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学生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kubk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洋溢自信光辉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做你所爱做的,爱你所做的”自然乐此不疲。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收获积极地心理暗示,这才是恒久的写作动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一次容易,让学生持之以恒就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就感。人往往不仅是因为兴趣而成功,也因为成功才有兴趣,这是辩证地。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疏导恐惧心理而积极主动地去写作呢?
   首先,让学生的习作成绩看得见,品尝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而对于点滴的进步,要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妨放大优点。用优点去克服畏惧心理,用每一次的进步去培养自信心,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
   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班级作文展览。如优秀句子展、优秀片断展、优秀习作展、优秀作品连载,优秀作文小组展、班级展、年级展等。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各类报刊投稿:如《校园文学报》《关心下一代周报》《语文周报》等。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墙壁办每周作文展、每组作文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自然有喜悦,因为他们文中的佳句妙段而参展,在收获喜悦中激发了兴趣。
   其次,放手让学生写日记,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指导督促,让学生把日记当成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烦恼事向它倾诉,与之同喜同乐,同悲欢。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从而让日记不仅成为平时生活的记录本,也成为心灵的记录本,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桥梁。
   再有,指导编自己的作文集,定格快乐。数年来,我教语文,总让学生们自己出版我班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自己得意之作成为展示成果,对于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以后在写作中兴致就高,写的作文就越来越吸引人。
   二、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源头活水
   1、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生活的积淀。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结合观察及时写下观察日记,组织学生定期交流观察日记的成果。如人物写作之前,可以提前布置好话题,指导学生去观察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人的言谈举止,然后在作文课上汇报观察日记,再交流写作方法,续写就轻车熟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敏锐洞察力,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发现自然奥秘,体察社会风情。久而久之,学生生活积累丰富了,表达自然充分细致。
   2、积累写作素材还离不开间接生活经验。我们的生活再丰富,也不能够无所不知,也不能够事事亲历,这就要我们有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我每当新接一个班,就和学生们一起商量后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书:包括每次阅读笔记,短期目标一周中期目标一学期长期目标初中三年,每周课外阅读不少于三个小时,即平时一小时周六周日共两小时,并且制定自我督促方法和班级小组督促方法,适当奖罚。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的学生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在文学名著的熏陶下,提高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视角触及更广阔的空间,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锤炼了语言表达,写作起来就不再只言片语,而是得心应手地续写着生活,写作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细化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写作中锻炼创造性思维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般打游击,必须优化训练点,使作文训练常态化,也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写作指导中每次都有收获。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和教研组的同事一起努力,集思广益,优化设计,根据初中各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形成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计划书”。如《七年级下学期写作计划》,就是结合阅读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每周设计一个训练重点,分别是:“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详略““拟定线索穿插安排材料“叙事中的外貌描写”“叙事中的神态描写”“叙事中的语言描写”“叙事中的动作描写”“叙事中的心理描写”“叙事中的议论和抒情的选择”等。教学中,各位教师认真筛选资料,结合阅读教材,形成课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有效细致的指导下学习技法,锻炼写作思维。
   同时,评讲作文也是学生学习技法,锻炼鉴赏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我在作文评讲前,预设了评价的标准,即卷面整洁、格式正确、标点准确、中心明确、选材得当、结构清晰、表达流畅、个性鲜明等。讲评时,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锻炼鉴赏水平:互评欣赏别人作文中成功之处,小组测评作文中不足之处,师生交流修改提升作文。真正让学生再写中修改,在修改中创新,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
期刊
一   对于这样一个不断颠覆自我,勇于创新的作家而言,她“写作的路子很宽,凡是她周围的一切,看到的都能书写”。尽管她的写作风格和叙事策略一变再变,但她始终不变的是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虽然她否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不大承认中国(大陆)存在真正的女性主义问题,可是她笔下对女性问题的观照已有意无意间具有了女性主义的意识。在“三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倾心于人在性爱和感情世界里的矛盾纠葛,
期刊
所谓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要受教学目标的支配,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要达到相互匹配、和谐一致。语文教学设计遵循这项原则,对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整体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的目标要素应该放在主
期刊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凸显学生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
期刊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筛选内容   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应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背诵最典范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品位高、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和诗词。首先,根据教材要求,选取名段进行背诵,要求人人过关。其次,从以下内方面来选材:第一,先秦诸子的名句名
期刊
一、 以人为本,找准教学突破口   众多的教育理论家都说过,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要重要得多”,可见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更重要了,如果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出现了偏差,那么,再热闹再精彩的课都不能算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基于此,教师就要在课前认真细致地解读文本,并能站在学生的思维的角度有所取舍,决定教学的内容。教给学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从学生的所需出发,来设计教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互动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教学中角色、地位的转变,不是说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了,甚至变的可有可无了。相反,我认为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体现在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课堂优化效率,学生活动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要把这两种效
期刊
一、把握两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具体介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浏览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浏览标题即可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如新闻类。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却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激发教师的激情。其实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样重要,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师的教学激情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动之以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饱满的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构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正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如果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再融入到课外阅读中,就会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