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互动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教学中角色、地位的转变,不是说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了,甚至变的可有可无了。相反,我认为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体现在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课堂优化效率,学生活动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要把这两种效率最大化,最终还要靠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成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有重点解决、难点突破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时期,容易产生躁动情绪,很难让他们在45分钟内高度集中学习、活动。要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张弛有度,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针对性要强,不要拖沓散 乱。这样教学任务也就能轻松完成。
   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烘托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这个自由开放是要有度的,不能理解为教师可以放手不问了,因为课堂教学过程必定是教师设计的,一定要在可控范围内恰当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提供互动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课堂教学中,是允许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甚至对老师的见解进行质疑,让他们在辩论中达成对问题全面准确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渊博的学识,平易近人的风度拉近与学生的心里距离,给他们提供互动学习的空间,有效实现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上《敬畏自然》这一课时,坐着有关“人的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这一观点,同学们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我随即予以鼓励,然后再把作者的写作意图解释清楚。这样,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理解就更透彻了。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历来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尺,在这把标尺上,“听”还是放在第一位的。“听”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听”出说话人说话的条理、重点、中心等,还需后天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养成记录和复述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联想和思维的发散寻找零散知识点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锻炼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善于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对一些重点的东西既有记录,又有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课堂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
   第五、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狭隘的语文观念,凡教课文,一定是字词、中心、写法,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学科之间的独立是相对的,融合、渗透是绝对的。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比如,《落日的幻觉》(人教版 八年级上)包括了天文学、物理学等相关知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上)包含了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我在教这些课文时,先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科学知识,再学习课文就容易多了,也节省老师大量的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值得所有教师去思考、研究。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应该说,这个三维目标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情切入”,要考虑制订的教学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教学过程是否有实效性,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从学
期刊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思想感情与生活中物象的结合,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意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某种特定意蕴,而某些意象的意蕴又是十分丰富的。  例如:“柳”这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便有不同的意蕴。  1、表达离别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期刊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挞黑暗、落后……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去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情感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是教学过程的灵魂,要想学生主动体验美感,教师就需要浸透感情、用心激情、以情感人。  可惜,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既没有澎湃的激情,更
期刊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展开想象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
期刊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
期刊
一   对于这样一个不断颠覆自我,勇于创新的作家而言,她“写作的路子很宽,凡是她周围的一切,看到的都能书写”。尽管她的写作风格和叙事策略一变再变,但她始终不变的是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虽然她否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不大承认中国(大陆)存在真正的女性主义问题,可是她笔下对女性问题的观照已有意无意间具有了女性主义的意识。在“三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倾心于人在性爱和感情世界里的矛盾纠葛,
期刊
所谓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要受教学目标的支配,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要达到相互匹配、和谐一致。语文教学设计遵循这项原则,对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整体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的目标要素应该放在主
期刊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凸显学生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
期刊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筛选内容   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应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背诵最典范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品位高、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文章和诗词。首先,根据教材要求,选取名段进行背诵,要求人人过关。其次,从以下内方面来选材:第一,先秦诸子的名句名
期刊
一、 以人为本,找准教学突破口   众多的教育理论家都说过,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要重要得多”,可见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更重要了,如果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出现了偏差,那么,再热闹再精彩的课都不能算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基于此,教师就要在课前认真细致地解读文本,并能站在学生的思维的角度有所取舍,决定教学的内容。教给学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从学生的所需出发,来设计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