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和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探讨C1q抗体对SL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C1q抗体,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以尿蛋白转阴性和病情初步缓解为随访终点,每半个月进行1次终点的评估.结果56例(65%)SLE患者血清C1q抗体阳性,抗体水平(83+39)U/ml;血清C1q抗体浓度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含量以及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P<0.001),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01);C1q抗体(+)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C1q抗体(-)组(P<0.001);C1q抗体浓度和补体C3是影响SLE疗效的独立因素[相关危险度(RR值)0.99,95%可信区间(CI)0.98~0.997,P=0.010和RR值3.18,95%CI 1.05~9.65,P=0.041];C1q抗体(+)与C1q抗体(-)的狼疮肾炎患者尿蛋白转阴的时间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X2=4.10,P=-0.0428).结论C1q抗体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1q抗体不仅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而且对判断脏器损害情况、评价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以某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并非少见,且常易导致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以期提高SLE诊治水平.
期刊
皮肌炎是一类主要累及皮肤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重症患者合并横纹肌溶解可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皮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国内少见报道,特别是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期刊
为了解白芍总苷(TGP)对已有周围血白细胞减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期刊
期刊
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OT)是指口服蛋白质抗原后,诱导机体对该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无免疫应答或低免疫应答状态.1911年Wells首先描述口服耐受现象,发现豚鼠口服鸡卵蛋白后,对这种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抵抗性.随后不断有学者进行类似的研究与探讨,并进一步开展了口服自身抗原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葡萄膜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
期刊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6岁.因"反复肝损害25年,加重伴贫血、出血3年,关节肿痛3个月"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77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和腹胀,外院多次查肝功能均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而慢性指标(麝香草酚浊度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强阳性,诊断为"慢性肝炎",予以保肝治疗,病情稳定。
期刊
目的 探讨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上呼吸道病变组织中的EB病毒(EBV)感染情况在韦格纳肉芽肿病(WG)和鼻T/NK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提取11例WG、16例鼻T/NK细胞淋巴瘤和15例慢性鼻窦炎或鼻腔息肉患者的上呼吸道病变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的DNA,应用PCR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存在EBV-DNA.结果各组的EBV-DNA阳性率分别为:WG组10.0%,鼻T/NK细胞淋巴瘤组
目的 探讨基质衍生因子1-3'A(stromal cell-derivedfactor 1-3'A,SDF1-3'A)、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2-64I(chemoattractant cell receptor 2-64I,CCR2-64I)190位点、单核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promoter-2518 polymorphism,-2518
期刊
观察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性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54例AS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组(治疗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