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东方朔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朔是以一种特别个性的方式让皇帝记住的。
  他本来是齐地人,酷爱读书,为了有更大的发展,就兴冲冲地来到了首都长安,直接给当时最高领导人汉武帝上书来表现自我。这在当时算不上多有创意的举动,但东方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只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就让皇帝彻底记住了。他采用的方式我们今天才明白过来,那就是恶搞。
  东方朔这封信那可是写得汪洋恣肆,轰轰烈烈,他一口气用了三千个木简才把这封信写完。三千个木简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公车府的两个年轻人刚刚好抬得起来。
  于是,汉武帝在宫内开始阅读东方朔的上书,一连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我们不知道这封需要两个月才能读完的信水平如何,反正读完了信之后,汉武帝就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让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东方朔这人很机智,最著名的段子是对下面两个词语的“考证”。
  在去甘泉宫的路上,汉武帝看到了一个红色的虫子,头目牙齿耳鼻都有,随从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武帝就让东方朔来辨认。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从前秦朝时拘系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武帝又問:“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武帝叫人把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靡散了。
  汉武帝曾到上林苑游玩,看到了一棵好树,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回答:“这树名叫善哉。”汉武帝暗地里叫人识别了这棵树。几年后汉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可这次东方朔却回答:“这树名叫瞿所。”汉武帝立即说:“东方朔欺骗我好久了。树名前后不同,这是何故?”东方朔说:“大的叫马,小的叫驹;大的叫鸡,小的叫雏;大的叫牛,小的叫犊;人小时候叫儿,长大后就叫老。这棵树过去叫它善哉,现在叫它瞿所。长少死生,万物败成,岂有定数?”
  东方朔也常为自己的满腹才华自吹自擂,公开扬言在大汉王朝,学问的前三名一定是东方、东方、东方!同僚一起发难:“你在朝廷里奋斗了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科级侍郎?”东方朔的回答堪称经典:“时代不同了,高低都一样。周朝十分衰败,诸侯王得到士人的帮助就能强大,所以士人可以身居高位,子孙长享荣华。那显然是非正常年代的非正常事件。在如今正常和谐的年代,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古书上常说:‘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我做小官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呢?”
  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打击了他人,又抬高了自己,同时还拍了朝廷的马屁。弄得汉武帝一天不见东方朔,就会觉得哪里不舒服。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汉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否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汉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
  东方朔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人才,在伟大而专制的年代里,他学会了如何调节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学会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用知识换取物质利益,并学会了用这些东西去换取其他方面的享受。于是,他利用虚妄的知识,换取虚妄的官职,换取虚妄的金钱,再用金钱换取实实在在的享受,以此度过虚妄的人生。
  (暖冰摘自《民间故事选刊》)
其他文献
什么人得以成功?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不想它的答案在《论语》里:“克己”功夫到家者最成功。  品读圣贤的历史,本质上是一出“克己”的历史。  “圣雄”甘地是一个最为突出的典范。就衣食住行而言,他坚持穿自己织的土布衣衫,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是素食,从来没有桃色新闻,35岁就彻底禁欲。对他来说,蹲监狱像作客。今天,英国人说,甘地你被捕了。他什么话都不说,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没有一点怨尤,颠颠地跟了去;
期刊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那么温暖,那么美好。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
期刊
男人非常伤心。他心爱的猫没有几天活头了。  男人把猫放在腿上,叹了口气。猫呼噜呼噜地回应着,也抬眼看了看男人。一滴眼泪从男人的面颊滑落,滴在猫的额头上。  “你哭什么啊,伙计。”猫问道,“你无法承受我的离去吗?难道没有另外的猫代替我吗?”  “是啊。”男人点头道。  “闭上眼睛吧,伙计。”猫说。尽管男人不知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照做了。  “我的眼睛和毛发是什么颜色的?”猫问。  “你的眼睛是金
期刊
“嗨,房子,早安!”  每天清晨醒来,向你的房子问好了吗?你一定忽略了房子。房子也需要问候,一座旧房子,有人住,多少年都不会倒;没人住,十年八年,甚至三五年就灰飞烟灭了。缺少了人气,房子心灰意冷。  你向房子问好,房子很开心呢。抬头看看灯管,那是房子咧开笑的嘴。  拖鞋也需要问好。拖鞋在你最放松、最私密的时间陪伴着你。当你回到家来,在沙发上坐定,拖鞋就向你问好了。你也该向它问好吧?如果有一天,拖鞋
期刊
《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选韩寒当市长;《亚洲周刊》也将韩寒评为“2009风云人物”……在读者眼里,韩寒是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在车友眼里,韩寒是中国第一流的车手。但在媒体和公众眼里,韩寒的头衔太多了,他是“最好的杂文家”,是“最有争议的80后知识分子”,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司机”,是 “中国文学的坏小子”,是“‘市长’韩寒”,是博客上的明星,是话题炒作的高手……    从《三重门》的发迹,韩寒就
期刊
老家老了。  老得只剩下老人,拖着寂寞的影子拉扯着孙儿孙女,在寂寥的村巷里,走来走去,抑或,一老一少,在广袤的田野踯躅。  一位年轻的内地女大学生来小村支教,教孩子画颇具时尚元素的四格漫画。  孩子们没有绘画基础,除了语文数学和唱歌,他们从来不知道还有别的课程。  清明节,回到老家,翻开一个应该叫我爷爷的小朋友做的四格画图作业,凌乱的线条,毫无规则和美感的色彩,让我有些迷糊。  孩子说:“爷爷,你
期刊
它有着150多年的历史,有着传承了150多年的严格校规,许多著名的军官在这严格的校规中诞生,并走上战场,取得了卓越的战功。这个军事学院不是西点军校,而是堡垒军事学院。  堡垒军事学院是一个男子军事学院。而在1993年,随着美国女权主义的兴盛,这个充满男人味的学院被女权主义者盯上了。  一个名叫“香侬”的19岁女孩在女权组织的支持下,报考了堡垒军事学院,在填写入学申请表格时,她故意漏填了性别。而堡垒
期刊
2009年,原本有两个盛会,一个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另一个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伦敦演唱会。前者如期举行了,但各方争执不断而未达成预期效果。后者因迈克尔的突然逝去而流产,成了人们永久的缅怀。  表面上这两场盛会并不相干。但很多人不知道,假如演唱会如期举行,迈克尔有一首作品,其内容以及令人震撼的现场效果也许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哥本哈根大会。它的名字叫《地球之歌》(Earth Song):  日出呢/雨呢/
期刊
描述者坐在路边的棚子里,替过路的人写下各式各样的梦境。好多年过去了,那些千奇百怪的意境无不在他的描述之中。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路人们——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只是在走进棚子的一瞬间表情有些迷惘——走进来,席地而坐,他们的口述或娓娓动听,或呆板机械,或沉迷,或晦涩,全都因人而异。描述者坐在对面不动声色,一一书写下来,收入一个黑壳笔记本,路人便怏怏离去了。慢慢地做梦的人渐渐稀少了,描述者一天比一天感到寂
期刊
周末或者下雨天,爸爸在书房里吸着烟写稿子,卖臭豆腐的吆喝声沿着家门外的厦门街传来,爸爸顿时精神一振。我见状,一溜小跑出去,不多久,爸爸书桌上就多了一包香喷喷的臭豆腐。看着爸爸吃得津津有味,再看看那一摞摞的稿子,想着它们明天就出现在报纸上,那种感觉真的很妙。这算是我对新闻工作最初的认识了。  爸爸尹元甲是台湾资深报人,祖籍江苏镇江,1949年到台湾前已经是知名记者和编辑。小时候,我经常跑去报社玩,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