择适中的激励方法;利用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巧妙运用灵活多样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激励策略 初中 体育教学 激励策略     激励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初
期刊
摘 要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兴趣、激发积极思维,开启智慧之门。同时也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要发挥好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组织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做好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本文主要略谈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提问的设置策略。  关键词高效提问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    一、当前课堂低效提问现象  (一)重提问轻反馈。  问题提出后,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话茬一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实施给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应该更为多元。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语文教师 角色定位     一、人文精神的渗透者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理论知识就行,要加强语文修养,培养良
期刊
摘 要 设计课堂教学就像艺术创作一样,常常涉及立意、选材、组材、表达等因素,教师不仅要透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且要考虑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这种艰辛的劳动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作,凝聚着教师的智慧与心血,具有艺术独创性,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辩证法思想在教材处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 辩证法 课堂 教材处理    一、“长文短教”与“短文长教”  “长”与“短”是一对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