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药品监管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筱萸于2007年7月10日被执行死刑。郑筱萸一案折射了我国药品监管体系的一些漏洞。本文就郑筱萸案例进行简单回顾,进而从新规制经济学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视角来分析我国药品监管制度失灵现象。本文研究表明:我国药品监管失灵的根源主要不是在于技术性因素,而在于制度性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对规制者规制不利所造成的。因此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进行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下一步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药品监管;规制失灵;委托代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3-0008-04
  
  一、引 言
  
  对中国药品监管而言,200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众位高层监管人员由于腐败等原因被判刑。这次事件犹如发生在药品监管领域内的一场地震一样,提醒我们反思中国建立药品监管制度十余年来,中国药品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郑筱萸(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已被执行死刑)在位近10年极力引进并强制推行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认证和“地标”升“国标”制度。自1998年—2007年9年时间内中国医药行业造就了无数亿万富豪,但这个行业却几乎没有生产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药。更难以置信的是此间曾发生中国创“世界纪录”的“年批万种新药”事件。以2004年为例,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报批,平均每52分钟便有一种新药诞生,而同时美国受理新药报批数量仅148种。其实,这10009例“新药申请”中,几乎没有一种药物是真正的新药即新化学实体,绝大部分是中国药典中已有的药物,仅是对剂量、给药途径或用法方面做了变更。中国制药产业落后美国50年,“新药”的诞生速度却是美国的67倍。在此种局面下,中国药物研发水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与国际上的差距不断拉大。上世纪90年代,国外共批准20余种生物技术药物上市时,中国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其中的十七八种。而现在国外已经批准15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上市,国内还只能生产20多种。各个国家和地区1999—2003年间在美国一共获得授权专利80多万件,中国大陆只有区区990件,不仅达不到香港的1080件,距离台湾的24460件更是相差25倍。在如此糟糕的监管环境下就产生了 “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奥美定事件”等重大药品食品恶性事件。
  郑筱萸案件可以使我们从侧面对药品监管体制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在为药品监管现状“寒心”、为“杀贪官”叫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深刻反思我国药品监管失灵的根本原因。诚然,监管人员抵抗诱惑的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意识淡薄,药品生产条件低下等均是不争事实,但是究其根源,却是药品监管体制落后于药品监管需求的累积作用。本文拟从新规制经济学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视角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存在非常严重的“规制者被俘获”现象,因此减少规制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加强对规制者规制就成为解决现阶段药品监管失灵的最根本途径。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分析郑筱萸极力推行的GMP认证、“地标”升“国标”等改革与药品监管失灵之间关系;第三节基于新规制经济学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药品监管失灵的根本原因——规制者被俘获;第四节:进一步分析了规制者俘获的解决思路并给出简要的实践建议。
  
  二、药品监管下实施的技术性改革与药品安全监管失灵的关系
  
  依据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GMP认证、地标以及国标等对于一个行业来讲均属于有悖于竞争政策的进入壁垒。产业组织的“竞争”观点认为这些认证或者标准都是不应该被鼓励的。但市场在发挥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往往会失灵,尤其是在中国现实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药品的安全监管不存在必要性。但是由于集体选择“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对药品实行监管制度。经济学一般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最有效率的,但成立的前提是诸多严格的假设。本文认为即使加入这些进入壁垒规制,也不会影响药品产业的竞争效率。只要是监管机构把精力都放在监管上而不是去干预企业生产。
  郑筱萸案件中一个醒目点是郑筱萸强制实行GMP认证、“地标”升“国标”,而郑筱萸案件的结局却是药品安全监管秩序混乱,越管越危险。如果不经过深入思考也许会认为正是推行上述三项制度导致了药品安全监管的失灵。2006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从邱晓华、郑筱萸案反思垂直管理幻觉”一文中在讨论垂直管理制度时指出推行上述两种制度是郑筱萸为了加强垂直管理采取的方法。其实细究会发现,这两项制度的实行还是符合药品安全监管趋势的。社会各界不能因为郑筱萸一个人的错误就否认了药品监管系统十几年来取得的成果。
  1.GMP认证意指企业优良制造规范认证,是集软件、硬件、安全、卫生、环保于一身的强制性认证,是药品生产企业保证药品质量的根本措施。虽然实行GMP认证会使整个产业的成本增加,造成产业利润率下降。但经济学更关注社会总福利,只要产业利润的下降小于消费者因实行该项认证而增加的安全带来的福利效应,那么实行GMP认证就是可行的。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为了社会的稳定,也有必要实行该项认证,即使如此带来的社会总福利是减少的也应该坚持采用该认证。不仅如此,GMP认证引自美国而不是产业内某个企业已经形成的标准,因此采用GMP同样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达到像完全竞争相近的效率。具体说来,GMP认证可以淘汰一大批设备落后、管理水平差的企业。这是有利于整个药品生产产业的长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实施GMP认证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以美国为例,美国用了20年才完成了GMP认证,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实施这项工程的长期性与艰苦性。
  2.“地标”的存在本身就是在中国药品短缺的那个时代背景下采取的一种无奈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品的地方标准已经失去了它所存在的必要性。
  (1)“地标”的存在会出现多个标准构成市场壁垒不仅影响公平竞争、阻碍经济发展,而且多种监管造成监管资源的极大浪费,加重监管成本,降低监管效率。
  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存在形形色色区域间的市场壁垒。具体可以分为:经济性市场壁垒、行政性市场壁垒及法规性市场壁垒。经济性市场壁垒是指由于诸多经济因素导致潜在竞争者不能自由进人市场所面临的纯经济障碍,包括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等。行政性市场壁垒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职能机关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建立的排除区域竞争、使区域内企业形成独立垄断的一种行为。它是区域经济关系扭曲和区域经济秩序紊乱的综合反映。法规性市场壁垒是指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本地区区域资源的配置,采取法规形式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具有“地方权威性”和“合法性”特征。“地标”的实质其实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当时,地方为满足各自利益时所设立的一种制度,兼具有行政性壁垒和法规性壁垒特征。法规性市场壁垒同其他几种市场壁垒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但对经济的破坏性却具有相似的影响。①现代化药品的生产和使用并不具有区域限制,那么“地标”壁垒的存在使市场运行规则屈从于人为规则,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从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②就监管体系而言,“地标”使得监管体系冗余复杂,给监管当局带来沉重的负担,浪费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效率。“地标”与“国标”共存增加了监管人员“创租、强租”的机会,进一步恶化监管环境,增大了对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的难度。
  (2)“地标”的存在与实行药品监管的本质目标冲突。依据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药品监管机构设立的目标是为了弥补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以及集体选择的缺陷,而由监管机构代其履行监管的责任。因而药品监管机构最终服务对象是消费者而不是药品企业。药品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水平较强的产品,一般而言消费者无从辨别市场上各种药品的差别以及理解各种药品的作用机理。即使如此,市场上各种“地标”的使用更是增加了消费者的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成本,这一切均与创立药品监管机构的初衷是不符的。
  (3)“地标”的存在易造成药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医药产业混乱的局面。从医学角度来看,“地标”造成的多方标准的存在,导致药品组合不合理,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医药产业混乱局面,从而影响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无论从经济学、政治学还是从医学角度,我们均应当肯定郑筱萸在位期间推行的GMP认证、“地标”升“国标”等有关改革制度。由此可见,上述相关制度改革均不是药品监管失灵的根源,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药品监管越管越乱的现象呢?这正是本文下面将着重分析的。
  
  三、药品监管失灵的本质原因透析
  
  若要探求药品监管失灵的根源,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更深刻的思考整个药品监管体系运行的背后机理。而新规制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恰当的分析工具。新规制经济学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拉丰(Laffont)、梯若尔(Tirole)等人创立的以信息不对称为分析前提,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框架的规制理论新规制经济学的核心方法是激励相容。新规制经济学把规制结构分为两个层次,政府作为最终委托人而规制机构是政府的代理人,同时规制机构又是作为终端代理人企业的委托人。在郑筱萸案件中本文把国务院作为最终的委托人,国务院代表普通消费者利益,而药品监管局是国务院的代理人同时是药品企业的委托人。
  把规制结构分成两层的话,那么整个药品监管过程就出现了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一是国务院与药品监管局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另一个是药品监管局与药品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监管过程中,以上两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同时并且互为发挥作用的。第一个层次的存在前面已经有所涉及,可以从规制的目的来理解,根据现代规制理论,药品监管局主要是作为一个中介而存在。因为如果对药品食品安全的监管由消费者直接履行的话,会面临集体选择的问题,其中每一个消费者都不可能对药品企业安全信息有完全深刻的了解,以进行规制决策,况且还存在较严重的“搭便车”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作为药品监管机构的药品监管局就发挥一个“信息中介”的功能,行使监管药品产业的职能。作为“授权的信息中介”,药品监管局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消费者集体选择及“搭便车”问题。可以发现正是由于药品监管局所处的地位和职能才会出现第二层的委托代理关系。
  许多经济学家都支持竞争,这不仅是因为竞争具有内在的种种优点,更重要的是担心规制者滥用其控制权。尽管我们从公共利益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药品监管局作为“授权的信息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从斯蒂格勒(Stigler,1971)对收买理论的基础性贡献开始,人们渐渐了解到规制通常是由那些将要受到规制的产业推动或控制的。监管机构手中控制的“私有信息”往往成为规制者创租的工具。正如余晖(2007)说言中国的监管体制往往出现了“傍大款”现象。不仅药品监管出现类似郑筱萸案这样交易腐败的事件,而且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亦存在严重的黑幕交易腐败现象。总之,监管者往往站在生产者一边,这完全背离了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的初衷。
  进一步分析药品监管的背后机理可以发现,作为“信息中介”的药品监管局一方面可能没有充分的激励以进行药品企业安全信息的收集;另一方面,即使药品监管局掌握了关于药品安全的确切信息,他也可能没有足够的激励向作为最终委托人的国务院汇报,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相反药品监管局在激励不足的前提下却有可能利用其所收集的信息为自己谋取私利。作为最终代理人的药品企业唯一的最终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为了得到政策上的照顾则具有非常强的激励去贿赂药品监管有关人员。因此只要药品监管机构具有自己进行这两种选择的相机决策的可能的话,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规制俘获现象甚至还有“规制猎获”的可能性。郑筱萸是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的高材生,有着丰富的医药行业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学识和背景可以告诉我们,他不是没有能力去获得药品安全的信息,而是熟知药品企业的信息。但中国监管体制中缺乏充分的激励使其做出相关规制决策来监管药品企业,从而郑筱萸等药品监管官员为了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同药品企业签订私下契约以药品的安全换取他们自己暂时的利益享受。中间委托人(药品监管当局)的大量私人信息的存在与最终委托人(国务院)在目标上的差异为药品监管者被俘获提供了空间。
  
  四、解决药品监管失灵问题的思考及相关建议
  
  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防治药品监管失灵问题,既可以从药品生产者角度来考虑;也可以从药品监管者的角度来考虑。关于前者主要是制定一系列药品的相关标准等具体的专业领域,这就交给医学界去讨论。本文主要是从药品监管者的角度来思考降低药品监管失灵的可能性。正如上面的分析,若要降低药品监管失灵的概率,那么防止监管者被俘获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减小监管者被俘获可能性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减小药品企业贿赂药品监管人员的激励;二是适度减少药品监管者所掌握的私人信息,减小对药品监管人员私人信息的依赖程度,或者是政府提供足够强的激励使监管者如实汇报相关信息。经济学“理性人”的假定可以告诉我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本质,只要是有利可图那么药品企业就有相关激励去贿赂监管者从而得到某些政策上的“赦免”或者“恩惠”,因此综合考虑可以发现郑筱萸案件之所以发生与中国对规制者规制不利有很大关系。虽然规制机构的产生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灵而建立的,但是实践中由于规制者的主体仍然是“理性人”,因而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假定规制者可以真正代表消费者来行使监管的责任。现实中由于激励不当与监管失灵,监管者往往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最大程度的利益,因此对监管者的规制是任何一种规制制度所不能缺少的。
  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是根据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体制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很多地方没有学到FDA真正体制含义。美国FDA的工作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多方制衡,透明运行”。但是中国现行的药品监管局拥有大量的独裁权的同时却不存在相应的制约机制(虽说国家药品监管局要对国务院负责,要为了人民的利益凭良心办事,但是道德观又具有多大约束力?存在信息的极度不对称时又怎么向国务院负责呢?)。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集食品安全监察、药品监察、药品资格认证、相关药品审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制定及监察于一体可谓是大权在握。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监管者认真办事作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那么权力集中可以提高监管效率,节省监管资源。但是假使在握有大量权利的同时,没有相应的制约力量,那么手中的权力就会成为监管者被俘获的工具造成监管者肆无忌惮地去寻租。
  依据新规制经济学的逻辑进行思考,对市场进行规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为了防止类似郑筱萸案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必须弥补相应的制度缺失,完善药品监管体制。
  1.药品监管过程行政法典化,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成本。
  余晖(2007)指出造成现在药品监管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管理体制中缺乏必要的法律环境。在郑筱萸案件侦破过程中存在这么一个人物是高纯,他坚持不懈12年不停止的检举新药报批造假行为。我们也许会为高纯感到自豪,佩服他坚持不懈的去反对邪恶。但细细思量,会发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即:代表社会大众利益的正义拼力争取12年才得到伸张,难道这不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吗?还有一个人物是张志坚,他因为在网络上转贴说康力元公司与郑筱萸有权钱交易,就为此被送进监狱。这两个人物的经历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在制约政府权力的意识方面,在对行政程序制约政府权力功能的认识方面,我国行政程序制度相对滞后,并存在大量行政活动无序现象,而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应该包括:情报公开制度、告知制度、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职能分离制度、不单方接触制度、回避制度、记录和决定制度、说明理由制度、时效制度和救济制度等等。FDA是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而我国处于转轨经济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改善药品监管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2.降低药品监管者的判定权力,减少对规制者私有信息的依赖。
  郑筱萸案件中有个细节说道:郑筱萸只负责最后签字,只要是郝和平和曹文庄2递上的材料郑筱萸本人根本不会过问只负责签字。没有任何相关人员对其监督。另外,国家药品监管局建立之初对药品好坏的鉴别还都是有专家委员会来认证的,但是后来专家委员会却从国家药品监管局蒸发了,整个监管局就成为郑筱萸一个人控制的机构,如此最终委托人(国务院)对药品的信息来源就只有郑筱萸等一类人了。因此这种规制结构决定规制严重依赖规制者私有信息。因此应当:(1)在国家药品监管局内部独立设立专家委员会。每位专家身份公开,且要确保专家的意见具有决定性作用,每个专家必须公开并对此负责,接受社会以及舆论的监督。(2)要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公开每个企业的审批过程,包括上交资料时间、拿到批号的时间、批号的顺序等。(3)切实落实立法和司法的监督职能。
  3.改革国家药品监管局的人事任命制度,减小监管当局与企业合谋的概率。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之前的国家医药管理局是一个对下属医药企业资产运营有着直接控制权的产业管理部门,是全国医药企业的“婆婆”。但是1998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却和作为企业监管者的卫生部药政局合并了,成立了现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最后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作为新成立的监管局的局长,郑筱萸又通过各种渠道提拔了以前的大部部下(也包括郝和平、曹文庄),结果就造成了被监管者主导监管者的现实,为后来郑筱萸案子爆发埋下了伏笔。因此我们要反思药品监管局现在的人事任命制度。虽然行业从业经验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但更容易发生“合谋”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在行政岗位实行轮岗制,行业从业经验不能作为任命行政干部的标准,因为专业技术性问题可以咨询专家委员会。对干部提拔要严格按照人事任命制度,由于很多权力事实上均把握在监管局各司司长手里,因此对监管局各司司长的任命要更加谨慎。可以适当考虑一些回避原则,防止“安插亲信”等现象的发生。
  4.从药品企业的角度,加强药品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在企业中,我们要把它们所有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梳理,让它们建立一种经营文本,这个经营文本对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定。另外,要建立一个识别系统,通过识别使消费者很快就可以知道药品的生产时间、原材料的来源:另外要建立一个查询系统,方便消费者查询食品的一切资料,这里就提到了药品的可追溯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有一个信息采集系统。至于在实践中如何实施,还需要深入研究。
  
  五、结尾语
  
  抛开药品监管这个具体研究对象,上述讨论的有关问题对于我国其他类似的其他规制体制同样适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正处于转轨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从经济体制还是从政治体制都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转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单就药品监管而言,若想真正实现规制动机的转变(由规制为生产者转变为规制为消费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也只是就涉及药品监管的问题以及郑筱萸案件进行的一些简单思考,有些想法还不甚成熟,有待深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眉.郑筱萸的“审批权”有多大[J].中国经济周刊,2007,(5).
  [2] 杜传忠.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东岳论丛,2005,(1).
  [3] 周国林.转型时期我国区域间市场壁垒的性质及其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
  [4] 余晖.中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7,(12).
  让-雅克.拉丰,让.梯若尔著,石磊、王永钦译.政府采购和规制中的激励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 《郑筱萸的权力寻租之路:从幕后到台前受贿》[N].京华时报,2007-07-11.
  [4] 《药监高官落马曝黑幕:一个药品批文价格千万》[N].重庆晨报,2006-02-12.
  [7] Stigler,G.,The 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 [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2).
  
  Study of drug regulation based on the angle of multi-Principal&agent
  ——Analyzes the Zheng Xiaoyu corrupt case
  Abstract:Zheng Xiaoyu,former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was executed on July 10,2007.Zheng Xiaoyu case reflects the loopholes of China's food and drug regulatory system.In this paper,a brief review on Zheng Xiaoyu case has been illustrated.Further more the paper has an attempt to analysis the failure phenomenon of China's food drug regulatory system on the angle of the multi-Principal&agent rela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China's failure of the drug regulation is not a major source of technical factors,but because institutional factors,is mainly due to the regulation of regulators caused by adverse system.Therefore,to take the associat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regulation of regulator and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ervis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key point of the next step of drug regulation reform.
  Keyword:Regulation of drug;regulatory failures;the theory of Principal and agent
  (责任编辑:兰桂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外部审计等方面分析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适当的高管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积极的审计意见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目前国内研制开发的第一台图书馆ATM使用情况及其功能的介绍分析,提出图书馆ATM建设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手段和实践意义以及它为图书馆发展带来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ATM;图书馆自助服务站;图书馆RFID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2-0092-03    图书馆ATM顾名思义,就是借鉴银行ATM概念,将其引入到图
期刊
〔摘 要〕企业内的物流治理模式是一种制度安排。物流治理模式可以看做企业组织成员基于主观认识的主观博弈均衡的信息浓缩。当博弈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内部博弈的参与者认知变化时,参与者所认知的博弈的形式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博弈的均衡,也影响了物流治理模式的改变。因此通过主观博弈的相关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内物流治理模式的演变原因,为如何促使我国企业朝着更高效率的物流治理模式演进这一问题找出答案。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正呈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趋势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更大更复杂的风险。本文提出了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与决策的两阶段评价框架,第一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从而判断风险的总体水平,第二阶段在传统的折现估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后的净现值估价方法(ANPV),并在考虑实物期权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
期刊
〔摘 要〕本文建立一个包括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RBC model),模拟货币冲击和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通过将模型经济的二阶矩与现实经济二阶矩的比较来评价模型的解释力。结果发现,模型经济中的产出、就业、通胀的波动与真实经济非常接近,而资本、货币余额、消费、实际利率和技术的波动则大于真实经济的波动,但是它们的波动方向还是一致的。  〔关键词〕技术冲击;货币冲击;经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法理学教学主要采取的还是教师单方讲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单独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对话式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端,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本文以《法理学》教学为例,分析论证对话式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的优越性,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同时指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分析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应用条件为基础,以东北制药集团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类型特点,重在剖析转移定价策略对企业集团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指出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可能引发的内部代价堪忧和外部评价消极等问题,既需要引起企业集团的高度重视,也对政府治理改革和相关规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关联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改革以来的近30年是中国工业高速增长的时期,其增长速度处于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品出口额均居于世界前列。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工业的国际地位主要体现在总量上,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制造成本低的价格优势,而在发展的质量上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制造”处于价值链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GARCH模型建立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动态度量指标,并利用建立的动态指标研究了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问题。结果表明,利用GARCH模型构建指标得到的结论和经典指标基本一致,但具有短期性、动态性特点,有利于不同周期情况下的投资选择。  〔关键词〕GARCH模型;业绩持续性;短期业绩度量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3-001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ISO9000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文件化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ISO9000的意涵,然后讨论了将ISO9000引入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的理由,最后提出了基于ISO9000标准的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框架。  〔关键词〕ISO9000;本科课程;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3-0089-03    一、引 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