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支付系统下基层国库风险分析,提出加强基层国库风险防范措施,为基层国库加强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支付;基层国库;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随着国库直接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及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库风险点渐渐显露出来,如何从源头遏制和防范国库风险,有效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是当今国库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本文就支付系统运行下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策略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形势下国库风险防范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岗位风险
县支行改革后,国库、会计合并成营业部,原有的工作人员既要做会计业务又要兼做国库业务,要圆满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又要很好地驾驭国库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国库条例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各级国库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办理国库业务,同时按《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和《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操作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县支库的现有工作人员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加之日前国库业务量逐渐增多、工作量不断增大、且覆盖范围逐渐扩展,营业部工作人员相互兼岗,造成了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兼岗人员很难及时满足二者的需要,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工作人员因工作繁忙或业务生疏管理使部分工作做不到位,个别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责任心不强,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二)国库支付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由于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库在支付环节承担了更大的风险。风险一国库对财政拨款监督困难,传统支付模式下,国库部门直接办理财政支出,对财政拨款的监督是事前的监督,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方便对国家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国库仅处于被动清算地位,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弱化。 风险二财政集中支付机构往往以拨出的资金作为列支,有部分拨出资金未形成真正支出,导致财政支出信息失真,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不透明,势必会产生暗箱操作行为。
(三)国库联网风险
随着财税库银横向联网陆续上线,风险防范措施尚不完善,内部控制配套制度不健全,对业务数据监管能力有些滞后,防火墙、身份认证以及数据加密应用也略显简单些。系统程序衔接不缜密,在财税库银联网接口软件上,虽是按统一规则和要求设计开发的,但由于软件出自各自系统、各单位一些细节内容和要求不一致,导致在技术和操作设计上存在着系统不统一、衔接不严密问题,造成了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紊乱和部分必备功能的缺失,合力作用受到了制约,国库作用发挥也受到限制,潜在风险系数高。
二、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下国库风险防范策略
根据国库部门的风险环节,县支行应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中、低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国库考核机制,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一)建立独立的国库管理体系
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库工作机构,设立在人民银行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管理机构,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自上而下设立分支库。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立的国库核算中心,逐步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尽快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内部控制配套制度,利用现代化支付手段提高业务质量,实施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加快库款支拨速度。
(二)提高清算速度强化监督监管
逐步推广应用支付密码技术,提高国库清算速度,通过网络技术封闭设计资金进口安全管理等方式逐步提高国库资金的清算安全性,达到操作的规范性和日常监管的有效性,实现预算收入及时、准确直接入库,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完整。尽快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将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健全国库内控制度、保障国库资金安全作为关键点,确立国库部门相应管理监督权和指导权及处罚权,增强国库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以国库业务检查手段,全面提高国库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国库监管职能有效履行。
(三)扩大横联成果完善往来支付系统
针对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上级行反应,尽快完善系统功能、业务应用系统存在的功能缺陷,避免因系统存在的问题违反制度,全面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预算与集中支付系统的无缝连接;利用现有的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资金安全、准确的前提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的信息共享,科学合理地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使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全面提高,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程序强制国库人员规范操作行为。运用防火墙、身份认证、网络访问授权控制、信息数据通信加密、数字签名等先进技术,防止非法用户、黑客和病毒侵入破坏计算机硬件和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应急预案,实现“全联通”目标,完善配套软件设计,巩固扩大横向联网成果,有效发挥财税库银横联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功能和保障作用,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国库人员业务技能,改善服务手段,提高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不断强化理论素养和个人修养,从思想源头上构筑起防范风险道德屏障,有效遏制国库案件发生。
作者简介:邹晓云(196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现职称:经济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从事会计管理方面研究。
关键词:现代支付;基层国库;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随着国库直接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及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库风险点渐渐显露出来,如何从源头遏制和防范国库风险,有效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是当今国库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本文就支付系统运行下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策略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形势下国库风险防范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岗位风险
县支行改革后,国库、会计合并成营业部,原有的工作人员既要做会计业务又要兼做国库业务,要圆满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又要很好地驾驭国库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国库条例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各级国库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办理国库业务,同时按《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和《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操作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县支库的现有工作人员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加之日前国库业务量逐渐增多、工作量不断增大、且覆盖范围逐渐扩展,营业部工作人员相互兼岗,造成了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兼岗人员很难及时满足二者的需要,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工作人员因工作繁忙或业务生疏管理使部分工作做不到位,个别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责任心不强,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二)国库支付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由于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库在支付环节承担了更大的风险。风险一国库对财政拨款监督困难,传统支付模式下,国库部门直接办理财政支出,对财政拨款的监督是事前的监督,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方便对国家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国库仅处于被动清算地位,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弱化。 风险二财政集中支付机构往往以拨出的资金作为列支,有部分拨出资金未形成真正支出,导致财政支出信息失真,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的不透明,势必会产生暗箱操作行为。
(三)国库联网风险
随着财税库银横向联网陆续上线,风险防范措施尚不完善,内部控制配套制度不健全,对业务数据监管能力有些滞后,防火墙、身份认证以及数据加密应用也略显简单些。系统程序衔接不缜密,在财税库银联网接口软件上,虽是按统一规则和要求设计开发的,但由于软件出自各自系统、各单位一些细节内容和要求不一致,导致在技术和操作设计上存在着系统不统一、衔接不严密问题,造成了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紊乱和部分必备功能的缺失,合力作用受到了制约,国库作用发挥也受到限制,潜在风险系数高。
二、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下国库风险防范策略
根据国库部门的风险环节,县支行应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中、低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国库考核机制,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一)建立独立的国库管理体系
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库工作机构,设立在人民银行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管理机构,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自上而下设立分支库。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立的国库核算中心,逐步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尽快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内部控制配套制度,利用现代化支付手段提高业务质量,实施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加快库款支拨速度。
(二)提高清算速度强化监督监管
逐步推广应用支付密码技术,提高国库清算速度,通过网络技术封闭设计资金进口安全管理等方式逐步提高国库资金的清算安全性,达到操作的规范性和日常监管的有效性,实现预算收入及时、准确直接入库,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完整。尽快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将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健全国库内控制度、保障国库资金安全作为关键点,确立国库部门相应管理监督权和指导权及处罚权,增强国库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以国库业务检查手段,全面提高国库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国库监管职能有效履行。
(三)扩大横联成果完善往来支付系统
针对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上级行反应,尽快完善系统功能、业务应用系统存在的功能缺陷,避免因系统存在的问题违反制度,全面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预算与集中支付系统的无缝连接;利用现有的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资金安全、准确的前提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的信息共享,科学合理地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使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全面提高,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程序强制国库人员规范操作行为。运用防火墙、身份认证、网络访问授权控制、信息数据通信加密、数字签名等先进技术,防止非法用户、黑客和病毒侵入破坏计算机硬件和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应急预案,实现“全联通”目标,完善配套软件设计,巩固扩大横向联网成果,有效发挥财税库银横联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功能和保障作用,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国库人员业务技能,改善服务手段,提高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不断强化理论素养和个人修养,从思想源头上构筑起防范风险道德屏障,有效遏制国库案件发生。
作者简介:邹晓云(196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现职称:经济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从事会计管理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