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54完全自理,41例部分生活自理,3例无明显好转,2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2例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早介入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及智力等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致死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颅内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中枢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有些发病后病情迅速进展,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导致死亡。它是一种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杀手。幸存者中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重残率在40%以上。为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49~86岁,平均62.3岁。其中脑栓塞19例,脑梗死50例,高血压脑出血33例。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3例。出血量15~30ml 15例,31~50ml 75例,50~70ml 8例,70ml以上4例。
急性期康复护理:⑴康复护理目标: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枝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修复起到积极作用,可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就是利用刺激运动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此期的目标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树立康复信心,尽早恢复健康,使患者回归社会。⑵康复护理实施:1对清醒无力变换体位的患者,根据情况1.5~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置,平卧时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在其手掌下放一软枕,呈自然握物样,足底部放一硬枕,或双膝关节下放软枕,双下肢程屈曲位,避免足下垂、内翻等畸形;侧卧位时,头稍向前,下面上肢伸直,和上身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另一上肢放于胸前,下面垫一头枕,肘关节稍曲,上面下肢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另一下肢伸直,呈近似三角形,两小腿之间垫一头枕,以支撑体重,避免压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稳定后,按摩活动患侧肢体,避免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关节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言语不清患者要耐心倾听其表述,鼓励其表达和示意,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必要时备笔和本,通过书写来沟通;失语患者让其先从简单字说起,如吗、呀,交流在安静环境中进行,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2昏迷患者急性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翻身拍背,良性肢体摆放,尽早稳定生命体征,防止肺部感染、褥疮,挽救患者生命,预防肌肉萎缩,打好进一步恢复的良好基础。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另外昏迷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舌根后坠,容易堵塞呼吸道,导致低氧血症,加重病情,因此尽量避免长时间平卧位。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患者吞咽及咳嗽反射差易窒息。因此尽量采取侧卧位,背后垫肩(过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换体位。病情稳定后,有规律地被动运动偏瘫侧肢体的关节,3~4次/日,每关节活动约10~30次,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防止肌肉挛缩,关节活动受限。
恢复期康复护理:⑴康复护理目标:缺血性脑卒中病后1~2周、出血性脑卒中2~3周,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进入恢复期,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肢体活动、语言及情感、智能障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及经济负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此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生活部分或完全自理,尽量恢复工作能力,使其回归社会。⑵康复护理实施: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2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后遗症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医嘱,帮其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和家属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挛缩,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争取生活自理。
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54完全自理,41例部分生活自理,3例无明显好转,2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2例死亡。
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心理、病理及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沈利平,徐桂红,钟月桂,等.脑梗塞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分析及护理.当代护士,2006,10:12-29.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颅内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中枢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有些发病后病情迅速进展,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导致死亡。它是一种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杀手。幸存者中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重残率在40%以上。为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49~86岁,平均62.3岁。其中脑栓塞19例,脑梗死50例,高血压脑出血33例。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3例。出血量15~30ml 15例,31~50ml 75例,50~70ml 8例,70ml以上4例。
急性期康复护理:⑴康复护理目标: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枝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修复起到积极作用,可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就是利用刺激运动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此期的目标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树立康复信心,尽早恢复健康,使患者回归社会。⑵康复护理实施:1对清醒无力变换体位的患者,根据情况1.5~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置,平卧时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在其手掌下放一软枕,呈自然握物样,足底部放一硬枕,或双膝关节下放软枕,双下肢程屈曲位,避免足下垂、内翻等畸形;侧卧位时,头稍向前,下面上肢伸直,和上身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另一上肢放于胸前,下面垫一头枕,肘关节稍曲,上面下肢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另一下肢伸直,呈近似三角形,两小腿之间垫一头枕,以支撑体重,避免压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稳定后,按摩活动患侧肢体,避免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关节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言语不清患者要耐心倾听其表述,鼓励其表达和示意,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必要时备笔和本,通过书写来沟通;失语患者让其先从简单字说起,如吗、呀,交流在安静环境中进行,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2昏迷患者急性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翻身拍背,良性肢体摆放,尽早稳定生命体征,防止肺部感染、褥疮,挽救患者生命,预防肌肉萎缩,打好进一步恢复的良好基础。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另外昏迷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舌根后坠,容易堵塞呼吸道,导致低氧血症,加重病情,因此尽量避免长时间平卧位。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患者吞咽及咳嗽反射差易窒息。因此尽量采取侧卧位,背后垫肩(过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换体位。病情稳定后,有规律地被动运动偏瘫侧肢体的关节,3~4次/日,每关节活动约10~30次,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防止肌肉挛缩,关节活动受限。
恢复期康复护理:⑴康复护理目标:缺血性脑卒中病后1~2周、出血性脑卒中2~3周,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进入恢复期,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肢体活动、语言及情感、智能障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及经济负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此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生活部分或完全自理,尽量恢复工作能力,使其回归社会。⑵康复护理实施: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2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后遗症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医嘱,帮其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和家属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挛缩,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争取生活自理。
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54完全自理,41例部分生活自理,3例无明显好转,2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2例死亡。
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心理、病理及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沈利平,徐桂红,钟月桂,等.脑梗塞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分析及护理.当代护士,2006,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