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考核模式的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模式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的接受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依据。而这一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能力 考核模式
  一、国内研究现状
  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机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却是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难以做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办公软件的应用不熟练。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局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考试的“不可替代”性和考试独特的“教育资源”性,以课程考核机制为龙头,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一)培养考核的内容
  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即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基础统一”这块,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需的课程,提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选修放开”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活模块”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结合自主选择。“活模块”是关键,笔者认为在选择“活模块”课程时,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现行的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恰当设置活模块课程,或增添或删减,并且每个模块还应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渗透。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时,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愿意从事“速录师”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添加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课程;搞网站建设的还要学习微机常用外部设备、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岗位課程。
  (二)考核的方法
  传统的“笔试” “机试”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置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样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采分点”测试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考核大纲要求,结合社会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采分点”,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采分点”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上机操作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采分点”,对具体操作步骤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体会、疑惑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层层递进”测试法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摸底,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动手能力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定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再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台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3.“小组合作”测试法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将考题带出考室,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班级网站的建设。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归纳资料;设计版面,录入相关信息;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班级相册进行加工处理;用Flash创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Logo图,等等。   这种考评方式不但将所学的Flash、Photoshop等多门课程进行了整合,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潜力,融入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4.“学用结合”测试法
  经常有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有电脑无法正常开机,请我帮忙维修,学生学过《微机常用外部设备及维修》,何不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就请班上这门课学得最好的两名学生前去维修,经过几小时的检查调试,终于排除了故障,这两个学生得到了老师真诚的赞赏,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他们的话说,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不像网络游戏,只有在玩伴之间才能体验,老师、父母不会替他们高兴。
  5.“因人施考”测试法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另处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
  6.“工程环境”测试法
  走出教室到企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工程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接纳和适应。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企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比如,学习网络技术时,让学生到网络公司去打“义工”,参与现场布线、组网、调试网络等;学习Photoshop时,到摄影楼去,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时,让学生先到网上查阅各种硬件的网上价格,给自己开一台电脑的配置清单,与电脑经销商开的配置清单进行对比,等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考核方法,可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组合。
  (三)考核的形式
  1.一课一测扎实基本功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上机操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采分点”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操作(上机操作测试可由学习互助小组完成,教师抽查)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一课至少一得,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2.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向家长做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通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
  通过定期地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拆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技能比赛、技能表演,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兵”帮“兵”的方式进行考核
  计算机教研组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培养一大批专业骨干学生,比如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大胆采用“兵”帮“兵”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再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合格且有责任心者留用,从而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5.多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的各模块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發展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三、结语
  我校计算机教研组将每届计算机专业班进行实验,按学生兴趣,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将学生分为:办公软件操作员、数据库操作员、图形图像处理师、网络技术员、计算机组拆装等五个专业组,可以选修第二、第三专业。经过两年的试行,课程考核的培养初见成效:学生就业时不但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证书,而且有多个标志自己专业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更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还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
  这种考核培养模式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探索更加主动;“岗位能力采分点”,使学生清楚自己离专业水准的差距;“因人施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突出以人为本;“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创新精神更强;“层层递进”,在教师的帮扶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走向完美的人生;“工程环境”,与实际工作贴得更近,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手操作能力、职业能力更强,学习更加努力、更有成效。
  考核只是计算机专业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周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6):49—51.
  [2]张小菊.改革考核方法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彭宗勤,缪亮,张留常.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考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上半月,2007(2).
  [4]吴冬妮.从考核模式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07,25(6).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在指导学生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训练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套话”正是基于此产生的省时有效的办法。指导学生读懂小说“写什么”,解题“需要什么”,可用“套话”法解答。  关键词: “套话答题”法 小说阅读题  何为“套话”教学法?即在指导学生答题技巧的教学中教授学生套“框架”的教学也。看似死板,实则灵活,是一种指导学生在宏观上多角度灵活答题的教学法。  为
作文对于教师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而对于学生来说,作文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老师需要找寻战略方法指导学生,才能让他们既快又准地占领高地。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它基本融合了语文知识的所有特点,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和探索,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在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一、了解作文,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认识作文的本质。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做
摘 要: 作者基于唐山市海岸带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了唐山市海岸带的盐田、滩涂、生物、港口、旅游等资源的利用现状,并指出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唐山市海岸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是海陆作用变化引起的一系列灾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唐山市海岸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唐山市 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环渤海湾
提到“教育”,谁也不陌生,很容易想到,教育能增进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开发潜能、改造命运、学会生存……但是,教育的丰富内涵又是什么呢?  一、古今中外学者对教育的解释  “教育”在古汉语中有“上施下效”的意思,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中有“引导、唤醒”的意思。  教育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育”词目的释义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即使在订正的过程中,也常常越订正越错,多次订正也得不出正确结果,不但学生学习的信心受到打击,教师也难以解决教学的难点。“错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师把它当做宝贵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讲解错题的时候有针对性,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避免错题反复发生。作者根据工作
摘 要: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但职业资格考试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费用高、培训鉴定质量低、证书不够权威、社会企业认可度低等。这些在不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都存在的外部问题,暴露出了学生、学校和用人企业三方之间的矛盾:学校积极推动,学生被动参与,用人企业无动于衷。本文通过单证员职业资格认定中存在的一些外部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在职业资格认定中的角色,提出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对策。 
摘 要: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置的重要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于一体的课程,作者就该课程的实践性进行全新解读,以探索增强其实践性教学的多重路径,进而实现对其实践性教学中“实践”的超越与创新。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践性教学 超越与创新    一、实践性教学中“实践
摘 要: 课内阅读教学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文章围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方法指导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内容选择 方法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段话表明
摘 要: 本文对《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夫子哂由”的释义分歧进行分析;提出扩大语境的阅读方法,结合《论语》全书的大语境来理解“夫子哂由”之前因后果;得出结论:孔夫子此“哂”,乃意料之中的一笑。  关键词: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夫子哂由 前因 后果    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结构最完整、描写最传神的一章。然而尽管神态描写生动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责任,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诸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始终是第一位的,是社会和谐之本。而人的和谐关键在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在整个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义不容辞地成为和谐教育的使者。  一、塑造自身的和谐心态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