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为民,韩薇,王岚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5):367]rnrn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腺苷水平、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窦性心律及房颤患者血浆腺苷水平、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表达量,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计算TXB2/6-keto-PGF1α。并应用不同浓度的8-苯基茶碱阻断腺苷受体,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房颤组血浆腺苷水平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分别为(55.6±27.3)μg/L与(77.5±30.2)μg/L,(P<0.01)。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分别为(6.53±3.37)%与(4.72±1.97)%,P0.05。血浆TXB2及TXB2/6-keto-PGF1α含量均显著增高[(150.3±58.0)ng/L与(102.4±36.5)ng/L,P<0.01;1.43±0.59与0.74±0.29,P0.05)。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房颤血栓形成组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无血栓组[(7.34±2.74)%与(4.72±1.97)%,P0.05]。应用8-苯基茶碱阻断腺苷受体后,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超过一定范围,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反而下降。结论血浆腺苷水平降低可能是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腺苷及腺苷调节替代治疗,有可能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