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升斗量水等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长方形的升斗(如右图),其容积为一升。有人也把它叫做立升。要求只使用这个升斗,准确地量出0.5升的水。请问,该怎么办才好呢?
  请你先想几分钟,如果想出答案来了,就思考这道题给你的启发。如果想不出来那就看下面的“点拨”吧。
  点拔:我们使用量杯或升斗时,常习惯于平直地计量体积。如果还是这样思考,本题就成了难题。如果把升斗倾斜使用,办法就出来了。倾斜升斗,当水刚好倒入对角线的位置,不正好就是一升的一半了么?这种改变虽小,却是打破习惯和思想解放的表现。
  与此相类似,有些货物难以进入狭窄的门口时,就需要上下颠倒或前后左右歪斜。那些不予转动、进退维谷、束手无策的人,只能说明他们的头脑僵化罢了。
  
  
  四条线段连九点
  
  在平面上有如图1所示的9个点,请你穿过这些点,用4条相连的直线段将9个点都连起来。
  点拨:这是一个培养大脑“飞跃力”的著名测试题。假如你一看到9个点就想到有个“正方形”,然后去连点,可能找不到答案。试试看,有办法了吗?如果不行,那就突破“正方形”,突破思维的禁锢,将直线画出“界”外(如图2),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不要作茧自缚,这是帮助你打开思路的一条忠告。
其他文献
那天下班后,我躲开二氧化碳那讨厌的气味,一回到家,马上打开了一罐压缩氧气,深吸了几口,然后按下电话上的留言读听按纽。前两个留言索然无味,都是广告公司在宣传他们新客户的产品,一些密度更高的压缩氧气和味道更接近天然水的合成水。但是第三通电话却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我的老友小乔打来的电话。  我和小乔从小学时代就是同学,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加入了国家科研中心。前两年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满面红光的告诉我,他
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教材分析,还是微观层面的文本解读,其本质实际上都是相同的。教材分析是站在整个教材的视角,是对教材的结构、课文的组成等等要素进行分析,文本解读则通常是面向文本个体的,是面向某一篇课文的,其分析视角相对要细致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常会将教材分析与文本解读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的衔接,可以保证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现教材分析的思想。很显然,教材分析对应
为了测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最新的准确高度,5月27日,35名中国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这是继1975年、2005年两次公布珠峰高度之后,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开启的测量行动。2005年,原国家测绘局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这也是我国
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它的动作,就是对曾经专心研究过它们的我来说也似乎难以置信。这种昆虫的天生形体,是为了战斗,不仅和其他昆虫,而且和它们的同类相斗。大自然似乎就是为了这种生活景况而设计了它们的形体。  它们的头和胸覆以天然的坚硬甲胄,这是其他昆虫无法刺破的。它们的身躯裹以柔韧的皮甲,可以抵挡黄蜂的蜇刺。它们腿部末端的强壮,与龙爪类似,并且脚爪之长简直像矛一般,足以对付远处的进攻者
人物之一:同学  今天一早,我匆匆赶到学校,发现同学们的脸上都流露一种兴奋、紧张的表情;兴奋的是能看到好戏,紧张的是怕自己倒成了“好戏”的主角。我刚刚坐定,那边传来好友丹丹的惊叫声:“啊!钱天尧!你的头发怎么那么像鸡冠头啊!怎么搞的?”她一脸坏笑的指着后面那个胖乎乎的男生说道。“是呀!”乐乐也添油加醋。  “啊?!是么?哪里哪里?”钱天尧非常慌乱的狂抓他的脑袋,“帮我弄弄平……”  丹丹看着她那傻
人年輕的时候,忙于焕发自己的青春,忙于自身的发展,锐不可当地向前,不断地扩大生活的边界:从小小的儿童床到房间的四壁,到整幢房子、公园、城市、国家、世界。然后,进入成年,进入梦想时期,幻想某种更伟大、更崇高、更美妙的东西。  四十岁左右出现转折。青春在自己的紧张努力和狂潮行为中自我折磨。某天夜里,或者某个清晨,人越过了边界,达到自己的巅峰并且向下迈出了第一步,走向了死亡。  那时问题便会出现:是面对
各省市科协、各有关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宣传航天成就,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助力“中国梦、航天梦”,激发全国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专业美术委员会、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社、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展航天科普美术作品
生活是严峻的。对于思想上不甘平庸的人,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贫困、日常的忧烦、愚蠢的超负荷劳作,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徒劳無益地消耗他们的精力。他们没有一线希望,许多人彼此隔离着,对彼此的存在毫无所知,更不要说向那些深陷在苦难中的兄弟伸出抚慰之手了。他们只能靠自己,可有时候即便是最坚强的人也会在苦难的重压下俯首让步。他们呼唤援助——
我们常说“用心良苦”,可每次真的品到那苦涩时,还是忍不住皱起眉头,周身不适。  儿时家境并不好,我却特别喜欢吃西瓜,每到夏天最热的时候,吃不到西瓜就开始哭,噼里啪啦地掉眼泪。母亲哄我的方式很简单,她把便宜的黄瓜蘸上白糖水给我吃,别说,我一吃,觉得口感不错,就不哭了! 非常管用!  长大以后我听母亲说起这段往事,自己还笑母亲太傻,小孩儿多好打发啊,随便拿个什么东西转移注意力就忘记了,哪里需要黄瓜蘸白
干吗要写下来呢?为什么要为了告诉别人说我享受过而剥夺自己实际的美的享受呢?当我在空中翱翔时,读者、公众以及整个世界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我身上有纸和笔吗?如果我考虑到这一切,那什么灵感也没有了。我也没预料到我会有灵感。灵感是自己高兴来则来,而不是看我高兴才来的。灵感有时一点也没有,有时则又蜂拥而至,数量之多,重量之大,令我喘不过气来,就是每天写十本书也写不完。哪有時间去写呀?每到一处,我想到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