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教育人:耕耘着同一个梦想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昌县三汊港镇玉环里村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小村庄,一栋栋小楼房把这恬静的小村点缀得富有诗意。江西开放大学邱娟老师的爷爷、爸爸——在三汊港镇农村学校教书一辈子的邱太禄、邱魁元父子俩,就在村中一栋三层楼房里颐养天年。
  90高龄的邱太禄老人仍耳聪目明,记者来到他家时,老人端坐在椅子上正手捧着厚厚的《古文观止》聚精会神地阅读。记者问他:“您这么大年纪,又没有戴眼镜,书上的字看得清吗?”老人说话中气很足,他用手指着身边的一大堆书回答说:“看得清,没问题,我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书。”记者翻了翻摆放在老人身边的书,有《千家诗》《聊斋志异》《鲁迅散文集》《老舍散文集》《冰心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中老年自我治病奇效方大全集》……老人的儿子、退休教师邱魁元则在二楼拉二胡怡然自乐,他还爱好书法,是江西省书法协会会员。父子俩的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家三代人,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三代人的教育人生,为这个家庭打下了幸福的底色。
  邱太禄激情燃烧的岁月
  1931年出生的邱太禄,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欢呼声,19岁那年走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开始了他平凡而又闪光的教育人生。邱太禄的父亲是家乡远近闻名的中医,也是周围乡邻眼中的“仁医”,白天背着药箱行走乡里,晚上回家总是在昏暗的灯光下研习医书,整理行医记录。
  邱太禄小时候比一般人记忆力好,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勤奋好学,在私塾上学时表现出很高的读书天赋。但他的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将来当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中医。
  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发展乡村教育也是当务之急。在1949年12月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办学热潮,政府大张旗鼓地征集知识青年参加乡村教师培训。当时农村里有文化的人凤毛麟角,乡村教师极为缺乏。那时的热血青年邱太祿渴望着为新生的共和国出力,于是有了“弃医从教”的想法:“教育是驱逐贫穷、愚昧的火把,农村学校正缺老师,我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我不去谁去?”他瞒着父亲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并以高分被教师培训班录取,此后便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新生的共和国、教书育人的新角色,一切都是新的,在邱太禄眼里,“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那时候农村的办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就在村里的祠堂或者破庙里上课;没有课桌,就用破旧的木板拼装起来当课桌,学生自带板凳。”邱太禄回忆道。
  那时,乡村教师很苦很累。邱太禄每天要步行10公里到校,天还没有亮就要开始赶路,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迟到过。每学期开学,他要到县城领取教材再背回学校,在山路上往返百余里。他需要带上干粮一大早出发,等把沉甸甸的教材背回家时,已是半夜,碰上天气不好时,往返更是艰难。
  他对教育充满着热情,工作再苦再累他都感到很快乐,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他爱生如子,学生生病了,他把学生抱到床上,小心翼翼地用热毛巾给他们敷额头,买鸡蛋给他们补身体。农村的学生,大多家里很贫穷,有的冬天没有袜子穿,脚冻得通红,邱太禄就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袜子;有的没有衣服穿,邱太禄就把儿子的衣服给学生穿;下雨了,他把自己的雨伞给学生撑……他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学生。
  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从下巢垅到张家垅、湖下嘴,从楼前村到林九里、上方村,从段家道村到查家道村……邱太禄辗转10余个村小教书,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而且都是偏僻的学校。
  “文革”期间,邱太禄作为“五七”大军中的一员被下放到三汊港镇陈家村劳动3年,在那他带领下放的知识青年参加集体劳动。这3年,让邱太禄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加深了与农民的感情。3年之后,他又回到学校教书。
  邱太禄在乡村学校奉献了一辈子,但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说:“教师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书育人对我而言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
  邱魁元的人生选择
  邱太禄一辈子只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做到了,而且希望他的后代们能够传承,继续做,把这项事业变成家族的事业。他总是向后辈们快乐地分享他的从教生涯,讲述他与学生们的点点滴滴,讲述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案例。
  邱魁元从小的志向并不是当一名教师,他喜欢服装设计,在当教师之前是一个裁缝。在那个全民衣着朴素的年代,他总能设计出款式新颖的服装给全家人穿,这让他的同辈人很是羡慕。很长一段时间他也以此为荣,并想一直做下去。
  但邱太禄希望邱魁元能够继承他的事业,做一名教师,扎根家乡的教育事业,传播知识,改变乡亲的命运。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劝导让邱魁元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并重新选择了人生的方向:他决定像父亲一样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981年,高中毕业的邱魁元走上三汊港镇段家道村小学的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受父亲的影响,他爱上了教书育人的事业。为了上好一堂课,邱魁元经常跑到5公里外的镇上书店去看书查资料。他积极探索在乡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路子,教学生拉二胡、练书法等,他的书法在全镇教师中是数一数二的,学生也特别愿意跟他学习书法。
  自从教以来,从梅塘小学到荷塘小学、长红小学、亮星小学、左桥小学,邱魁元秉承父亲甘于奉献的精神,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毫无怨言。他坚守农村教育35年,为农村贫困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邱娟的筑梦之路
  在爷爷邱太禄和父亲邱魁元的熏陶下,教书育人的思想滋养着邱娟的心灵。邱娟从小就希望能像爷爷和父亲那样,做一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教师。考大学时,她毅然报考了师范院校,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南昌理工学院从教的日子里,她先后担任过辅导员、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如今又到江西开放大学工作。
  心里有学生,工作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工作10余年来,邱娟不忘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教师干的是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始终坚持那份对教育的初心。她常常告诫自己:“我是一名教育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服务者。”她总是以尊重、欣赏、理解的心态,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功、出彩、成才。
  在工作中,邱娟十分注重履行辅导员的职责,创造性地将“教导、引导、督导、指导、疏导、训导”融入具体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品格锤炼、专业学习、思维创新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她很喜欢与学生交朋友、找学生谈心谈话,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在自然而然的沟通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困惑,用暖心、贴心、细心为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江西开放大学工作期间,邱娟还积极带领学生通过电商专业技术,助力各地经济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帮扶婺源县里官亭贫困村的村民脱贫致富,现在,“淘宝”“微店”“网购”早已成为村里的流行语,村民纷纷通过电商开辟增收新途径。
  做老师很辛苦、很清贫,但也很幸福。看到学生因为自己而改变、成长,是邱娟最开心的事情。她也终于能体会爷爷经常说的“教书育人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工作”这句话背后深刻的内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邱太禄老人常用“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来说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所以邱娟一家对党特别感恩。邱太禄说,教书育人是党最需要他做好的事情,也是他最想做好的事情,那就认真工作,报答党给予的这个机会。在爷爷的影响下,邱娟一家三代教育人坚持听党的话、做党最需要的人,用行动诠释对党忠诚,践行初心与使命。他们中先后有11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而且他们都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
  传承教育事业,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家风。邱娟家族三代共有30人,其中14人先后投入到教书育人一线,70余载薪火相传。他们有的在贫困农村扎根一辈子,甘于清贫、默默耕耘而无怨无悔;有的投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勤于奉献,为国育才,任劳任怨,各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优秀的业绩。优良的家风、共同而崇高的职业选择将会在邱娟家族长久地传承下去。
  三代的脚印
  燃烧的蜡烛
  师德之光穿越时空
  从田野走出的三代教育人
  传递传承教育初心
  三代人,同一个梦想
  三代,耕耘同一个梦想……
  这首小诗是邱娟一家人的真实写照。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秋翻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空肥区(CK)、常规栽培(T1)、秋翻+秸秆还田(T2)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随着深度增加以及生育期的推进,T2处理较T1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更显著;T2处理的玉米茎粗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802%,对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收获期T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T1提高了4 5
期刊
摘要:为明确光致西花蓟马视响应效应特征及光致影响效应,获得蓟马光生物响应效应的致变因素,研制蓟马类害虫光推拉防控机具,在光源能量相同及增强条件下,测试西花蓟马对560、520、405、365 nm单光及其组合光的视响应变化,分析蓟马视响应效应变化的光照因素,探讨蓟马光响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波长及组合波长光传导特异性光照强度(光照度及光能量),诱发趋光响应蓟马产生光适性、视趋性光行为特征,源于蓟
期刊
摘要:海藻以其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成分,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食物安全重要性的不断上升,海藻提取物因其绿色、无毒、环保等特性,在现代有机农业和综合农业中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因此,阐述近年来海藻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包括传统提取工艺和绿色友好的新型提取工艺。此外,还综述海藻提取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植物生长;促进作物增产和根系发育;改善作物
期刊
摘要:施用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措施之一,但长期不合理的施用导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造成环境污染。腐殖酸作为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因其具有较强的吸附、络合能力,可与尿素形成络合物制备腐殖酸尿素肥料。腐殖酸尿素具有增产、增效、改善品质等作用,兼具制备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腐殖酸尿素在作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进行综
期刊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以迅猛发展。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作为一项研究特定基因功能的工具,对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CRISPR/Cas系统是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在细菌、古细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用于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通过对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对比,发现相比于DNA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等技术,
期刊
摘要: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区系,在维持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降解及营养矿化循环、改善微生物群落等方面有重要生态作用。此外,蚯蚓可以抵御高浓度土壤污染,对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均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利用其修复污染土壤具有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等优势。蚯蚓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积累、转化降解作用较为复杂且与多种生物、非生物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蚯蚓修复土壤污染的潜能、影响因素及机理,同时
期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始吹响。何其有幸,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夏天,我出生了。  河西村四面环山,溪流绕村,林木茂盛,民风淳朴。五岁以前,我从未出过村子。待到启蒙入学时,我总是羡慕哥哥姐姐们背着书包去村小的神气模样。  村小只有金莲婶一位老师,论辈分我要叫她奶奶,但我喜欢叫她婶婶。1979年,我出生没多久,金莲婶高中毕业。同年9月,金莲婶在离家五公里远的响石村当了孩子王,
期刊
暑期,在海口一中教书的三哥回黎川老家,带来一大包胖大海送给大家。他说,小县城办学条件不好,我们这个“教师之家”用得上。  听完三哥的话,我们都哈哈大笑。三哥被我们笑得有些莫名其妙。“我们用不上了!”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不可能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早些年我来的时候,胖大海可是这儿老师的标配!”三哥的话把我拉回到了遥远的从前。  1981年,我出生在黎川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只有一个教学点,
期刊
本文在综合分析目前基础雷管装配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以3自由度并联机械手为主要机构的作业方式,代替传统基础雷管提取方式,实现并联机构在基础雷管装配工艺中的应用。该新型基础雷管提取机构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基础雷管的装配发展趋势,对提高我国雷管装配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首先,对传统基础雷管的提取工艺和机构进行了分析,该工艺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①提取时间较长、②运动冲击较大、③能量消耗量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基础雷管提取并联机构,在保留部分原有机构及工艺的基础上,
辅模运输是工业电雷管装配中,借助辅助模具对电引火元件头及电雷管装配成品进行运输的工艺流程。针对当前电雷管装配过程中辅模运输的繁琐性、危险性及装配过程自动化改造的迫切需求,本课题设计了可对电雷管辅模完成抓取和运输任务的串联机械手臂。为提高机械手作业效率、作业可靠性及实用化程度,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如下所述:
  (1)辅模运输机械手构型设计。针对电雷管辅模的形状特点及运输的工作要求,设计了一种由气缸驱动,齿轮传动的回转型末端执行器以及5自由度的关节型机械手臂,针对运输任务设计机械手的运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