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教学落到实处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在统编教材的每单元“语文园地”中都有安排。教材编者旨在通过“词句段”的学习让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中,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内容的多样、能力的可迁移等方面解读、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词句段运用 教学策略 发展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园地”中专门设置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栏目,在低年级表述为“字词句运用”,进入三年级后改为“词句段运用”。 栏目设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性质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笔者尝试从探究该组“词句段运用”的设计目的、发现其内容的多样性、思考其对学生能力的可迁移性等诸方面进行解读、设计、实践,从而发挥“词句段运用”的导向功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一、精确解读,明晰运用的指向性
  “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在内容上,与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具有密切联系,只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直接标明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而是隐含于题干或者题目内容的表述中。这样一来,对“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要求,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读一读就去自主完成,他们通常会“照葫芦画瓢”,不得其中要领。
  笔者认为,对“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教师需要解读“词句段运用”训练所对接的语文要素目标,厘清题目中所包含的训练要素,并引导学生明确完成这样的训练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本组“词句段运用”到底要指向哪里。只有这样,学生训练起来才不会觉得茫然,并可以借助目标来评价训练效果。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词句段运用”: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这三个句子都是本单元课文中介绍科学知识的句子,而且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科学知识,即需要介绍的是别人不知道的科学知识,这是第一层次的解读;再看三个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上去没有什么共同点,仔细揣摩却发现“和……”“相当于……” “比……”之中都包含有作比较的意思。将二者综合起来看,才能明白这一训练是要求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别人不熟悉的科学知识,因为有了与熟悉事物的比较,陌生的科学事物就变得具体可见了。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仿写句子时才不会偏离方向。
  根据以上解读,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从对课文阅读学习的回忆入手,先说说它们分别来自本单元中的哪一篇课文,每一句分别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一特点来的。学生在再读、交流中进一步明白了:为了说明这种恐龙的体形特点,作者拿我们熟悉的小狗作比较说明;为了说明纳米很小,用乒乓球与地球之间的差距增加人们的感性认知;为了突出纳米管的结实,用生活中已经足够坚硬的钢铁比较说明,这样作比较,能让意思更明白、更清楚。
  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认知,笔者又给出几个“作比较”的说明例句加以巩固。而后,以填空的方式,让他們试着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写一写:
  蚂蚁的力气很大,
其他文献
摘 要 审辨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指向自我反思的思维方式。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审辨思维的培养存在质疑批判等于挑毛病、破而不立、批判对象只针对他人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可以给出如下策略:设计产生认知冲突的任务情境;依托数学推理活动培养审辨思维;构建“读懂别人-价值判断-发现问题-给出建议-自我反思”五步法。  关键词 审辨思维 核心素养 自我反思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21世纪4
摘 要 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寻找思维起点;多层次深入,探寻思维活动;多路径实践,展现思维发展,让学生内隐性思维外化。  关键词 思维 看得见 小学数学 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阶段逐步走向抽象概括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儿童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据此,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近几年高校教育工作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大思政”教育体系之中也占据着十分显著的位置,开设这一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及完善的人格。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育心”与思政教育“育德”的有效结合受到了较多关注。为此,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展
[摘 要] 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军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应有之“变”在于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军校课堂教学的环境、理念、目标、内容、时序、模式、评价、管理和师生关系等要素发生变革,其“不变”在于对军校课堂教学“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本质和对“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规律的坚守。唯有处理好“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超前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坚持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保证军校课堂教学变革沿着正确的道
随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应对乡村振兴和现代生活多样化需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模式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文章以安徽省祁门县文堂村老宅改造为例,通过功能合理布局和空间有效分隔,结合艺术家创意、本土工匠技艺、建筑师优化完善三个方面,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民居集约与协同并举的现代适宜更新改造模式,以期为传统民居更新改造提供一些借鉴实例。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美国经济长期低速增长,美国逐步改变了对中国的认知并几次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逐渐进入战略竞争阶段。中美战略竞争是美国主动挑起并不断推进对华敌视政策的结果,而根本动因在于战略预阻,即美国预先阻止出现中国对其霸权地位的挑战,但不同时期的预阻目标和切入点有所不同。小布什时期,美国的目标是预阻中国成为美国的挑战者,认为中国的“软肋”是台湾问题;奥巴马时期,美国的目标是预阻中国继续提升影响力和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认为中国的“软肋”是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特朗普时期,美国的目标是预阻中国继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