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性在绘画活动中的体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绘画是打开儿童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关于儿童美术发展心理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心理学家很少把儿童美术心理与心智成长结合在一起观察,罗恩菲德的研究,揭开了儿童绘画发展之谜,发现儿童绘画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应。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孩子的绘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完整的美术作品,他们用画作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与事物。
  绘画的作用在于表达了自我的感受,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例如,一个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画出了上个休息日,家长带孩子去了游乐园的情景,三口人拉着手并排呈现在画面上,幼儿也很是注意色彩的應用,用了许多的颜色,同样的一个主题,另外一个孩子只画出了自己和妈妈,人物还离得远远的,画面也只是用了单一的黑色,原来,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已经分开了。
  通过绘画可以了解儿童性格、爱好以及心理状态,人们常说话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气质,性格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无论年龄多小的孩子,都应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的自我表现,其绘画都将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
  因此,可以说幼儿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儿童健康成长。
  二、绘画活动促进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理性的和感性的两种,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所呈现的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或是理性的表达,成人往往通过幼儿的画作可以分析幼儿的情感表现及对事物的认知。幼儿常通过画画记录生活中影响情绪的世界如愉快的事,受了委屈的事,难忘的事儿。
  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时,大部分的家长往往重视幼儿学会了什么?画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往往忽略了,美术活动其实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自我发现、自我情感的一种手段。因为美术活动可以看到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自我概念、意志品质、社会认知以及社会情绪等等。通过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自己内在的感受和情感,是自身情感的再现与表达,从而培养孩子美得感觉,健全人格,培养自信。
  例如,一个喜欢海洋世界的小班(3岁)小男孩,他可以很轻松的通过绘画表现出海洋世界里的许多种鱼类,有相对应的空间关系及大小比例对比,并且很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认知感受表现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幼儿又通过自己的美工活动将自己的感知进行了‘再加工’对外表现了出来,孩子在同伴和教师的肯定中,获得了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激发了幼儿坚持完成事物的责任感。
  三、幼儿园中幼儿社会性对绘画活动的影响
  1.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影响绘画的内容
  幼儿的绘画内容大部分都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事物,如汽车、家人、太阳等等。个体认知能力直接作用于幼儿,年龄较小的幼儿对于世界的认知内容较少,受限制条件较多,绘画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自身绘画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经验的丰富,可以将更多的思想外化,进行自我的表现,同时题材也将更加丰富:如幼儿根据自己假期外出的经历、过节日时进行的情感表达、节日的内容、社会上的突出事件和自己的愿望等等都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描绘。
  2.幼儿的社会性适应影响幼儿绘画的组织形式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有时会听到幼儿因为纸张的颜色、彩笔的颜色而产生争吵,有时会看到幼儿因为材料而大打出手,有时会看到幼儿只顾自己的画作而对四散的彩笔、笔盖漠不关心,有时在合作绘画中也会看到我先来的争抢……这其实并不是个别幼儿身上发生的事,而是代表着一部分的独生子女在家中时唯我独尊的地位,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幼儿共同使用一种颜色彩笔时,幼儿达成等待使用的约定,有时也会看到我们一起来画吧的合作,有时也会听到我来告诉你我是怎么画的经验分享。
  通过生活教育中不断强化关于合作、谦让、分享、坚持完成、解决问题的品质和能力,幼儿绘画时的矛盾逐渐减小,幼儿尝试学着为他人着想,尝试尊重自己和同伴,不断分享自己的作品,建立自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是有益于幼儿的敢画、想画,激发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活动的情感,主动性及自主性增强。
  3.幼儿自身社会性情绪影响绘画的色彩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的实验证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可见色彩在幼儿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幼儿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此外,心理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颜色对人心理活动的调节作用,而情绪和社会认知也会影响幼儿的色彩表达。
  年龄较小的大部分幼儿喜欢红色、橘色、黄色、粉色、绿色、蓝色,极少幼儿喜欢灰色、黑色,在表达时,颜色较为单一,颜色意识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幼儿也同样倾向于明亮的颜色,较少使用较为暗淡的色彩,喜欢的色彩数目也有可能增多,这说明,幼儿的色彩随着幼儿的认知而逐渐变化,并非是简单的单一色彩,幼儿也更愿意更换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一般说来,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喜欢用黄色、红色进行自我表现。而一些平时不是很喜欢说话的孩子喜欢蓝色。红色和黄色会让人感到活力,有感染力,有时也会带有警示等突出的感觉,蓝色容易使人安静,幼儿使用的色彩恰好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经常可以从大幅度红色的画作中感受到主人公的暴躁、激烈的情感,也同样会使用相似的颜色处理自己的情感表达,如自己开心时会使用多种色彩描绘自己想到看到的事物,生气时绘画的笔触速度加快,画面整体粗糙感增强,色彩混沌。
  总之,绘画是看到幼儿内心深处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心理情况,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可以逐步促进自身绘画能力和绘画素养的成长与进步。
其他文献
在和很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中,总是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这句话除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感叹,还有对孩子德育的感叹。其实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品行的优劣却决定他的一生。对社会而言也是更需要品德高尚的人,所以我认为德育教育应作为教育的核心。  数学课上的德育教育。前段时间去参加了教材培训,在听一位老师的《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幣的第一课,这位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各国的
期刊
离园活动是指幼儿园正常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等待家长接走到离开幼儿园的这一段时间。离园环节是比较散乱无序的一个环节,这无形中破坏了幼儿园在家长心中的形象,也不利于对幼儿的有效管理,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开展有效的离园活动来保证离园环节的秩序和教育目标。  一、开展离园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的离园活动也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教
期刊
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山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应以了解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前提,教师坚持应用因材施教以及培优辅差的教学方法,以此缓解不容乐观的英语教学现状,全面优化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会相应提高。  一、培优辅差理论介绍  所谓培优辅差,指的是根据学生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并对教学效果客观评价。培优辅差教学策略能够为不同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需要,并以遵
期刊
从教育部于2014年3月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结合学校开展的重点德育课题《基于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美术科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尝试在实践中整合社区资源的具有美术特色的课程,多维度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开发利用社区美术教育资源  1.通过“请进来”美术课堂教学途径,开发利用社
期刊
叶圣陶曾说过:“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老师的爱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理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最直接有效的和孩子交往的方式就是融入他们,做他们的好朋友。  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张益嘉跑来问我:“老师
期刊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结构材料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造型活动。在游戏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细心、耐心、恒心等优良个性品质。还能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规则意识、自制能力、动手能力、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等。如何更好地支持大班幼儿自发的结构游戏,使幼儿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呢?通过研究,总结以下大班开展自发性结构游戏的方法。  一、提供充足的材料、场地及游戏时间,支持幼儿结构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 不只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 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 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上, 这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  教育信息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环境的
期刊
在“我在马路边”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去马路边观察及和爸爸妈妈外出时认识了不少常见的交通标志图案及名称。因此我们开展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这一集体活动,设计给交通标志分类的环节,提升孩子的经验。交通标志就在孩子生活的周围,此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孩子能关心周围生活,体验各种交通标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乐于去遵守。并通过对交通标志的了解、认识之后,进行经验迁移,自己来为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地方设计各种
期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结合临县本土音乐,制定校本特色目标,对比感受西北民歌的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
期刊
一、学古筝的心理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心理走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心理动机是一种很有功效的动力因素,是能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少儿学习古筝犹如一张白纸,所有的一切知识、技艺,都是靠教师一点一点的精雕细刻地学下去,所谓的“音乐细胞”都是在少儿的后天,靠老师的影响、培育,才“长”出来。  一个儿童如果有了强烈的学古筝愿望,那他对学筝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在学筝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