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实现高效复习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v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初三化学复习课中常见的教师直接告知、反复强调等低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采用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以提高初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三复习 生活气息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知识网络
   目前,初三化学复习课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教师上课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学生们兴致缺缺、昏昏欲睡,复习课几乎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先将知识点狂扫一遍,然后学生完成对应的练习,将复习变成了“说课”,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几乎没有“足够的留白”“适时的静悟”。学生在练习中也习惯性地“见题就解、见空就填”,没有机会构建知识网络和思考自己的复习行为。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智慧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现就如何提高初三复习效率,打造智慧课堂,以“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为例,谈一些具体做法和教学体会。
   一、让复习课有生活气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化学一直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脱离生活的化学是“不完整”的。为了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选择从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
   片段1: 师:天气转凉,同学们最近刷牙牙龈出血了吗?经常感冒流鼻涕吗?
   学生齐答:是。
   师:同学们这是抵抗力下降的体现,需要补充维生素C,大家看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展示“维生素C泡腾片”)
   学生七嘴八舌:我知道,我吃过……
   师:拿出一位学生的透明塑料杯,倒些白开水,放下一片泡腾片。(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学生: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品尝一下!(塑料杯的“小主人”品尝)好喝吗?现在是不是感觉自己强壮了很多?(大家齐声笑)那么大家觉得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会是什么气体呢?(展示泡腾片主要成分及化学式)
   学生踊跃回答:CO2,H2,N2,O2,CO,He,NH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为什么有同学提到氨气大家笑了?
   学生: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那么还有哪些气体也不可能?
  学生纷纷回答:不可能是CO,CO也有毒;还有H2,因为H2具有可燃性,不安全;也不会是N2和He,因为反应物中没有N元素和He元素!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现在最有可能的是CO2和O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究竟是谁?不过要想检验出它们就必须知道它们有哪些性质,下面我们先来整理一下CO2和O2有哪些化学性质。
   选择“维生素C泡腾片”引入不仅很好地串联今天复习的主题CO2和O2,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只有当化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化学对学生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二、让复习课有新鲜感
   由于复习课上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学生们在复习课上往往缺乏激情。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打破常规的教学顺序,重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环节的优化、调整,让学生寻找到新的兴奋点,从而燃起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课的激情。
   片段2: 师:同学们食用泡腾片时,需要用到一个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水!
   师:对。其实许多化学实验都与水有关,下面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整理一下有关水的知识并绘制成图。(提示:可以从水的用途、哪些实验中用过水、生活中的水等多角度思考,尤其是第二章里学习过的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本组构建的框架图。最后在全班同学一起努力下完成了水的知识的网络图(图1)。
   本章的知识点十分零碎,按照传统的复习模式罗列知识点,只能是旧课的重列。课堂上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气密性检查、燃烧实验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这就是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三、让复习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学习者积极参与认知结构的构建,学习活动才会真正出现。学习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我们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放下来,避免处处包办代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罗列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片段3: 气体的收集、检验、干燥等多次使用洗气瓶(多功能瓶),洗气瓶的使用是学习的难点,学生们经常做,也经常错。我们每次都对洗气瓶的使用进行归纳、总结,可是学生总是记不住关键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决定让学生自己总结洗气瓶的作用。图2是一位学生的“收获导图”。
   学生通过对思维的绘制,完成了对知识的拓展,扩大了知识面,构建了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了思维的广度。面对一张白纸,学生的征服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每一位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地把它填满。通过知识网络图的绘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四、让复习课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舞台
   “学而时习之”“温顾而知新”,道出了复习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备课时必须精选、整合例题,精编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例题。通过对例题的整合,虽然暴露了学生的问题,但可以有效地加以解决,更能在学生思维的结合处拔高学生的能力。
   片段4: 在复习水的系列知识的时候,学生们想到可以利用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上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图3)。
   师:打开止水夹后,发现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容积,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并分析原因:止水夹未夹紧,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太慢。
   师:好。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的时候肯定会导致少许气体受热膨胀逸出的,我们有办法改进吗?
   学生:可以!可以用其他方式引燃红磷,保持装置始终密封。
   师:非常好!(边说边展示图4)那如果我把止水夹拿掉,行不行?
   学生齐答:不行!
   一位同学回答:这样红磷燃烧的过程中气体会受热膨胀逸出。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那如果我把装置改进一下呢?(展示图5)大家思考一下,水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了一下,几位同学举手回答:液封,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师:太好了,非常棒!同学们想想,实验过程中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这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先下降再上升。
   现在中考更多的是对基础知识灵活应用的考查,这里以课本上的装置图(图3)为载体,步步追问,在误差分析中推动装置图的变化,分析改进后的优点,在不知不觉中拔高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是一门学生刚接触的且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新课时兴趣普遍很高,往往复习时显得比较枯燥,本节课以实验探究——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中嘶嘶冒泡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复习模式“讲→练→讲”,而是将有价值的经典例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梯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思考时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多思考多设计一些注重知识理解、知识构建、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活动与情境,化学单元复习课定会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蒋人都.如何有效构建初中化学复习课堂的几个思考[J].中学化学,2014(7).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学科不论是从教材本身来说还是从学科知识来说,它都可以与环境教育自然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并发挥生物的学科属性,从立足教材与联系实际这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环保行为,以提高环境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 环境教育 立足教材 联系实际  绿色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
期刊
摘 要:教授讲座课程是一类校本课程。中学依托大学资源开设教授讲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对指导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学校本课程 教授讲座课程 理论基础  实践路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不同学校,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开发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促进
期刊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  ·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钱学森  当人们针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各抒己见时,大连市第十九中人正坚定地走在科技教育之路上。  大连市第十九中学,坐落在海天秀丽的大连市区北部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始建于1958年,最初名为南关岭小学初中部,1962年定名为大连市第十九中学。学校总体占地面积八万平方米,学校现有30
期刊
大连汇文中学位于甘井子区周水子广场10号,是区政府于2002年8月创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现有30个教学班,1625名学生,109名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64人,骨干教师22人,区学科首席、品牌教师7人。  建校十余年来,学校构建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展个性、育英才、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目标和“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校训等文
期刊
【摘要】 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首要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文主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在新时期自主体验、人性引导的教育理念下,情感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加强情感渗透能够让学生调剂健康情绪,导正价值认识,对语言形成深度感知。教学中要避免形式化,从多角度入手,循序渐进,有效渗透,让学生在感知中吸收,在愉快中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文章体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都是情感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掘情感因素,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由内而外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情感美德的重任。而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有着为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启发学生音乐潜能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责任。“知声”“知音”“知乐”教学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知声 知音 知乐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
期刊
摘 要:地理教学始终揭示着人地关系——人地和谐的规律。对学生来说,乡土地理内容更能激发兴趣,引起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理念的渗透教育,这既符合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形成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本文是在某节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乡土地理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渗透教育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乡土地理 环保 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现已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符合新课改精神。教师要从指导学法、创设情境、加强讨论以及鼓励质疑等方面,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法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教学方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业是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数学习惯的重要方法,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作业设计的好,不仅可以巩固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自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数学作业既减轻了目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觉的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