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精神的花园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导读
  第一节
  (1)一读——认读文字——要求读得正确、顺畅。
  (2)二读——想象画面——要求读出连动的画面。
  (3)三读——进入意境——要求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节
  抓“洋溢”。
  (1)读正确。
  (2)书空。
  (3)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老师去掉“洋溢”也可以说:“花园里常年飞扬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相信你们,去掉“洋溢”换个词也能说这句话。(譬如,充满、流淌、荡漾、飘荡……)
  (4)可见“洋溢”,包括那么多意思。但“洋溢”可不可以像下面这样用?为什么?
  a.欢乐谷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b.打预防针的时候,一屋孩子洋溢着害怕的哭声。
  第三节
  读出语调。
  “很生气”(借助生活中生气的情景)
  (板书:巨人——滚孩子一逃散)
  第四、五节(省略)
  第六节
  (1)抓“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寒风刺骨、吹起雪花”——读出冬天的凝重、寒冷;
  (2)抓“美丽的鲜花,小鸟的欢叫”——读出春天的轻盈、温暖;
  (3)抓“裹着毯子,瑟瑟发抖”——读出巨人受冻的神态。
  (板书:花园——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第七节
  重点抓:
  (1)巨人发脾气——滚;孩子——-逃窜。
  (2)理解“逃窜”(联系上文与表演体验相结合)。如,读读上文“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第八节
  重点抓:
  (1)巨人再发脾气——滚;小男孩——凝视、伸手。
  (2)“凝视”,会说话的眼睛,究竟说了什么?
  (3)从这种凝视中,我们读出了这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是一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眼睛,这是一双能够以弱胜强的眼睛……
  第九节
  重点抓:
  (1)填词:
  巨人______,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巨人”后面可用一个词语代替(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省悟、被唤醒)。
  (2)用这种口吻读一读。
  (3)填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有的是________。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花凋谢、树叶飘零、冰雪覆盖……训斥、责难、发脾气、冷酷、荒凉……)
  (4)迁移运用。
  (A)
  春天,当我为风筝粘上最后一个竹片的时候,妈妈冲进了我的房间,一把夺过风筝,要撕。
  “不!别!妈妈!”我哭喊着。
  “明明,你已经十岁了,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了,你怎么还这样贪玩?”妈妈说,“只要你考进前3名,妈妈就把风筝还给你。”
  说完,妈妈把风筝挂在了高高的墙上。
  没有孩子的风筝就没有春天。
  (B)课外选修活动开始了,一年级钢琴班的李小强和一帮孩子正在操场捏泥人。
  “低级,无聊!练琴去!”毛老师很生气,一脚踢碎了还散发着孩子们体温的小泥人……
  在培养一个钢琴家以前。毛老师先踢碎了一群雕塑家的梦。
  没有________就没有春天。
  (C)
  这节课,孙老师_______,
  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就没有春天。”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过程,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教学三年有下册“认识分数”P56-P58。  数学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知道分数的读法。  2.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想像能力。
期刊
我在十九年的教学中,曾多次教学“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参”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随着齐全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以及自己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面对新课程(北师在版)二年级下册第34页“比一比”这节课,我一改材料的呈现方式,效果极其明显。
期刊
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启动    为改进小学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评价,突破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近日启动。该项目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北师大“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组织。
期刊
不要回避“0”  江苏通州市二甲小学(226321)  陆晓琴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为了研究方便很多地方都回避“0”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造成知识的不完整,正因为我们常常不提及“0”的问题,顺此学生思考问题时,也往往忽略“0”的问题。
期刊
“左右”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位置”一课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此内容时碰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
期刊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  革的主要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提供机会,让学牛充分从  事探索活动;适当引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下面  以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为例,谈谈我们的做  法。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期刊
浙教版第七册《鸬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句: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上这一课时,都会紧扣句中的这个“抹”字做文章。最近听了本校的两堂关于这一课文的公开课,两位教师也都不例外地引导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通过换词比较、朗读。潜心体会文中此处用“抹”的好处:一是说明了鸬鹚是多么的训练有素,二是可以看出渔人是多么的爱惜鸬鹚,
期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借助新课程。但是,当“生成”成为时尚、“探究”成为新宠、“朗读”成为标签、“点拨”成为流行之后,语文课堂真的就“新”起来了吗?真的就能“一路走好”了吗?恐怕未必!“千金难买回头看”的古训提醒“走在大路上”的我们:在慷慨豪迈、阔步前行的同时,也必须常常带着那颗“驿动的心”作“再回首”!    一、课前预设与现场生成    在新课程时代,“预设”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