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产业与体育产业日益融合,智能设备有效赋能了体育教学实践,在全国大型的公开教学活动中,课中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系统来实时监测学生练习状态,课后对数据平台采集的运动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交流等,都体现了数据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价值所在。本期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体育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数据意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对提升体育教师的数据素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研讨结果来看,体育教师对“数据助推体育教学”的认知还相对滞后,教师普遍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对数据的运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对论坛观点进行归纳与提炼,以待一线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学“数据意识”,为今后运用数据解决体育教学问题进行有效尝试奠定基础。
  —、数据改善教学行为的“精教”与“精学”
  体育教学质量是学生学习的效果体现,研讨以体育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效果体现为切口,发挥“数据”价值,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实效,让数据在体育课堂中展现重要的作用。研讨中,教师们就“数据”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通过教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多元分析,能够将数据背后反映的教学意义与价值清晰地显现出来,进而辅助教师更精准地“教”、指导学生更精益地“学”。
  1.教师方面:依据数据制订教的决策,利于精准的“教”
  在体育课堂中,通過对体育教学中数据的采集与深度挖掘,对课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估等关键环节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来识别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进行补偿性学习,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以保证施教的准确性,让学生体验优质、精准的课堂。浙江陈丹在论坛中,以水平二《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一课设置练习内容的时间为例,根据学生实际练习1min和45s圈内圈外跳的心率来制订练习时间,避免了因以往经验主导的教学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以真实性数据作为基础,凭借数据的支撑,实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2.学生方面:依据数据把握学的管控,利于精益的“学”
  数据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控,在课后进行视频“复盘”,通过分析比对,把脉课堂,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动作的技术问题,科学地引导学习方式,指导动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江苏伍书课中利用数据对比,发现学生隐藏的学习差异,在50m短跑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学生在跑的不同阶段的用时,初步诊断出学生50m跑需要加强的重点技术环节,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江苏盛晓虎认为运用数据可以科学安全地监控学生的运动负荷,给学生创造高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跟踪记录学生练习的时间,可以计算该学生的练习密度,让学生享受高效安全的课堂。凡事都有对立面,数据驱动教学质量尝试中,也有教师看到了数据的“短板”,浙江蒋世杰提出了“在当下穿戴设备更加先进的时代,很多数据可能直接会展露出来,而对于某些内心比较脆弱的学生而言,可能这样的直接方式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结果,以数据进行明确指标分析,虽然可以使学生有指向的学,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和情况,选择性地公开数据,保护学生的自尊,维护学生的自信心。
  二、 提高数据采集能力,走向数据的“广度”与“多元”
  研讨中教师运用最多的采集与分析的数据是体质达标数据及运动手环监控数据。要利用数据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数据采集的方式准确有效,采集前要进行预判、预演,做好充足的准备,采集对象及内容要固定,教师要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与统计分析能力,数据的分析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持续性,并且要做到区别对待,借助精准度较高的工具对数据进行集中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使采集的数据更精准、更有效。研讨过程中,教师们一致认为:数据不只局限于课堂,还应包括课堂外的数据,数据的采集要追求“广度”与“多元”。
  1.追求数据采集内容的“广度”
  除了从体育课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外,还可以从课间运动、运动会、体检、体育家庭作业、体质健康测试等活动中采集数据。汇集“小”数据为“大”数据,增加分析的参考比重,有利于数据的“按实说话”。
  2.追求数据采集方式的“多元”
  体育教学中可采集的数据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生理数据、心理数据、动作数据、关链数据。生理数据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肌肉、心率、体温、乳酸、血色素、肺活量等;心理数据指标有情绪、兴趣、交往、态度、意志品质等;动作数据指标有动作是否标准、运动轨迹变化、动作次数、动作时间、动作的规范性、发力的正确性等;关链数据指标有活动能力、疾病史、遗传基因、器材数据、场地数据等。当前体育教师一般会借助秒表、计时器、脉搏等人工测试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随着信息采集和分析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可以将传统的人工测试与智能采集软件和相关设备相结合,利用现代化采集技术,如肌电测试仪、便携式乳酸测试仪、可穿戴心率带、运动手环等,借助Spss、XLS、Excel等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以可视化的图表展现出来,让数据变得准确、更具观测性。采集的样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要多,对于个体的数据采集,要多次对比分析,注重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实时采集与长期监测相结合,让数据更准确有效。
  三、提高数据应用能力,服务学校体育的“校内”与“校外”
  本次研讨中,教师们抛出的大数据实践运用案例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体育课堂“数据思维”目前还尚处在初级阶段,可借鉴的实践方法较少,一些教师对如何运用“数据”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比较困惑。笔者把研讨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归类,涉及“校内”与“校外”,即校内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和校外家庭锻炼,从教师们的案例结果来看,数据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了比赛技战术的运用,降低了学生运动损伤的频次,促进了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家庭体育锻炼的效果。   1.在校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促进体育课堂高效的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讨中,浙江王兴发用数据的形式展示他在日常教学中数据的运用,他制订了学生个人运动健康档案,记录和分析了学生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通过数据呈现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利用数据的长期性、连续性、跟踪性记录学生的在校体育成长轨迹,并落实为一张体育成绩单作为学生小学毕业时的礼物,让学生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自己六年体育成绩的变化,将数据的本身意义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中。通过单个和连续性的数据分析来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運动能力、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从而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明确的目标、学练进度和成长进度,让教与学过程更具生命力。
  2.在校内业余训练中的运用
  在业余训练中,通过数据决策、检测、监控,可利于技战术提升、预防学生运动损伤、促进锻炼习惯养成。浙江张汉良运用数据决策提出学校足球队采用赛后数据采集及分析的方式,运用“斑马邦、懂球帝”等APP,对记录的比赛场次比分和胜率及球员上场率、进失球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科学指导训练和备战。浙江严颖吉运用数据监测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根据生化监测以及学生乳酸、血色素等检测数据,分析得出该学生的身体状态,从而判断出学生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如果处于疲劳状态,则迅速调整训练计划,从而防止运动损伤。浙江忻莲娜运用数据监控在大课间操的出操中,利用数据对学生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进行监控评价,提高学生的出操率,积极营造了良好的锻炼氛围,加强了集体的执行力。
  3.在校外家庭锻炼中的运用
  数据运用在家校锻炼互动中能够提高学生锻炼效果、保障家庭锻炼的实效性。数据采集分析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学生完成家庭锻炼的情况,引导学生科学锻炼,教师通过数据对比进行精确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质量。浙江张丽利用数据对家校锻炼以“打卡”的方式进行尝试,在疫情期间开展直播课,学生以钉钉视频打卡的方式进行作业反馈;教师对视频中反馈的学生运动时长、运动方式、练习次数等,结合课的内容和学生基础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软件统计数据可视化来监督、反馈、指导学生锻炼,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效果明显。山东陈芳所在的学校在2019年寒假之前,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体质检测,根据成绩划分为四个等级:A为90~100分;B为75~89分;C为60~74分;D为60分以下。根据年级、等级建立不同的微信群,由体育教师专门负责监督、统计打卡、收集整理数据;每周一公布,并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对近两个月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疫情后的体育教学线下衔接难度大大减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较大提升。
  ——杨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315202);陈银银(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315200)整理
其他文献
一、器材介绍  数字圆跳垫采用环保的橡胶材质,形状为直径0.47m、厚度0.005m的圆形,9种不同的颜色,垫上有0~9的数字(图1)。数字圆跳垫可随意进行创意摆拼,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的数字圆跳垫不仅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本身的材质特性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课堂的教学安全。  二、数字圆跳垫的应用  1.燕式平衡走  练习目的:提升学生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跳跃、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  练习方法:
笔者通过观察幼儿日常户外活动与体能测试,发现大班幼儿在10m折返跑時对折返弧度、减速、冲刺等未掌握好,需要多加练习。因此,为了提高幼儿10m折返跑的能力、锻炼幼儿的体魄,设计并生成了本游戏。  游戏名称:大班体育游戏《美丽的彩虹》。  游戏目标:1.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2.发展速度、耐力和灵敏性;3.在游戏中能够遵守规则,提高竞争意识。  游戏准备:30cm×30cm的纸板40块,纸板一面分
热身与放松活动是体能锻炼的必要环节。通过热身活动可以实现身体预热,更快地进入体育活动,防止由于大运动产生的损伤;放松活动可以梳理肌肉状态、降低心率,防止身体由于运动负荷的刺激后肌肉出现过度疲劳状态、肌细胞出现混乱,加速身体恢复。中小学生掌握体能锻炼的热身与放松方法,兼顾体能锻炼安全意识与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提升体能锻炼的运动表现和锻炼实效。  一、拉伸在中小學体能锻炼热身与放松环节的重要性与类型  
主持团队:安徽省合肥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团队  主持人:张纪胜 刘兵 郭齐智  成 员:叶志强 余宏武 袁圣云 刘慧  特邀嘉宾:吴桥  研讨话题: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促进少儿身体、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少儿情感和社会性及自我概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小学体育游戏在组织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游戏内容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少儿的观察,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体育游戏主要由时间、场地、运动技能、器械、群体与个体五个要素构成。而这些要素都是可以适量地变化的,又可
笔者以水平四《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元(共6课时)为例,谈谈体能维度视角下的篮球单元构建。  一、制订单元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关于水平四“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学习目标中提出的“在球类运动中主要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首先要制订好单元的体能教学目标(表1),然后再确定单元教学的重难点。目的主要是确定学生经过学练后能
在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影响下,学生需要健康相关知识指导居家生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健康知识教育,把健康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健康的生活行为,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能力水平。  一、三段贯穿,跟进健康知识教育  1.课前宣讲,了解健康知识  了解健康知识首先要了解
初中生关节活动范围大,韧带松弛,容易拉长,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好时期之一。教师在室内组织学生进行发展柔韧素质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动静结合,如拉韧带后,立即做一些对抗性的踢腿放松练习,使肌肉既有韧性,又有弹性。  一、练习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览表  二、练习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压腕练习  练习目的:发展腕关节的柔韧性。  主要动作与方法:练习者面对讲台站立,两臂直臂撑在桌上,两手五指并拢,手指向前,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已经发现的肠道病毒达20多种,比较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 71)。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为口部、手部、足部的小脓包、小溃疡并伴随疼痛等。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在发病一周后便可自行消散,但严重时会引发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特别严重时会导致患儿死亡。目前针对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主要针对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第20次专题研讨,围绕主题“‘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以操作性动作技能‘用球拍击球对球落点的判断’的教学为例”,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带领一线体育教师共同探讨动作技能单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讨过程中,参与教师基于“用球拍击球对球落点的判断”的教学案例,对进入项目学习之前知识点确定、能否为学习专项技术做好准备、基于知识点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