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白鲸》死亡氛围下的“征服与占有”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Lee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所发表的一篇有关捕鲸的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述了亚哈船长在海上追杀白鲸,最后与白鲸同归于尽的经历。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为著名浪漫主义小说的《白鲸》中营造了置身于海洋航行,随时遭遇各类危险的死亡氛围。本文通过对《白鲸》中死亡氛围进行分析,探析、解读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关于人类“征服与占有”的主题。
  [关键词]《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死亡氛围 征服与占有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81-01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泰比》《马迪》《雷德伯恩》《骗子》《白鲸》等。赫尔曼·梅尔维尔生前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20世纪20年代才名声大噪,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不可缺少的,堪称“美国的莎士比亚”的人物。英国作家毛姆认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在马克·吐温之下,其作品《白鲸》是世界上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白鲸》(又名《莫比·迪克》),虽在发表初期未被读者和评论界重视,却没有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20年代,赫尔曼·梅尔维尔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价值得到了美国文学界的发现和认可,其文学作品《白鲸》也被赞誉为“美国文学经典著作之一”。评论界认为,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寓意深刻、气势雄浑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亚哈船长和一条巨大且凶残的白鲸之间的殊死搏斗以及19世纪初期美国捕鲸业的发展,反映了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对于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态度和看法。本文正是通过对《白鲸》中所描写的环境和作者营造的氛围,来对赫尔曼·梅尔维尔的态度和看法做出解读。
  一、小说《白鲸》中的死亡氛围
  氛围,即围绕或者归属于某一特定根源的由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根据作品的需要,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含有特殊感情色彩的元素融入作品中,从而形成了属于该文学艺术作品特定的气氛和氛围,进一步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作品内容更加丰满,主题更加明确,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作为浪漫主义小说,在作品中对于氛围的营造更是技高一筹。作者将大自然的可怕、白鲸的凶残进行了细致、夸张的描绘,使整部作品看起来气势磅礴、场景宏大,却也透着死亡的气息。例如,“我投身大海,迎面遇上成双成对的大小鲸鱼,与我嬉戏玩耍,掀动我灵魂深处那神秘的影子,让它活起来。动起来,成为一座翻天覆地的狰狞的巨兽。”能够与成群的鲸鱼嬉戏玩耍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应该是被描写得唯美和欢快的,在《白鲸》中,赫尔曼·梅尔维尔却将这种感觉形容为“狰狞的巨兽”,也就是说作者本身就认为大自然是残酷的,与人类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那么大海中航行,也就是件危险的、极容易丧命的事情。
  二、《白鲸》中资本主义的“征服与占有”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并非只是单纯的亚哈船长海上历险记,也绝非是亚哈船长和大白鲸的生死相搏的传奇故事,而是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资本积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所进行的探讨和表达。在《白鲸》中,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描绘了大自然喜怒无常的气候环境变化,也描写了鲸鱼的凶暴,更将血腥的捕杀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作品《白鲸》中,作者赫爾曼·梅尔维尔对海洋生物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爱怜,而是不断地赞颂捕杀人作为,和征服大自然时所需要且具有的坚强的信心和不畏艰险的勇敢,并为残忍的捕杀行动戴上了一圈耀眼的光环。而事实上,作者在《白鲸》中所表现的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征服与占有”的行为,这样的“征服与占有”是彻底的,不惜以“死亡”为代价,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在《白鲸》中所营造的“死亡氛围”可以更好地将“征服与占有”的主题表现出来。
  例如,在《白鲸》中,“裴廓德”号捕鲸船用花白的鲸鱼骨打造和装扮自己的船只、捕鲸人关心鲸鱼的种类不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的需要,而是关注于捕鲸成功后得到的金钱报酬和从不同品种的鲸鱼身上人类可以获得的商业价值——小抹香鲸,“把它的脑髓当成一样上等菜。用一把斧头,将这种精巧的脑壳敲开后,肥肥白白的两大片就折裂开,然后把它们和着面粉,煮成一种最惹人喜欢的食品,味道之芬芳,有点像小牛脑……”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中,作品内容直接表达了资本主义在发展阶段资本积累的强烈的价值观念,任何一种征服都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占有。
  综上所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讲,赫尔曼·梅尔维尔在《白鲸》对于氛围的烘托在写作手法上,无论是夸张的描写、象征的比喻还是小说中对于宗教故事传说的合理引用,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然而从对于自然界和其他自然物种的态度而言,赫尔曼·梅尔维尔属于资本主义的“征服与占有”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观点是不可取的,甚至是要遭到人类斥责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是我国文学创造者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赫尔曼·梅尔维.白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4.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9.
  [3]欧内斯特·曼德尔.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商务印书馆,1998.12.
  责任编辑:武聪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初中三年中,第一年的学习是学生的适应阶段,这一年也就是七年级这一年中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应初中的学习,接受初中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方式.七年级数学充满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主要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主动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摘要]本文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啊,拓荒者!》。对于生态女性主义者来说,所有压迫的根源是西方二元论,而西方父权社会中基本的二元对立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之间的对立。因此,女性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压迫都来自于男权文化对女性特质的贬损。生态女性主义者竭力肯定并普及女性价值观,即关爱、哺育、多样性、互惠和相互关联性等。这篇论文将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凯瑟的小说《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谈: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
[摘要]1941年,张爱玲在《西风》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天才梦》的散文,结尾写出了这样一句名言:“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些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本文拟将“蚤子”的意象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张爱玲的生命情感体验、作品以及“张学”为底色,试图在张爱玲的世界里做一简单的爬梳剔抉,尽力从各个视角诠释“蚤子”在张爱玲世界里的涵义。  [关键词]张爱玲 蚤子 涵义  [中图分类号]I206
舞蹈是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璀璨明珠,拥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积淀,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着独特而非凡的魅力和美感.高校舞蹈教学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达到答案准确、迅速、方式灵活、运用合理的标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