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知道要师生平等,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用命令的口气和学生说话,从而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学习,好像学习是给老师学,是给家长学,久而久之就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很烦闷的事情,甚至厌学了。所以现在的课堂主要呈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纪律非常严格,因为教师有自己的“非常”手段管住学生。另一种是课堂纪律较为散漫,这种情况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中出现得较多,因为他们管不了学生。当然还有第三种,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和谐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真正的和谐课堂不是那么容易,这需要很多的技能技巧,因为今天的学生是非常“挑剔”的,他们已经见多识广,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更不是那么容易被“吓倒”的。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探索,我发现有一种教育方法非常奏效,那就是淡化教育痕迹,可以很好地拉拢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打开科学之门》的引入部分,教师从学生最喜爱的蓝猫入手,然后设立一个模拟的情景,蓝猫说“纸锅能烧水”从而引出要探究的活动“纸锅能烧水吗?”这种像讲故事一样的无痕迹的教育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感觉不是在上课,不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是在向蓝猫挑战,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于是就非常主动地进入了实际的学习状态。在科学课堂有一点是明显跟其他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别的课被老师逼着学,科学课是怕老师不给学,也就是不给做实验。这样一来就淡化了教育的痕迹,不是老师逼你学,是你自己要学。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你的课堂自然就和谐了,不需要你大声疾呼,只要你的一个眼神即可。
在年轻教师的课堂,因为老师跟学生走得很近,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够尊重教师,甚至跟教师顶嘴,不听老师的劝告,纪律散漫等现象。那么怎样在毫无痕迹的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生既尊重你,又喜爱你?我会经常利用别的班或者是报刊杂志上的典型事例来让学生评析,或者就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2班有个孩子A,别说批评他,只要老师提醒他,他的嘴就会不停地嘀咕,发出一点让你听不清的声音,搅乱你的课堂秩序。很多教师都拿他没办法,他软硬不吃。有一次我突发灵感,在上课前5分钟,我让他们讨论怎样才算真正的男子汉?(因为他们已经5年级了,对男子汉的问题很敏感)结果学生当然例举了很多的男子汉的行为,他们讨论得很开心,很投入。我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只讨论男子汉的问题,不讨论具体哪个同学。我们班的男孩子是不是男子汉?”男孩们几乎异口同声“当然是”。那老师有几点疑问,请你们听,然后自己思考,不要发表意见。“1. 如果经常在课堂上小声说话,算不算?2. 如果动不动就和老师顶嘴,算不算?3. 如果上课铃响了,还慢吞吞地走进教室,算不算?4. 如果和同学玩耍,动不动就动手动脚,算不算?”我一口气就说出了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学生低头沉思2分钟。说来也怪,自此,那个男孩A在我的课堂上就改变了私自在底下嘀咕的不良习惯,当然我也经常喊他“男子汉”。班上的学生不明就里,说A只怕苏老师,最听苏老师的话。其实他不是怕我,而是我这种淡化教育痕迹的做法起了作用。你看,我不批评他,我只是让全班讨论男子汉的问题,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沉思,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方法保全了他的面子,但同时也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不妥的,不是男子汉的行为,再出现这种行为的话,就会遭到同学的耻笑。这种教育方法比你对他大声说教有效得多。也就因为我这种淡化教育痕迹的做法使得我的课堂总是和谐的。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时不要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而是思考: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我想总可以找到合适的不露痕迹的教育方法的。让我们大家都心平气和地做教育,运用我们的智慧,积累我们的经验,淡化教育痕迹,营造和谐的课堂。
责任编辑龙建刚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探索,我发现有一种教育方法非常奏效,那就是淡化教育痕迹,可以很好地拉拢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打开科学之门》的引入部分,教师从学生最喜爱的蓝猫入手,然后设立一个模拟的情景,蓝猫说“纸锅能烧水”从而引出要探究的活动“纸锅能烧水吗?”这种像讲故事一样的无痕迹的教育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感觉不是在上课,不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是在向蓝猫挑战,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于是就非常主动地进入了实际的学习状态。在科学课堂有一点是明显跟其他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别的课被老师逼着学,科学课是怕老师不给学,也就是不给做实验。这样一来就淡化了教育的痕迹,不是老师逼你学,是你自己要学。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你的课堂自然就和谐了,不需要你大声疾呼,只要你的一个眼神即可。
在年轻教师的课堂,因为老师跟学生走得很近,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够尊重教师,甚至跟教师顶嘴,不听老师的劝告,纪律散漫等现象。那么怎样在毫无痕迹的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生既尊重你,又喜爱你?我会经常利用别的班或者是报刊杂志上的典型事例来让学生评析,或者就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2班有个孩子A,别说批评他,只要老师提醒他,他的嘴就会不停地嘀咕,发出一点让你听不清的声音,搅乱你的课堂秩序。很多教师都拿他没办法,他软硬不吃。有一次我突发灵感,在上课前5分钟,我让他们讨论怎样才算真正的男子汉?(因为他们已经5年级了,对男子汉的问题很敏感)结果学生当然例举了很多的男子汉的行为,他们讨论得很开心,很投入。我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只讨论男子汉的问题,不讨论具体哪个同学。我们班的男孩子是不是男子汉?”男孩们几乎异口同声“当然是”。那老师有几点疑问,请你们听,然后自己思考,不要发表意见。“1. 如果经常在课堂上小声说话,算不算?2. 如果动不动就和老师顶嘴,算不算?3. 如果上课铃响了,还慢吞吞地走进教室,算不算?4. 如果和同学玩耍,动不动就动手动脚,算不算?”我一口气就说出了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学生低头沉思2分钟。说来也怪,自此,那个男孩A在我的课堂上就改变了私自在底下嘀咕的不良习惯,当然我也经常喊他“男子汉”。班上的学生不明就里,说A只怕苏老师,最听苏老师的话。其实他不是怕我,而是我这种淡化教育痕迹的做法起了作用。你看,我不批评他,我只是让全班讨论男子汉的问题,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沉思,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方法保全了他的面子,但同时也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不妥的,不是男子汉的行为,再出现这种行为的话,就会遭到同学的耻笑。这种教育方法比你对他大声说教有效得多。也就因为我这种淡化教育痕迹的做法使得我的课堂总是和谐的。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时不要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而是思考: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我想总可以找到合适的不露痕迹的教育方法的。让我们大家都心平气和地做教育,运用我们的智慧,积累我们的经验,淡化教育痕迹,营造和谐的课堂。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