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显微镜检查麻风杆菌的价值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显微镜已广用于检查结核杆菌,用于检查麻风杆菌的报告很少。本文目的在于观察组织切片的荧光显微镜检查的效果及敏感性,并与常规萋尼氏染色和Fite氏染色比较。皮肤涂片和活组织标本取自门诊病人。结果:15例(15.4%)瘤型和未定类麻风萋尼氏染色查麻风杆菌阳性,荧光染色阴性。结核样型麻风和疑似麻风者,其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皆相同。15例病人荧光染色查不出麻风杆菌,婪尼氏染色只能察见颗粒型菌。这是由于麻风杆菌的颗粒型与其他荧光颗粒是难以鉴别。69份活体组织中,Fire氏法染色查见麻风杆菌者有36份(52.1%),而荧光染色仅22份(31.8%)阳性。作者在讨论中称,关于荧光显微镜检查涂片和组织切片中麻风杆菌的效能已有不同看法的报告。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2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中6例合并皮肤损害,其活检显示特殊的组织象,这6例中3例皮疹与淋巴结病同时发生;另外3例发疹是在全身淋巴结病前3月至2年.皮疹的特点:3例全身红斑及斑丘疹,其中一例在发疹期间下肢出现浅溃疡;2例全身瘀点及一例全身红皮病合并四肢瘀点.
最近麻风并发恶性肿瘤者有进一步增多趋势。第一次报告自1955~1966年的11年间,在181例中有41例占22.6%(平均年龄为59.1岁)。第二次报告自1955~1974年的19年间,在258例中有61例占23.6%(平均年龄为60.6岁)。8年间的增加率在77例中有20例占26.0%。第三次报告自1955~1977年的22年间,在301例中有81例占26.9%(平均年龄为61.3岁)。3年间的
期刊
Clark(1977)曾指出,减少羊毛脂的天然游离醇含量并除去其中残存的任何去污剂之后,则对原来的羊毛脂致敏的患者,斑试阳性反应减少97%,对含30%羊毛醇的凡士林起反应的患者,几乎可减少99%。对这一发现,作者作了进一步的试验,以便找出游离醇和去污剂含量的实用限度,确保羊毛脂对患者没有或几乎没有变应原性。作者用标准的医用羊毛脂(无水羊毛脂)按Clark等的方法3和方法4,除去其中的游离醇和去污剂
期刊
在热带地区正常人群中,澳大利亚抗原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发生率是十分有意义的。麻风病人这种抗原的检出率亦高。有意义的是在同一地区瘤型麻风病人这种抗原的阳性率较结核样型或非麻风对照组较高。本文目的在于研讨麻风病人HBsAg的发生率。97名麻风病人中瘤型50名;结核样型35名;界线类12名。每名病人作生化试验及血清学检查。用Reitman及Frankel方法检测SGOT和SGPT。用Len
期刊
带状疱疹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问题,虽然大部分病例两周内水疱可自消.但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痛,特别是老年患者.自1954年开始,陆续有作者报告,用依米丁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报道用去氢依米丁和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对比结果.60岁以上确诊为带状疱疹,发疹不到10天的患者40例.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去氢依米丁和去炎松治疗.去氢依米丁每24小时肌注60mg.注射次数3~9次,取决于疼痛持续的时
眼―皮肤白化病是以皮肤、毛发、虹膜基质和脉络膜中、视网膜之色素上皮中的色素细胞内缺乏黑素为特点.临床表现为皮肤与毛发中没有黑素,视力敏锐度减低、畏光和眼球震颤.根据患者毛球的酪氨酸酶试验结果将白化病分为酪氨酸酶阴性(ty-neg)、酪氨酸酶阳性(ty-pos)和酪氨酸酶变异或黄色突变(ym)三型.
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属肝性卟啉病,是欧美最常见的一种卟啉代谢病,以肝脏产生和贮藏过量的卟啉为特征.本文报导了1960~1976年间对40例病人经4月~7年观察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现代的麻风正式分类,是马德里分类(1953).这个分类已被世界上多数麻风研究和临床工作者所接受.而在瘤型和结核样型两极型之间存在的界线类麻风,尚需进一步探讨后,方能应用于临床.特别足经过Ridley等从临床、细菌、病理及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研究,认为在麻风分类上存在一定规律,界线类麻风在光谱概念下的位置逐渐阐明.Ridley和Jopling(1962~1964)根据上述4个方面,将原T型和L型
期刊
在抗真菌免疫形成中真菌侵犯机体的部位及方式有很大意义,如给鼠肌注已致死的球孢子菌的孢子可形成防御性免疫,对随后的肺内感染出现抵抗力;而通过静脉及肺内接种则收效甚微,不能保护被接种鼠抵抗球孢子菌病。
在银屑病斑块中,补体依赖性趋化因素含量明显增加,从而引起多形核白细胞(PMN)在皮损中的集聚.另外,亦有人证明未经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其循环中的PMN和单核细胞(MNC)的趋化反应增强.本文报告44例皮损面积达30~50%的银屑病患者,于PUVA治疗前和皮损消退后对循环中PMN和MNC移动的影响,并以54例正常人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