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这门课的特点,基于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并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而难懂的现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169-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ZHANG Yue-q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and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ladder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are discuss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se methods should apply to the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to solve the program design itself, boring and difficult situation. These methods will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will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program design; case teaching metho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ladder teaching metho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我校的VB程序设计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具有学生编程基础薄落,课时少,内容多等特点。在目前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背景下,课堂授课中如果教师按照章节知识逐一讲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枯草无味,缺乏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也导致课程知识点零碎,不容易记住,实践中导致学生遇到自己动手编程时无从下手。因此,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基于VB程序設计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 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VB 语言是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概念较多,学时少,内容比较多而复杂,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学生来说,强调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甚至感到害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而僵化、教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等,使得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的专业性,学生不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再加上学生认识不到学习VB语言的重要意义,这些都使得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VB程序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由于学习是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4大要素或4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输的对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 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为达到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VB语言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枯燥,从而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堂氛围沉闷等情况。因此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开篇课堂作为课程的第一次课很关键,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为了激起学生学习VB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某个案例,结合案例带领学生认识一个应用程序包含的对象、控件、属性、代码等一些基本概念。通过这个例子初步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概念在一个应用程序中的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介绍枯燥乏味、学生不易理解的语法。案例设计要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这个案例学习,一方面使得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一个直观地认识,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学生就会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可以熟悉 VB的集成开发环境。 图1这个例子演示的是用户在第一个文本框中输入一个三位整数,单击“计算”按钮,第二个文本框显示这个三位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这个案例目的是讲解一个VB程序设计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从界面设计到代码设计,包括了哪些环节,由哪些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这个实例具体知道了控件、对象、属性、事件、代码等这些概念的具体体现,让概念由抽象到具体化。另外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比如事件,让学生初步认识程序代码的作用。作为VB 语言的第一次课程,不用深入介绍太多的知识点和内容,否则容易让学生混淆知识点,产生畏难的情绪。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后序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2 启发式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中强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例如,编写程序求一个三位整数的个十百位数字。该程序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算术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应用。掌握好这个概念,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编写求一个三位数的逆序数、判断一个数否是水仙花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回文数等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培养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3 阶梯式教学设计
阶梯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问题的深入,引导学生对难度升级的问题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编写程序求n!,教师通过讲解,学生已掌握用编写一个单击事件代码求出n的阶乘。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过程或函数来解决。通过这种方法,让教学自然过渡到过程或函数的定义和调用这新的知识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很容易掌握这些要点。
3.4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中围绕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的逐渐深入地循序渐进的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已学会编写程序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任务“求10-200”之间的素数。围绕这个任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循环语句,从而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总结
VB 作为程序设计类的基础课程,使学生转变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阶梯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晴.《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46.
[2]李丽萍.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5 (17):141-142.
[3]张子振,毕殿杰,等.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福建电脑,2015(12):48-49.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OL]. http://www.3edu.net/lw/13/lw_19705.html.
[5]李嘉鸿.VB 程序设计实例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展望,2015(1):163-164.
[6]王金鹏.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105-106.
[7]徐宝清,张雍.如何在VB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40-141.
[8]韓毓.实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以常用标准控件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57-65.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169-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ZHANG Yue-q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and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ladder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are discuss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se methods should apply to the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to solve the program design itself, boring and difficult situation. These methods will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will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program design; case teaching metho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ladder teaching metho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我校的VB程序设计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具有学生编程基础薄落,课时少,内容多等特点。在目前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背景下,课堂授课中如果教师按照章节知识逐一讲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枯草无味,缺乏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也导致课程知识点零碎,不容易记住,实践中导致学生遇到自己动手编程时无从下手。因此,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基于VB程序設计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 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VB 语言是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概念较多,学时少,内容比较多而复杂,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学生来说,强调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甚至感到害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而僵化、教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等,使得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的专业性,学生不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再加上学生认识不到学习VB语言的重要意义,这些都使得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VB程序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由于学习是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4大要素或4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输的对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 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为达到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VB语言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枯燥,从而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堂氛围沉闷等情况。因此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开篇课堂作为课程的第一次课很关键,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为了激起学生学习VB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某个案例,结合案例带领学生认识一个应用程序包含的对象、控件、属性、代码等一些基本概念。通过这个例子初步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概念在一个应用程序中的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介绍枯燥乏味、学生不易理解的语法。案例设计要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这个案例学习,一方面使得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一个直观地认识,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学生就会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可以熟悉 VB的集成开发环境。 图1这个例子演示的是用户在第一个文本框中输入一个三位整数,单击“计算”按钮,第二个文本框显示这个三位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这个案例目的是讲解一个VB程序设计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从界面设计到代码设计,包括了哪些环节,由哪些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这个实例具体知道了控件、对象、属性、事件、代码等这些概念的具体体现,让概念由抽象到具体化。另外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比如事件,让学生初步认识程序代码的作用。作为VB 语言的第一次课程,不用深入介绍太多的知识点和内容,否则容易让学生混淆知识点,产生畏难的情绪。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后序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2 启发式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中强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例如,编写程序求一个三位整数的个十百位数字。该程序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算术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应用。掌握好这个概念,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编写求一个三位数的逆序数、判断一个数否是水仙花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回文数等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培养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3 阶梯式教学设计
阶梯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问题的深入,引导学生对难度升级的问题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编写程序求n!,教师通过讲解,学生已掌握用编写一个单击事件代码求出n的阶乘。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过程或函数来解决。通过这种方法,让教学自然过渡到过程或函数的定义和调用这新的知识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很容易掌握这些要点。
3.4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中围绕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的逐渐深入地循序渐进的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已学会编写程序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任务“求10-200”之间的素数。围绕这个任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循环语句,从而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总结
VB 作为程序设计类的基础课程,使学生转变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阶梯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晴.《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46.
[2]李丽萍.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5 (17):141-142.
[3]张子振,毕殿杰,等.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福建电脑,2015(12):48-49.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OL]. http://www.3edu.net/lw/13/lw_19705.html.
[5]李嘉鸿.VB 程序设计实例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展望,2015(1):163-164.
[6]王金鹏.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105-106.
[7]徐宝清,张雍.如何在VB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40-141.
[8]韓毓.实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以常用标准控件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