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腺苷、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关系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为民,韩薇,王岚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5):367]rnrn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腺苷水平、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窦性心律及房颤患者血浆腺苷水平、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表达量,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计算TXB2/6-keto-PGF1α。并应用不同浓度的8-苯基茶碱阻断腺苷受体,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房颤组血浆腺苷水平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分别为(55.6±27.3)μg/L与(77.5±30.2)μg/L,(P<0.01)。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分别为(6.53±3.37)%与(4.72±1.97)%,P0.05。血浆TXB2及TXB2/6-keto-PGF1α含量均显著增高[(150.3±58.0)ng/L与(102.4±36.5)ng/L,P<0.01;1.43±0.59与0.74±0.29,P0.05)。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房颤血栓形成组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无血栓组[(7.34±2.74)%与(4.72±1.97)%,P0.05]。应用8-苯基茶碱阻断腺苷受体后,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超过一定范围,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反而下降。结论血浆腺苷水平降低可能是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腺苷及腺苷调节替代治疗,有可能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
其他文献
通过对5起患者坠床事件,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揭示了导致患者坠床的原因,其中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淡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是导致坠床事件发生的根本
目的:探讨通脉平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采用单因素试验,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挥发油体积为指标,以浸泡时间(A)、提取时间(B)
目的 优化急诊输液程序,提高急诊科输液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改进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及管理.结果 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青龙衣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价值、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原则、肿瘤局部复发与再手术、手术并发症、化疗的重要性、骨转移瘤的保肢手术、人工假体置入在保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有效控制病人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管理力度,实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干预措施和动态管理,强化环节监控.结果 降低了高危病人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压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