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怎么吃?就是要这么吃!

来源 :旅游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被编辑外派到苏州、无锡去探店之后,美食达人老波头好像就患上了“密集型美食摄入症”。虽不知他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总之,为了美食,他跋山涉水,夜以继日,只为杂志找寻当地有名美食店铺,在粉丝中已被冠以“八顿将军”的“恶名”了。
  编辑听说远赴厦门的老波头,和老饕好友们又为读者找到了当地更多实用的美食信息,顿数据说就早餐,已是远远不止八顿,几乎接近十七八顿了。
  这么有用的信息,自然要多加使用,杂志将分上下两次和老波头一起,绘制厦门的美食地图,希望对将要出行的读者提供有用的帮助。
  到厦门吃什么?网上有数之不尽的介绍,看得你眼花缭乱。
  可不可靠呢,经验告诉我们,商业运作的成分居多,像上海人去得最多的“小眼镜大排档”,我也试过,果然普普通通。但是人家生意经确实厉害,首先是大量用糖,口味方面拼命讨好上海人,而且货源有保证,价格并不离谱。对厦门—点经验也没有的上海游客初次光顾,才不考虑海鲜没有河鱼的泥土,根本不必靠糖僻腥的道理。对厨艺浸淫数十年的老饕友人“管家”程熙兄亦慕名而去,结果评价比我还要糟糕,“难吃得要命嘛。”我在厦门有数位食友,一再向我指出,“小眼镜”不过骗骗你们上海人罢了,他们要是听到程兄的话,—定会心微笑。
  说难吃有点夸张,不如说完全不是厦门味道好了。其实厦门菜精彩绝伦,海鲜之外,内脏文化更是高深,像我这样懂得欣赏的朋友,仿佛来到天堂,更别说那些诱人至极的小吃了。
  厦门小吃地图
  说起小吃,可查的资料更多,尤其是游客蜂拥的鼓浪屿,尽是些咖啡店、果汁吧,走小资路线,单调得很,看来看去,也没什么特别。
  岛上传统的小吃不是没有,土笋冻、鱼丸、炸五香、春卷等等,还是能够一一找到,问题是大家纷纷打着“正宗”、“传统”的旗号招徕游客,不是当地人带路,谁分得清真假?排档的道理一样,厦门人认为,他们吃的,和我们在“小眼镜”吃的,是两类不同的食物。起初我不相信,当今已深深赞同,有过比较,即分高低。大家如果时间宽裕,不妨走得更远—点。像我们追求农家菜的食材,厦门人吃海鲜,也讲究到渔民的家里去。
  讲了那么多,都属废话,因为你会问,到哪里找这些有用的信息?最佳办法是像我这样,搭上厦门老饕的天地线,就百无禁忌了。不然的话,向的士大哥请教也是一招妙棋,当然你事先得做点功课。实在不知道吃什么好?那么老牌的酒楼“舒友”也是选择之一。
  不游“八市”枉来厦门
  鼓浪屿未必一定要去,“八市”不可不逛也。所谓“八市”,是第八市场的简称。当然也有—二三四五六七市,但是没“八市”那么值得推荐。为什么?
  原因有三:一、海鲜资源最为丰富。“八市”最早叫“鱼仔市”,邻近第一码头,各路海鲜源源不断地运入。二、海鲜之外,小吃档极多。大量供应当地人的缘故,都有水准。三、另有竹凳、笋壳笠等等,总之带点古早味的闽南用具,皆能找到。
  通常由厦禾路和开禾路的交界处进入。其实真正的“八市”,指室内的营平农贸市场,但吸引我们的,是周围一档档的海鲜和小吃。
  海鲜的种类数之不尽,黄翅、赤鯮、鳗鱼、虾蟹,看得眼花缭乱。
  大块的鲨鱼肉,通常拿来打鱼丸,还有巨型的鲨鱼肝呢,烟熏最佳。我说把整条鲨鱼吃掉,就没人反对鱼翅了,摊主听了大笑。小吃方面更是应有尽有,一一试过的话,非把肚子撑爆不可。我的经验,记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包清香
  招牌的芋包相当出色。把福建槟榔芋打成芋泥做皮,包住肥瘦猪肉、鲜虾、香菇、冬笋、荸荠,猛火蒸之而成。吃时加点红葱酥,淋蒜蓉辣酱,非常可口。
  ·陈有香
  老字号的调料店,以沙茶辣闻名。沙茶,即南洋人的沙嗲,厦门人用来滚沙茶面的汤底。
  ·红发糕饼店
  找不到那家“金宝”,来这里也不错。两家的蒜蓉枝各有绝技,“红发”胜在脆而硬。
  ·惠林土笋冻
  土笋冻这种食物不必多介绍了吧,总之爱的人爱死,怕的人怕死。这家下的沙虫不少,以本伤人,酸萝卜更是美味。
  ·阿杰五香
  老板阿杰,正宗漳州龙海石码镇人,当地的炸五香是闽南地区最上等的。做法简单,肉馅用五香粉拌过,包豆腐皮再炸,但好与坏之间,天壤之别。一般下点荸荠调剂口感,阿杰独辟蹊径地用洋葱代替,效果甚佳。炸时香气飘满街,生意好起来一天卖掉万条不在话下。
  领教地道小吃
  推荐两家“再添”
  想领教地道的厦门小吃,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话,不妨选择“佳味再添”或者“吴再添”。都叫“再添”,有什么区别?从前是厦门小吃的泰山北斗吴再添先生自己的生意,解放后公私合营,收归国有。吴老先生当今已退休,把招牌收了回来。他家里开的那家,就叫“吴再添”,国营的改名“佳味再添”。就像上海的“王家沙”,是厦门小吃的百科全书。沙茶面、虾面、土笋冻、芋包、面线糊、烧肉粽、鱼丸汤,等等,数之不尽,总之除非特别稀奇的食物,否则你能想到的,在店里都找得到。水准方面,当然超不过那些独沽一味的小铺,但是价格便宜,而且每一种食物都在及格线以上,做得像模像样,没有乱七八糟的改良。所以游客虽然不少,光顾的当地人更多。
  比如沙茶面的汤锅,我特地看过,内容有整鸡、猪骨和鱼头,是花工夫去煲的。这两家的芋包,在厦门食评专家“牯岭街少年”王颖辉兄看来,还是第一流的呢。
  友人“梅玺阁主”邵宛澍兄和我一样,把厦门列为最喜欢的城市之一。邵兄每次到厦门,一定会去“佳味再添”怀旧一番。进门第一件事,拿出相机,把整个菜单牌子拍下。这么多年,品种没变,味道下降得也不厉害,唯独价格翻了一倍。通货膨胀的问题,首先和饮食有关,唉。
  厦门公认最好的沙茶面
  乌糖沙茶面
  沙茶面是我欣赏的食物,在上海不容易吃到,只能跑去“舒友”怀念一番,但这种街边小吃,在大馆子里尝不出味道。来到厦门就过瘾了,像武汉的热干面和广州的云吞面,厦门的沙茶面馆,大概有上万家之多。又不是什么大菜,基本上水准差不到哪里去。把福建油面渌了,加沙茶汤,铺上灼好的浇头即成,怎么分辨好坏?总结起来,经验如下:   一、沙茶酱,自炒最佳,再不济买现成货也要选老铺“陈有香”的沙茶辣。配料之中,花生酱多多益善,上等沙茶酱有股浓厚的花生香,一下子就闻出来。
  二、认真煲汤底,不靠味精师傅帮忙。
  三、浇头现点现灼,看到那些事先灼好一堆备用的铺子,劝你别走进去。
  公认全厦门最好的沙茶面在“乌糖”,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价格较其他面馆贵了一倍,照样生意滔滔,基本上过了中午即能全部沽清,来晚的朋友请改日趁早。愈早愈好,否则最受欢迎的那几样内脏浇头最先卖光,还是留下遗憾。所有食材,保证当日新鲜采购,绝不冷藏,贵有贵的道理。而且大师傅白灼的手艺出神入化,已有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没有过火的可能。
  听起来并不惊人,但是多几样加起来也不得了。像我贪心地把肝腰肠肚心一次性叫齐,这碗胆固醇面卖六十二大元。味道如何?惊为天人。前夜如果宿醉,喝了他家浓郁刺激的沙茶汤,一定即刻清醒。有人认为汤头偏甜,也许是事实吧,但是我等上海人,还怕不甜呢。
  鼓浪屿唯一推荐
  美食铺 牛肉香餐室
  先讲一个鼓浪屿的笑话。
  文化大革命,有个四川佬准备偷渡金门,结果他老人家从鹭江下水,游至鼓浪屿即上岸,见整座岛风景如画,西洋气十足,仿佛来到花花世界。四川佬高兴之极,振臂高呼“国民党万岁”,结果立刻走出一队解放军将其押走。好不好笑?我初听时笑得眼泪喷出,当今感觉辛酸不已。
  鼓浪屿美则美矣,但游客太多,让小岛渐渐变味。一个明证是从前岛上精彩绝伦的当地小食愈做愈差,更多了数之不尽的奶茶铺和果汁吧。和厦门老饕凌氽氽谈起这个话题,她也赞同,“不过仔细去找的话,还是有传统的那些。比如……”
  “‘牛肉香餐室’!”我们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有他家保底,我上岛就不怕没东西吃了。开了三十多年,专卖泉州当归牛肉汤。当归味重,不容易处理,这里调制得刚刚好,把汤熬得又香又浓又甜,而且汤里的牛腩多到吃不完的地步。
  价格方面对岛民和游客分别处理,后者是前者的两倍。最新价是游客十五大元一碗,对于上海人来说,并不贵。可怕的是老板有样学样,也在门口卖起千篇一律的海鲜烧烤。这种没特色的生意几年就要大换血,我见得多了。
  二十年前就已开铺的小李鲜包
  “小李鲜包”,总让我想起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1988年开业,那时的“小李”,二十几年过去,已成“老李”矣。
  每天进五十斤的新鲜猪肉,从前纯以手工剁之,当今老李已不复当年之勇,改用机器绞肉,其他工序不变。调味用葱姜和酱油,饮食习惯的关系,绝对不是肉质不佳的原因。
  有肉包和叉烧包的选择,后者不是广式的做法,用叉烧代替鲜肉罢了。两种包子都是一咬满口汛吃时切记小心。价格在包子类食物中绝不便宜。大小类似于扬州的三丁包子,肉包卖一块五,叉烧包卖三块钱。
  花生汤、面线糊亦有售,主要是给堂吃的客人送包子,但我观察下来,买走的朋友居多。
  七点起售,卖完即止。总之一向排队,去得愈早愈好,像最受欢迎的叉烧包,八点左右沽清也是家常便饭,除非提前预订,如果你有办法搞到李师傅的电话。号码我知道,但绝对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请看下面的故事。
  友人颜兄,自小与店里相识,他订的包子,应该没有吃不到的道理。但是有次颜兄晚起,十点才抵达,李师傅两手一摊,已卖光光也。颜兄当然要争辩,但是李师傅大骂,“现蒸的包子才好吃,等那么久,怎么入口?卖给别人,也好过被你糟蹋。”颜兄投降,从此乖乖听话,再不敢迟到。
  明白没有?万一大家爽约,连累我也不一定。这个险,我才不冒。
  岛内最好的面线糊铺子
  阿玲面线糊
  学习厦门人的早餐,—定少不了面线糊。
  把细面线渌了'淋几勺汤即成。所谓“糊”字,要靠番薯粉作用,并非将面线煮个稀巴烂那么简单。面线只占小部分,汤的比例较高,通常熬一锅骨汤,上等铺子加一把卤过的五花肉碎,更惹味。像沙茶面一样,也可叫各种各样的浇头,所以在“佳味再添”这种什么小吃都供应的店里,两个档口是连在一起的。海蛎、虾仁、鱿鱼等等之外,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厦门人最喜欢的白灼内脏。老饕友人“梅玺阁主”邵宛澍兄认为,厦门和苏州这两个城市,对内脏的处理最有心得,因为白烧的手法大行其道,稍有异味即刻露马脚的关系。不见得完全正确,但厦门是内脏爱好者的天堂也是事实,除了常见的肝腰肠肚心,还有生肠、肝连和猪血呢。
  公认厦门岛内最好的两家面线糊铺子,“阿玲”和“双宏”,有些人说后者的水准渐低落,但我也听过相反的意见。“阿玲”我试过,确实不错。汤浓,而且肥腩碎下得多,对我的胃口。上桌时撒油葱花、芹菜碎和大量的胡椒粉,对了,记得叫一碟油条,和面线糊是绝好的搭配。照我的话去做,大师傅会当你是自己人。
  想起来,武汉的糊汤粉做法相近,也是用油条送之最好吃。所不同的是他们用米粉和鱼汤罢了。不知两者有什么渊源,我没有考证过。
  游离榜单之外的三真丸子店
  这家“三真丸子美食坊”,不在什么什么推荐或者什么什么榜单上,如果不是当地老饕遥指杏花村,不会引起外地食客的注意。但是你有过一次经验,就会知道我不骗人。
  所谓“三真”,全称是“真本真料真功夫”,在一切追求快节奏的今天,听起来真老土。这七个字写在菜牌的左侧,右侧则是“吃巧吃饱吃袜仙”,“吃袜仙”是闽南话吃不厌的意思,并非让你把袜子吃下去。明档操作,让你亲眼见证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是厦门小吃店的特色。
  菜单内容计有:蛋黄肉粽、香芋饭、咸干饭、拌面或拌面线、虾仁丸、米粉汤、面汤、苦笋小肠汤、拌青菜、海蛎煎、春卷、大肠猪血黄花菜、卤肉、饺子、各种鱼羹或者鱼丸、肉燕、炸鳗鱼、炸五香、炸醋肉……数之不尽。
  鱼肉打浆,搓成丸子就是鱼丸,捏成片状就是鱼羹了。好吃与否,全看店家的良心。起调和作用的番薯粉只能下—丁丁,否则满嘴是糊,还是要靠味精师傅帮忙。春卷和我们江浙人油炸的吃法不同,饼皮蒸熟,包了各色菜丝即能入口,有的还会加—点花生糖碎,咸成甜甜,是闽南小食的特点之一。关键是撒大量的海苔碎,淋甜辣酱,这两种配料多多益善。粽子、五香和醋肉亦有水准。我叫那么多,是为了试菜,一般花个十五块钱,已能让你饱得走不动路。   不可不尝的扁食和拌面,老饕推荐劳松和美邻
  扁食者,馄饨也。古语的叫法,当今只有福建沿用。
  搞不清楚也没关系,上海人走进扁食铺一看,小馄饨嘛。看起来像,吃进口好像有点差别,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馄饨,照理应该靠两把菜刀剁出来,但是当今绞肉机横行的年代,变成烂呼呼的一摊肉糜。人家的扁食又叫扁肉,还是照传统,名副其实用条大棒把肉砸扁,两相比较,你说哪一种好吃?
  小小一碗东西,吃巧不吃饱。不管厦门人还是上海人,都喜欢搭配拌面,一干一湿,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不同的,我们用细面和葱油,厦门师傅,喜欢扁面、花生酱和甜辣酱。
  说来简单,但是用哪一家的酱料,比例多少,各有秘诀。就像扁食馅和汤的配方,—点点细微的变化,口感即分上下。
  每个厦门人都有自己中意的扁食店吧,近二十年内,“劳松”应该是口碑最好的。店面普通,我去的那家分店连招牌也没有。只卖扁食和拌面两种食物,分大份和小份,仅此而已。味道相当本分,—点也不花哨,几块钱的东西,不能要求做到更好了。而且,没有味精,难能可贵。
  另一家的“美邻”,据说和“劳松”有点渊源。水准亦高超,店家开动脑筋,把汤骨上的碎肉削下,加上猪肝,品种一下子增加。计有:扁食、拌面、削骨肉汤、猪肝汤、扁食面、削骨肉面、猪肝面,拌削骨肉和拌猪肝。可单叫削骨肉和猪肝,加在扁食汤中。这种吃法,全厦门独此一家。大师傅灼猪肝的手艺已至出神入化境地。汤中另加了冬菜,更惹味。又是一家隐在深巷的小店,大家抵达豆仔尾路,随意请教当地人,无人不知。
  值得光顾的厦门虾面铺子
  新厦和槟榔弟
  每次有人请我推荐厦门的食物,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虾面!”
  为什么不是沙茶面、扁食或者土笋冻?这些当然也值得一再介绍,但是短时间内,它们不会消亡呀。至于虾面,当今做的人愈来愈少,有水准的更是罕见,也许再过几十年,消失也不—定,懂得欣赏虾面的我们,还不赶快珍惜吗?做法繁复是致命伤。工夫全在汤上,到市场买入大量本港的小沙芦虾,又称狗虾。虾仁剥出,虾头与虾壳拿来滚汤,熬到有一层红色的虾油浮现,下冰糖和猪骨再熬,即成。说得容易,几个钟头的慢工细活,一碗面卖几块钱,利润微薄,有多少人愿意坚持?吃时下点虾仁、油葱酥、芫荽和大量的蒜茸,面只是一两口的分量,吃巧不吃饱。
  做得最久的那家“新厦”,已开了数十年,和新中国同龄。当年的老师傅林文乐立下规矩,只卖虾面,别的恕不供应。现在的老板是林老师傅的女婿,一个人身兼数职,又当伙计又煮面,每天只熬三锅汤,卖完即止,想吃的话一定要趁早。店面破旧,又难找,不是当地人分不清东南西北,我第一次来时亦四处探寻,后来闻到一股浓香的虾汤味,才没白跑一趟。
  较新的“槟榔弟”我也试过,亦有水准。和“新厦”相比,汤中的冰糖下得更多,而且猪骨的比例增加,虾味没那么浓。“槟榔弟”除了虾面,兼卖沙茶面、炒饭、卤味等等,所以生意好过独沽一味的“新厦”。
  我的意见?两家都值得光顾,但是怀旧情结作祟,我还是喜欢老派的那家。
  异性同名的洪金宝
  主打油葱糅稞
  “金宝油葱棵”,老板娘洪金宝,身材瘦弱,当然不是那位拳打脚踢的电影明星。
  在厦门家喻户晓,主要还是油葱棵做得出色。所谓油葱,和小葱、大葱和洋葱都没有关系,把广东人叫干葱的红葱头晒干切片,再拿去炸,即成。香喷喷的,极其诱人,很多闽南、潮州的食物缺少这一味,就不像样了。棵有个米字旁,可见是米制品。把米浆和油葱肉馅一起蒸,然后摊冻,吃时淋酱汁,是夏季消暑的恩物。“金宝”的米浆特别弹牙,显然是花心思去做的,酱汁中下了一点芥末,外加一撮酸萝卜,更开胃。米浆拿手,麻糍的水准也不会低。这家店,一共只卖三种食物,每一样都广受欢迎。
  不得不提的是他家的蒜蓉枝。到底是什么东西?外形有点像天津麻花,据考证,两者确实有渊源,应该是由麻花变化而来。名副其实要用蒜蓉调味,这种做法天津人绝对想不到。有咸甜两种,各有大批爱好者,我较喜欢咸的。
  友人“梅玺阁主”邵宛澍兄他是佛教徒,为显虔诚,忌五辛,平时守得牢,但一见“金宝”的蒜蓉枝,即刻破戒,还来得个念念不忘呢,我常笑他是个假和尚。问他为什么,邵兄摸摸头,“好吃嘛。”
  ·秘不外传的私房韭菜盒·
  “有一家真正的私房小吃,介绍给你。”厦门友人颜兄说,“但是,你不能写下来。”
  我当然追问为什么。“由一个老太太亲手制作最正宗的厦门韭菜盒。不一定每天都做,就算老人家心情好,也只炸一百五十个罢了,给你一写的话,游客疯抢,叫我吃西北风去?”啊!顿时肃然起敬。想起上海著名的“阿大”葱油饼,也是每天三百爪’卖完即止。“而且这家最厉害的,是连摊也没有。”颜兄补充,“只有老客人,才懂得摸上门。”颜兄是老主顾中的老主顾,本来老太太今天休息,被颜兄一通电话,好彩答应做几个给我尝尝。
  七弯八绕地抵达,在一条小巷中。远远闻到一阵香味,颜兄放心微笑。
  老人家卖颜兄面子,对我特别优待,允许在客堂坐下,热辣辣地现吃,一般人只有买了带走一条路。和北方做法不同,厦门韭菜盒的外皮是起酥的,像我们的萝卜丝饼。馅的内容计有:韭菜、肥肉碎、虾米、榨菜,带一丁丁的辣味,又香又美味。我带了几个回上海,请“福记茶粥面”福建籍的老板娘朱姐鉴定,朱姐连声称赞对路。
  又试了甜的芋角,也相当可口。颜兄当然各买数十个,回家吃个过瘾。偷偷地把地址记下——打索埕55号,再三跟颜兄商量,“给懂得欣赏的老饕分享,老人家也会高兴吧。”
  颜兄点头,但是电话号码说什么也不肯给我。大家如果恰巧在附近,不妨碰碰运气。
  编后
  老波头提醒读者,如果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寻找厦门的食物,那么不妨可以参考—下老波头在厦门的好友凌氽氽新著的《厦门这么吃》。据说此次出行老波头,也参考了书中的不少推荐,值得一读。老波头抱怨说,厦门的美食实在太多了,一天吃了20多顿,值得分享给大家的也很多。这次杂志先将其中的小吃部分分享给大家,下期杂志我们将继续和老波头一起,寻找和绘制手信和正餐地图,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引颈期盼一下。
其他文献
整个香港就是一个“购物王国”,每个角落都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花钱,几乎香港的每个地铁站出来都有大型购物商场(群),附近的民居里还隐藏着对本地人来说更便利优惠的街市。“香港购物”的话题,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厌其烦,就是因为老东西经典不变、新东西惊喜不断,尤其这几年,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又开出不少口碑不错的新商场,新老购物信息大盘点,我们再把香港购物说一说。  购物新热点远离人潮  这几年香港新开的商场有两种趋势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形如同一只雄鸡。而在这只雄鸡的咽喉一渤海湾,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那就是辽宁盘锦红海滩。很多辽宁人都知道它,而在华北和南方却很少有人听说过。  这片湿地,大得如同一个国度。据说这里是继尼罗河退化后,地球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被冠以“中国最美湿地”的称号。如果上帝是一位画师,那他一定是不小心把自己的红色颜料打翻在了这里。  初见那片红  出盘锦市区,朝西南方向开一个小时左右,可以
期刊
写在出发前  读过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他这样描绘了一个称作“香格里拉”的天堂般的地方:有雄奇壮丽的峡谷、金字塔般的雪峰、明镜样的高原湖泊、碧毯似的辽阔草甸、金碧辉煌的喇嘛庙、安静苍凉的古城……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多种民族、多种宗教的并存,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虽然我不知道作者描述的地方原型究竟是哪里,但是我心中始终将这一幅幅画面指向一个地方一川西的稻城亚丁。作为一个
期刊
阳明温泉山庄坐落于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之称的余姚市陆埠华安山脚下,距沪杭甬高速5公里,距宁波30公里,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距上海2.5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捷。其建筑群由酒店主楼、别墅、温泉汽车旅馆、室内外温泉区、会议中心等区域组成,集温泉度假、商务会议、高端宴会三大经营主题于一体。现在新推出的冬季休闲温泉养生套餐,更可以全方位感受天然温泉带来的身心放松,可谓冬季时尚养
期刊
安缦酒店一直是《旅游情报》常客,她低调、奢华等诸多特质也非常符合我们所强调的小众游理念。杂志之前介绍过印尼安缦,在印尼,安缦在不同的地方开了几家酒店(Amandari、Amankila、Amanusa、Amanjiwo) ;而不丹的安缦却与别处都不同,是“同一间酒店(Amankora),散落在一个国家的各个角落”的理念,即使在安缦酒店集团内也是仅此一见。前段时间,杂志撰稿人老谢受到不丹安缦酒店的邀
期刊
《旅游情报》最近在招聘编辑,事实上,从创刊开始,我们就没有停止过招编辑,隔三差五,就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和这份职业的本质有关。旅游人人都喜欢,面试时,我会问应聘者爱旅游吗,百分百没有人会说不。但还有一个问题隐藏下面,你会一直喜欢旅游吗,无论遇到什么?  这个问题当时不用问,应聘者也不需要答,因为当旅游变成职业,喜好变成工作之后,自然就会知道。  “旅游杂志编辑”,比起每天朝九
期刊
冬季的旅游,大家对于目的地和项目的选择上相对单一,多集中在热带海岛或者冰雪运动。上期杂志,我们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反季游青岛,希望给大家多提供一些信息,也能让大家在冬季旅游的选择上多些备案。  九寨沟被公认最美的季节是秋天,这可能是因为有层次的植被跟各样有颜色的水景在这个季节的组合色彩最丰富。冬天的九寨褪去喧嚷的人群和浮华的五彩,像是完全另外一个世界。如果你之前在其他季节去过九寨沟,冬天再去,一定会
期刊
与某旅行社老总见面,都感觉对方有点面熟陌生,好像以前哪里见过。会不会是幼儿园的同学,还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忙将对方的生辰八字、前世今生逐一问过一通后,发现没有任何交集之处,不禁有点小小的失望。两人仍不死心,再将自己的口味偏好、生活恶习一一对照,发现处处如出一辙,相同点多得令人惊奇,于是相谈甚欢,立即引为好友。两个人一个年过半百,一个年近五十,加起来逾百岁,交友方式却如此奇怪轻率,实在不足为鉴,劝大家
期刊
做小众游这么长时间,我们的国际长线旅游线路已经深受客人们的好评,但是一些大都市,尤其是亚洲、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如曼谷、东京、台北等,已经是大家比较了解的地方了,怎样还能在这些熟悉的都市里发现一些新东西,找到一些新玩法,玩得更度假、更小众,就成为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地斟酌和设计,以及多次实地考察之后,我们提出了“都市圈精致游”的玩法。  都市圈精致游  都市游,一直是自由行的热门产品。如果
期刊
杂志的老朋友邵宛澍先生,“江湖”人称梅玺阁主,是个相当有才的人,据说是个名贯美食界,横跨运动界,操刀文化界的全才。  最最關键的是,作为一个不老的老上海人,他对上海绝对了解。看似平凡的街景道路,在他的眼里却是非常的“好白相”。照他说来,上海有太多的弄堂小街、风土人情,值得一游,值得一品。  这次看看他准备带读者们去找寻什么样的上海风情呢?  上海人说话一定是这么说的,从上下文来看,上海有个火车站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