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雷电危险性特征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el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沧州市1954—2006年雷暴资料、2008—2010年中国气象局华北雷电监测网数据,采取数理统计和网格划法对沧州市雷电危险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为雷暴活动多发区,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为1~3次/km2;近50年平均雷暴日数27.3 d,且年雷暴日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雷暴日数以2.4 d/10年的变化率趋于减少。
  关键词 雷电;危险性;分布特征;趋势;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04-01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濒渤海,属于中纬度地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为河北省雷暴活动频繁区域。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事故趋于严重,各行各业遭受雷电灾害的几率也越来越高,经济损失日益加重,特别是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计算机房等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加大,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备系统瘫痪等事故每年都有发生[1-3]。本文选取1954—2006年沧州市雷暴资料、2008—2010年中国气象局华北雷电监测网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网格划分法,针对该地区雷暴年际变化、闪电月际变化、闪电日分布等特征做着重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的雷暴日资料为沧州市基准站和基本站1954—2006年共50多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闪电观测数据源于中国气象局华北雷电监测网数据,事件跨度为2008—2010年。
  1.2 分析方法
  利用观测气象站雷暴日数计算雷暴日数平均值,根据线性趋势法分析雷暴日数发展变化特征,计算雷暴日数气候倾向率。按照气象学方法,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
  运用格网统计分析方法,选取3 km×3 km规格的网格,将雷电数据映射到网格,统计和分析其分布情况。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应建立统计样本数据库,剔除不合格数据,使保留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同时,数据库中应包含各项属性数据,如地理位置、时间、雷电流极性与幅值等信息。根据预设的网格统计单位面积中的地闪次数,取平均值,计算年平均地闪密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均雷暴日分布特征
  雷暴日(Td)指一个地区一年中发生的所有雷电放电日数。通过分析该地区内多年雷暴日数得出其雷电发生规律。据统计,近50年沧州市均雷暴日数27.3 d,年雷暴日数最多年份出现在1959年,达50 d;最少年份仅11 d,出现在1981年(图1)。
  2.2 闪电月际变化特征
  对沧州市2008—2010年各月平均闪电次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均可以发生雷电,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6—8月属于雷电多发期,其间月平均闪电次数达到1万次以上,8月高达2万次,这与华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汛期的发生规律基本一致;其次是5月,月平均闪电次数超过4 000次。
  2.3 年平均闪电频数日分布
  对沧州市闪电频数日分布进行分析可知,一日中地闪高峰期为14:00—20:00,其中17:00达到峰值,7:00—12:00则为一日中的雷暴低值区。由此可见,沧州市午后到傍晚時段是不稳定能量积累和暴发阶段,此阶段的不稳定条件和热力条件达到峰值,易出现雷暴云和闪电[4-5];夜间至凌晨时段内,是一日中不稳定能量积累和暴发高潮阶段的延续阶段,而且相比午后到傍晚前后,该时段内热力和不稳定条件明显减弱,发生强雷暴较少;上午时段处于不稳定能量积累的初期,热力条件最差,不易形成雷暴云,闪电发生最少[6]。
  2.4 闪电频数空间分布
  对沧州市闪电频数分布进行分析得出,沧州市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为1~3次/km2,单位面積大地上每年闪电频数分布如图2所示。
  3 结论与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一年中任何季节都可能会发生雷电,主要集中于4—9月,其中6—8月为雷电多发期,闪电发生率超过85%;沧州市一日中以14:00—20:00为地闪高峰期,17:00达到顶峰,7:00—12:00为一日中雷暴低值(下转第206页)
  区;沧州市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为1~3次/km2。近50年沧州市年雷暴日数为27.3 d,沧州市年雷暴日年际变化较大,雷暴日气候倾向率为2.4 d/10年。
  4 参考文献
  [1] 刘金玉,彭洁文.沧州市雷电活动时间分布分析及防雷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23.
  [2] 王建恒,杨仲江,吴孟恒.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720-12723.
  [3] 冯民学,焦雪,韦海容,等.江苏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09(2):2246-2251.
  [4] 刘园园,庞文静,陈瑶.武汉市雷电分布特征及雷暴日资料的对比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1):43-46.
  [5] 王洁,张媛,李润强,等.2009年陕西省雷电分布与雷电灾害特征[J].陕西气象,2010(4):4-8.
  [6] 于姚钧,李志刚.北京地区2009年夏季6—8月雷电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增刊1):112-115.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商品有机肥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以验证和评价商品有机肥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施商品有机肥可提高小麦产量,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增施商品有机肥增产不增收,但可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小麦;产量;产值;安徽涡阳;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02-02  在秸秆
月饼生产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必须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现在生产必须采用月饼自动包馅机、成型机、排盘机,电热恒温隧道式烤炉
对胶态分散凝胶(CD胶)体系的形成,CD胶的流变性及岩心流动特性进行了室内研究,在本工作实验条件下,分子量等于大于1100万的聚合物(HPAM)的浓度为100-1000mg/L,pH值为5-7聚合物与交联剂(柠檬酸铝)之比为5:1-30:1时均能形成稳定
模拟注入井射孔眼高流速条件,测定了不同分子量的900mg/l聚合物溶液流经不同渗透率天然岩心后的粘度损失,考察了粘度损失率与岩心渗透率(0.02-1.91μm2)岩心渗透速度(100-600m/d)聚合物分子量(500-1960万)的关系。在河南油
摘要 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导,推进高校毕业生走向国际化,许多高校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本文初步探讨了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材及评价机制,通过对2个教学班的英文测验及问卷调查,发现双语教学在“畜产品加工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畜产品加工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
摘要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致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易于繁殖,便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害,其是植物保护中的一支天然劲旅,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赤眼蜂的繁殖计划,满足林间放蜂需要,本文对赤眼蜂的冬季、夏季(春秋季)积累与保存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赤眼蜂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赤眼蜂;积累;保存  中图分类号 S892
1月5日下午,由成都市房产管骗物管处、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和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物业服务法规政策进社区”在大观城市花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主要以现
为了比较环凯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时食品中可疑菌株的初步鉴定作用,本文按国标(GB/T4789.7-2008)程序,以环凯和科玛嘉弧茵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硫玳廊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
摘要 分析了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土地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电商进村、推动农林牧副渔同步发展、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等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实现产业兴旺。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9-0237-02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进“
在分析国内外并行工程和协同设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理论,定义了分布式并行协同设计的概念;通过对面向服务架构体系本质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了分布式的智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