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能成为90后毕业生的新选择吗?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90后毕业生想要创业,要清楚对于创业有多渴望,创业的高度决定创业能走多远。
  又是一年毕业时,2016年“史上更难就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就业压力凸显的大背景下,90后毕业生开始不把国家机关、国企、外企等光鲜选择当做自己唯一的意向,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选择了创业。
  根据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互联网+时代,就业主力军现状调查》显示:在“互联网+”时代,创业门槛大大降低,自主创业已经成为90后大学毕业生们重要的职业选择。
  然而创业并不轻松,一旦选择就如同走上一条独木桥,血拼和厮杀是难以避免的结果,这条路真的能够成为90后毕业生新的选择吗?
  败多成少的选择
  伏牛堂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创始人张天一写了一篇《如履薄冰:写给伏牛堂一周年的信》。在信中,张天一吐露了创业一年以来的得失和心情。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的张天一不愿选择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也不愿成为大单位的螺丝钉,于是选择和三个朋友在北京合伙开了一家米粉店,取名伏牛堂。这个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获得资本青睐,一年后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过亿。张天一也由此成为了90后创业的典范。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最强音,穿透了人民大会堂,也穿透了无数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心。对于这些年轻的90后群体而言,他们看到的是,“互联网+”“孵化器”“加速器”,他们渴望的是梦想照进现实。而90后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又无形中成为他们创业的铠甲,为他们增添了不少的力量。他们是互联网大餐的第一批食客,接触到广泛信息和消息,对事物的认知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也造就了他们在创业上剑走偏锋、不拘一格的方向。
  对于90后创业者而言,这确实是黄金时代,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纷纷选择成为勇敢的“弄潮儿”。但是像张天一这样获得成功的例子却凤毛麟角。更多的90后创业者们的创业项目被淹没在了创业大潮下。
  创业邦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某90后做餐饮一年亏损200万。某婚恋App创始人,创业项目在启动3个月后就陷入绝境,无疾而终……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眼前一个个失败的例子让很多60后、70后父母们开始犯难:“创业的90后那么多,成功的寥寥无几,你怎么就确定自己能成为少数人?”“创业艰苦,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类似的声音,不绝如缕。
  争议不断
  《投资与理财》的记者在朋友圈发起了这样的问卷调查:60后、70后的你们支持90后孩子毕业后创业吗?在参与调查的朋友中,持反对态度的占比达到75%,中立态度的占比20%,只有5%的人持支持意见。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父母表示,在孩子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本和人脉时,会支持他们创业。
  在反对的父母们看来,孩子毕业后应该选择平稳的职业路径,比如做公务员、进入国企等。创业的风险太大,不想孩子背负太多压力。这其中也有很多父母认为,即使创业成为风潮,90后的孩子们选择创业还是太不确定的事,这背后意味着:好的创业项目、资本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和未来谁也说不好的机遇,对于毕业后就选择创业的行为不该支持。其实父母们应该转变一下择业观念,对于孩子们毕业后创业的想法,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90后毕业生创业不被看好,说白了是因为创业风险大,成功几率小,到头来失败,意义不大。然而在90后那些创业者们的眼里,意义却不是这样定义的,在他们眼中,创业就是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成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果,而在于做这件“酷”的事,做颠覆性的事。
  哪些90后适合创业?
  创业未尝不可,但是90后如果把创业看成“避风港”,抱着“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去创业”这样的想法万万不可。创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并非人人都适合创业。
  据统计,中国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但是“死亡率”却高达90.6%,90后毕业生的创业失败率更是高达95%。在腾讯众创总监胡浩看来,如果90后毕业生想要创业,要清楚对于创业有多渴望,创业的高度决定创业能走多远。90后如果决定创业就要明确,创业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向死而生”才能走得更远。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90后适合创业呢?不妨从胡皓总结的五大要素中一窥端倪:
  一、具备扎实的技能
  扎实的技能是创业的基本,对于创业者而言,真正的金刚钻无疑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能。
  二、具备深厚的自我积累
  这个积累不只是知识领域,还有经验。90后创业必须要有深厚的自我积累,这个包含失败的经验,也包含成功的经验。
  三、具备强大的目标感
  适合创业的90后目标感一定要强烈,这是创业过程中不断走下去的力量。
  四、具备超强的意念和毅力
  创业是苦行僧的生活,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饱经磨炼才能成功的过程。适合创业的90后一定要具备超强的意念和毅力。
  五、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
  创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跟团队一起来执行和推动。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独自成功,独特的人格魅力不可或缺。
其他文献
凭借着不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和精准的定位、垂直的打法,金融八卦女吸引到了500万的粉丝,更吸引到了资本的青睐。2016年金融八卦女完成两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估值达到2亿元。    打破金融圈的高冷和深奥,以智慧和聪敏的形象示人,凭借“快准狠”的独家爆料内容取胜……从雷厉风行般的“走红”到深耕于内容、潜心磨剑,成立5年的“金融八卦女”收获到了500万粉丝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众多资本的青睐,交出天使轮2
期刊
李萌今年喜得千金一枚,凑足了“好”。如今有了两个孩子,她想着该如何用保险未雨绸缪,备足教育金。  今年10月,29岁的李萌顺利地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孩子,是个漂亮的女儿。这个孩子的到来,让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圆了他们儿女双全的愿望。  李萌是北京一家咨询公司的业务总监,年薪18万元,丈夫33岁,是国营企业的高管,年薪25万元。两人育有一子,3岁。如今有了两个孩子,在深感经济压力的同时,李萌也想未雨绸缪
期刊
2016年12月10日,国内首创“普洱+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大圆普洱交易中心迎来了一周岁生日。在同一天举办的“汇智者高见 探普洱新局--普洱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与会多位著名学者和嘉宾对大圆普洱推动茶行业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认可。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茶院原院长张士康在演讲中认为,茶叶现在正迎来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这主要来自几个因素支撑,首先是现在有更多茶叶以外的金融、风
期刊
裸辞不是一了百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没钱是过不下去的!任性裸辞,你给自己存够了本钱吗?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格外早。不少职场人,恰巧年关已至,工作上又不顺心,便起了裸辞的念头,想着还能回家好好过个春节。就在记者的朋友圈里,一个已经工作了3年多的妹子,因为近期工作遇到瓶颈,总感觉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心里便打起了退堂鼓,想辞职一走了之。我帮她算了笔帐:“过年回来还得继续租房吧?一个月2000元的房租哪
期刊
新华基金研究总监张霖:  2017年A股先低后高N走势,坚持三主线投资  新华基金研究总监张霖认为,2017年市场大概率呈N型的震荡走势,其中会有一些结构的分化。2017年A股盈利回升将逐渐放缓,但是估值相对有吸引力,同时改革驱动风险偏好提升,市场资金面供需平衡,产业资本和险资增持,投资者结构逐渐改变,市场风格转换,蓝筹相对占优。具体到配置上,建议遵循投资、消费、改革三条主线。  投资主题上,重点
期刊
展望2017年A股市场,海外内机构大都认为2017年A股市场会有不错的表现,。甚至有不少机构开始抛出了“牛市论”。那么,2017年A股真的要重回牛市吗?  每当进入跨年之际,每一个投资者都会对来年的股市行情充满了期许。特别是在A股这个牛短熊长的市场,股民都期盼着新一年的股市能够有一个不俗的表现。  回首2016年,这是黑天鹅乱飞的一年,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国内金融市场以股市熔断开局,以债市暴跌收
期刊
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拿下3.036亿元,这是2016年全球拍卖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回顾这两年,2014年秋拍有1件亿元拍品;2015年春拍有2件过亿元拍品,秋拍有4件;2016年春拍有4件过亿元拍品,秋拍有5件。  本季这五件亿元拍品,除了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张大千《瑞士雪山》以1.6445亿元成交,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拍出1.955亿元,张大千《巨然晴
期刊
对于2017年的债市走向,市场给出的主要观点是风险和机会并存。投资者在“掘金”债市中要挑好时间点,可以在收益率较高时放心买入债券,同时关注企业的生存状态。  2016年的债券市场风诡云谲: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剧烈震荡,发行大幅萎缩。10月开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走高,从2.65%一路升破3%。国债期货一路暴跌,跌回一年涨幅。12月,国海证券爆发“假章门”:债券团队负责人失联,债券浮亏巨大,涉及众
期刊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职场新人的自我教育也要趁早。职场新人如何在工作之余学习充电,实现自我成长和增值呢?  职场新人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和增值,是职场上不可逃避的问题。进入职场并非最终目标,相反,却是自我提高的开始,只有合理规划、提升自己,才能早日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走得更远。  考取专业资格证书  刘小姐研究生毕业3年了,专业是传播学,目前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一年半后,刘小姐基本的工作
期刊
做销售的时候,罗赟的业绩可以匹敌一个团队,赢得客户的极大信任;创业的时候,罗赟创立一个新行业,认定方向,整整坚守十几载,守得云开见月明。执着、拼搏、踏实、坚持、克己、忍耐等等这些恐怕都不足以准确定位他。也许对于罗赟来说,时间恰恰是最好的证明。  罗赟,约顿气膜的董事长,13年前,他带领团队为中国气膜行业打开了一扇窗。13年后的今天,厚积薄发的约顿气膜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9项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