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式领导走开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流行“英雄式领导”(heroic leadership):伟大人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偏离正轨的组织,大刀阔斧,力挽狂澜——解雇员工是其常用招数。我认为,真正的领导者应当是“参与式领导”(engaging management):他们以慎思谦卑的品质吸引他人,通过发掘人们蕴藏的能量,赋予他人实施英雄式行为的能力。
  你们企业的领导风格是英雄式还是参与式的?请根据下面的对比来判断。
  三种发展模式
  在探讨领导力发展模式之前,我们先来看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
  计划(强制)发展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国家推动的中央集权模式。某些政府所采取的广泛干预模式也属于这一类型。
  全球化发展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专家队伍高姿态进入发展中国家,它们只是对产品和意识形态做出了一些表面的修正,并没有给予当地自主权,让它发展自己土生土长的领导者和企业。我把这种形式称为“由外而内”型(outside-in)。
  它往往是一种“受迫式发展”(forced development),强加于当地人民的意志之上。这样如何能够形成发展思维!自豪、尊严与信心,因为无法具体衡量,在经济理论中便无立足之地,但在每一个成功故事中,它们都举足轻重。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会影响他们自我发展的能量。
  “由外而内”模式是建立在二流的模仿之上。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本国文化的特点撷取他国创新,从不动脑筋的模仿转为精心取舍的借鉴,才能实现经济腾飞。当人们为自己工作时,从他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最多。
  自主式发展 我们很难找到哪个国家,主要是通过批发他国的信念、创业精神和资本等由外而内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因此,还有什么别的发展模式?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自主式发展,它获得了国家的协调支持,适当地利用了外部援助,还受益于不同行业部门的协作和社区的支持。我把这种模式称为“由内而上”型(inside-up)。这一模式是对前两种模式的补充而非替代。
  这一发展模式对培养领导者有何启示?正如一个国家不能靠外部机构来发展,一个领导者也不能靠外部项目来培养。实际上,我们越试图培养领导者,越可能收获妄自尊大。把人单独挑出来培养成领导者,鼓励的是英雄式领导力,它不是扎根于环境,而是脱离环境。
  领导力发展的三项举措
  假如领导者不能通过培养来产生,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我相信,有三件事可以做。
  提供培育领导力的环境 我们可以为发展本土领导力和独立自主精神提供合适的环境。领导力的培育非常依赖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合适的人,很容易就能产生领导力。当然,我们可以提供合适的地点,让人们在棘手的工作岗位上迎接挑战,让他们除了成长外别无他途。
  把人们作为人而非领导者加以培养 培养他们的信念与行为,培养他们的缜密思维和自尊自重。但这件事大多需要在人们幼年时去做,通过家庭培养,通过学校教育。我们不只是生育还要养育孩子。这需要一种珍视人类基本价值观的文化,教育孩子们独立思考,去做那些道义上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接受教条。
  发展能催生领导力的管理实践 与人保持距离,有助于产生英雄式领导——他们高高在上,远离日常运营活动。真正的领导者是与人接触、脚踏实地的:就像管理者必须领导他人一样,领导者必须参与管理。深刻的民主意识(把管理者与同事凝聚起来)对领导力的持续发展必不可少。自主式发展必须与参与式管理相辅相成。
  没有英雄的国土是不幸的,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戏剧《伽利略传》(Life of Galileo)中有一个人物这样评论道。不,另一个人说,需要英雄的国土才是不幸的。如果我们能摆脱对英雄式领导的需求,摆脱经济学家狭隘的衡量方法,我们就能好好正视自己,而不是整日忙着去发展其他国家和领导者。
其他文献
在中国,为国外客户做代工的制造型企业吸纳了众多劳动力,由于身处B2B行业,大多数代工企业都隐藏在国际品牌的背后,远离公众视线。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代工企业能够争取到的海外订单严重缩水,而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紧缺、成本上升、招工难、民工荒的现象开始浮现,于是,两头受到压力的广大代工企业纷纷开始思考如何转型。  在这些企业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一家叫“中兴精密工业”的公司已经在转型之路
期刊
“暂停”能成为高绩效的动力。这一言论看似自相矛盾,有悖于进取型领导者的直觉,但如果我们能在复杂多变、暧昧不明的形势下退后一步,就可更清楚地掌握全局、洞悉内情,灵活采取行动。高效的管理者会紧跟变化,而卓越的领导者深知“退一步才能进三步”的道理。  一天,一位杰出的进取型CEO来找我,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我的感受。周围人似乎认为我干得还不错,董事会也很满意。可我总觉得自己
期刊
通过行动学习让领导者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解决问题,并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来发展领导能力是未来的大趋势。  最近在做信中看到一则老笑话:一群德国人到一家中国企业参观,正碰到员工吃午饭,德国人就去员工餐厅转了一圈,出来后他们感叹道:员工吃这样的饭怎么还肯为这家企业干活儿?之后他们又去车间参观,出来后他们又发了一通感慨:把活儿干成这样,怎么在这里还有饭吃?这说是个笑话,其实回味起来很苦涩。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
期刊
2008年,GE中国研发中心启动了“在中国为中国”项目,专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2012年5月和7月,GE中国创新中心分别在成都和西安成立,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客户全方位引入公司内部的创新流程。不难看出,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上,GE中国坚持了贴近市场、协同客户的开放式创新之路。GE中国对这种开放式创新是怎么认识的?它又是如何与客户协同创新,从而创造出新价值的
期刊
很久以来,位于中原腹地的古城许昌都是因“三国”而为人知晓,一千八百多年前,曹操挟汉献帝迁都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因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然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自汉魏以后,故都许昌再也没能领导过中国潮流,也没有过新的骄傲,直到出现了另一张名片——“胖东来”。  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成立于1995年,从最初只有40平方米、4个员工的烟酒小店(望月楼胖子店),到如今
期刊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上涨、消费萎缩……中国企业不仅要学会如何在经济下调中生存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困境中坚持“做正确的事”,并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  作为中国管理杂志领导者,《商业评论》一直秉承“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推进中国商业文明”的使命,自2007年启动“管理行动奖”。通过历届活动的评选,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明智的中国企业已经积极行动
期刊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杂志开发了不少轰动业界的案例,如把农民工改造成产业工人的德胜洋楼公司、独创“内部公司制”的澳洋顺昌公司、幸福企业的先行者苏州固锝电子公司等。  每次案例发表,得到读者纷纷好评的同时,我们也接到了他们新的诉求,比如上海某数码喷印材料股份公司的读者葛先生就特地打电话给我们,说澳洋顺昌这篇文章对他们启迪很大,他们想进一步学习其管理精髓,希望到澳洋顺昌深入了解。  这些诉求引发了我们对于
期刊
“五、四、三、二、一!”头朝下,加速、再加速!邓秋实感到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脑袋里。他紧紧咬着牙,看着大地向自己扑过来!正当他感到绝望的时候,绳子拉住了他,他的身体一下子高高弹起,心脏又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嗓子眼儿。随着压力渐渐减弱,他突然觉得自己身轻如燕,忽高忽低地飞翔在半空中。  落地后,邓秋实的双腿还在微微颤抖。叶绍钦赶紧迎上来将他扶到了休息区,问道:“邓总,蹦极的感觉如何?我在下面看着都觉得心惊
期刊
你想赢吗?我猜你一定想。为了成为赢家,你是否需要将绩效最出色的顶尖人才招至麾下?是的,没错。但是,即便你有很强的求胜欲望,也急需物色顶尖人才,你录用新人的成功率仍有可能低得可怜,因为有一半的新员工会在18个月内遭遇失败。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虽说大多数领导者真心希望找到高绩效的顶尖人才,但他们实际寻找的未必是这种人。他们被“天资”和“匹配”这两个词迷了心窍,可是顶尖人才往往不是天资最高的,也永远
期刊
最近做的公益辅导中,大多数都是在职场上打拼了五六年的年轻朋友。他们带来的疑问大体上都是:“我工作几年下来,感觉没劲,是否应该转行?干哪行好?是否需要再进修充电?读MBA还是出国?在一线城市赚钱花钱似乎也没什么积累,是否应该回老家发展?”  通常这个时间点正是寻求职业定位的时段。前面的五六年处于摸索阶段,了解自我,了解市场;接下来就该是定位之后深入的聚焦积累阶段了。无怪乎这些朋友都会有类似的疑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