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校园安全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校园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交通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校园暴力伤害以及踩踏、触电、网瘾、自然灾害事故等各种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健康产生威胁的安全问题。对于如此多的校园安全问题应当根据不同的校园环境,重点把握不同的校园安全问题。文章中将针对武都区民办学校可能产生的校园安全问题中的交通安全、宿舍安全、食堂安全以及校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关 键 词】校园安全;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063-03
  作 者 简 介:袁丽鹃(1999-),女,汉族,甘肃陇南人,甘肃农业大学法律系,法学本科生。
  一、校园安全问题的提出
  “学校”的主体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学生,学生是构成学校存在的主要因素,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普通中等教育里学校主体几乎是由未成年人群体组成,这些稚嫩的春芽,初升的太阳是美好的,但同时他们又是柔弱的,需要社会各方群体对其加以保护。而保护他们的人身健康其实是最为关键的,在这个年龄阶段,其拥有所有权的财产其实是少数的,甚至对自己的财产在支配程度上也是不够自由,例如压岁钱上交家长就是中国未成年人对自己财产所有权支配程度的最大体现。当然这个充满玩笑的例子实际上是为了说明目前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实更倾向于保护其人身健康,当这种保护呈现在学校环境里就会有一个专业名词来充分解释,即“校园安全”。美国很注重安全教育。美国学生中小学开始就接受校园安全教育,学习相关课程,并一直延续到大学。可见校园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学校主要的职责包括两方面,教育和管理,校园安全事故案件审判中的焦点问题即是学校在校园安全事故案件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如果学校没有尽到教育和管理其中的一个职责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校园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交通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校园暴力伤害以及踩踏、触电、网瘾、自然灾害事故等各种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健康产生威胁的安全问题。对所有产生的校园安全问题都应该予以重视,但应当根据不同的校园环境,重点把握不同的校园安全问题。
  二、校园安全问题基本类型的调研分析
  在文章这一部分中将针对武都区民办学校可能产生的校园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总结。武都区民办学校有两所,分别为Y校和M校,都是寄宿式普通中等学校,其中Y校还涉及到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办学。两所学校的校址都在名为吉石坝的郊区,离主城区将近10公里的距离。学生一个月回家两天,回家方式一般由家长开车接回和乘坐公交,所有车辆进城都途径G212国道。寄宿的管理方式和偏僻的校区位置使得我们在研究校园安全问题时将重点放置在了以下四个方面,即交通安全、宿舍安全、食堂安全以及校园暴力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这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论述。
  (一)交通安全问题的调研分析
  前面提到学校两所选址均位于郊区,当地各方面建设还不是很全面。马路比较狭窄,没有专门设置的人行道和绿化带,马路中间没有隔离护栏,也没有红绿灯,车流较多,平时行人较少。Y校和M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很少一部分学生是走读生。我们认为每到放假时期,学生的交通安全会存在较大的隐患。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学生被通知放假后,必须由家长接送,学生出入必须由老师在校门口保驾护航,防止学生人数众多车辆拥挤发生事故。等到家长接送到学生,人群疏散完毕之后,老师的工作才算完成。
  (二)宿舍安全问题的调研分析
  宿舍空间小,舍友之间独立支配空间非常有限,在学生中很有可能产生物品归置方面的摩擦,而且每个宿舍的空调安装位置也存在很大问题,十分靠近上铺必然会对上铺产生最大的影响,每个人所感受到的温度不同,就空调温度的意见不统一也很有可能产生矛盾摩擦;宿舍楼梯太窄,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有序疏通撤离,并且很可能存在踩踏危险;另外,在宿舍楼内对于施工区域未进行明显划分(如警戒线等隔离区域)如果学生追逐打闹不慎跌倒或是失足坠落,都是很大的问题,安全隐患较大;对于透明学生及其班主任联系制度,优势较为明显,学生突发状况时可以第一时间与直接负责的班主任联系,且能保证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而且就楼层分管制度,其合理性也很明显,楼层分管更易管理,也更能使学生服从管理。
  (三)食堂安全问题的调研分析
  根据《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4号)第三十五条将“食堂”分为学校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专门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的实体。在经过实地调查后发现在武都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学校食堂的类型都为承包食堂,这种方式对于学校而言更方便管理且,对于承包食堂的企业更是一笔极大利润的买卖。通过采访得知95%的同学都觉得食堂的卫生合格,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同学因为食堂的饭菜而感到不适,学校的食堂都有食品留样柜,方便食品被安全检查。很多有意见的同学也只是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够好吃或者就是量不够等,对于卫生是满意的。据悉,M校在2019年3月份曾因食堂饭菜不好吃被多数老师同学投诉后,校方介入展开调查,要求承包方對食堂饭菜问题进行改善,否则将不在续约承包合同,转包其他企业对食堂进行承包,随后食堂进行全方位改善,饭菜问题也得到解决,在采访时所有的同学一致认为食堂安全目前没有问题。
  (四)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
  对于校园暴力的理解多数人往往会产生一些误区,即仅指在校园内发生的产生肢体性暴力行为。其实不然,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   前文提到的Y校和M校属于军事化管理学校,家长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管的严”。而对于我国校园安全处分问题,所使用的调整方法主要是行政手段,即行政指导,行政监督,行政处分。根据《M校关于整治学生打架事件及翻越围墙外出等“五大高压线”处理的特别管理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在此类一种严格管理制度下校园肢体性暴力是很少发生的,因为一旦发生惩治后果是显而易见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是不会对此后果置之不理,所以容易引起的主要为校园冷暴力,以及校外暴力事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都属于校园暴力的范畴。M校位于武都城郊区,周边环境僻静,人烟稀少。据了解曾在校外附近发生过男生约架事件,但结果被日常巡逻老师和警卫发现均被作出严重处理。
  校园欺凌的形式主要分为:肢体暴力、言语暴力、社交暴力和网络暴力。而除了肢体暴力以外的其他暴力在本质上都属于校园冷暴力,也是在这种寄宿制学校中最容易发生的也最常见的欺凌方式,但也由于对校园欺凌的概念不明确,所以不论是施暴者还是受暴者都简单的将其认定为“欺负”,但欺负和欺凌虽一字之差,行为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三、法律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监督,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在交通问题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针对自身的特殊情况找到了解决方法,即由老师和家长共同保护学生的出入校门安全。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家长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接送孩子时如何解决,对于老师是否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和责任,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学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场所,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加强引导和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第三款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出现的问题学校除自己解决外,对于一些超过自己职权的问题,政府也应该发挥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而在宿舍问题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在宿舍楼内施工不进行安全警示,很有可能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且宿舍空间狭小,空调安装位置不合理,没有给学生营造健康的校舍氛围,也是学生间产生矛盾摩擦和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的隐患之一。
  (二)解决校园冷暴力的“三方面”
  1.教育体制方面:提高教育的国家地位。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了,教师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对于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对于学生的爱将会大大提升。
  2.教师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分差生优等生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健全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让所有老师树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念
  3.学生方面: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他人,遇到校园冷暴力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反映且及时的反馈解决,还要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覃红霞,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林冰冰.高校校园安全共同治理: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7(07).
  [2]曲正偉.关于制定“校园安全法”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7-1.
  [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方芳.从司法案例大数据反观学校在校园安全事故中的责任与限度(上)》[J].现代教育管理,2017(06).
  [4]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方芳.从司法案例大数据反观学校在校园安全事故中的责任与限度(下)[J].现代教育管理,2017(06).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拾荒者这特殊一群体迅速壮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对拾荒者研究较多,但对校园内的拾荒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调研小组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拾荒者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发现校园拾荒者的生存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对拾荒者的看法和拾荒者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料与数据,推出有关措施,促进对拾荒者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缓解校园矛盾,为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提供助力。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其中,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年丰村在民主法治工作上取得突出成效,被评为“2018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本文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年丰村的干部群众、驻村法律顾问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前往南沙区司法所和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对年丰村民主法治工作的实况进行细致了解,总结年丰村的民主法治模式,为广大乡村的法治建设提供经
期刊
【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男性仍然是企业的主体。事实上,在一个企业中保证相应的女性员工及董事会成员的比例对一个企业具有较大裨益。虽然现在还没有完整的数据来说明女性董事对公司利益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女性董事成员会使得公司董事会的决定更加科学。为此,欧洲各国都在为提高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努力,本文以挪威为例,该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关 键 词】性别配额制;董事会;挪
期刊
摘 要:回顾历史,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中,大量毒品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被国际贩毒分子走私到我国,使得贵州省成为了历史上毒品犯罪的重灾区。贵州省与世界有名的毒品产地相邻,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金三角”“金新月”地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就使得毒品不断地从境外非法涌入进来。黔地“毒风日盛”,而今贵州的毒品制造问题也相当严重,打击毒品犯罪斗争任重而道远。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毒品犯罪问题对贵州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大量就业困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大学生,也可称之为“四难”学生。这些学生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造成学校管理难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就武昌工学院“四难”学生家访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找到有效的民办高校“四难”学生家访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四难”;家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重要价值,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改善大学生思想状况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融入路径,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更强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分析 
期刊
【內容摘要】思政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高职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能得到增强,这给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有利契机。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以探讨和分析,阐述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大幅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稳步提升,从而为高职
期刊
【内容摘要】《刑法修正案(九)》当中针对暴力袭警的法律条令是保障我国警察权益的具体展现,同时是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的必然要求。在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之上应用此条令,是对检察者的关键要求,是有效确保警察的人身安全以及合法权利的重要通道。  【关 键 词】妨害公务罪;暴力袭警;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073
期刊
【内容摘要】巨额财产不明罪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论的罪名,就本罪的实行行为而言,应以持有论为较合理的观点。在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持有型犯罪考量之后,从推定的适用上本罪涉及到了可推翻的强制推定和可推翻的事实推定,因此“不能说明”这一要素只是为了降低司法机关的举证难度,并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本罪作为刑事政策要求下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兜底性条款,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充分的。  【关 键 词】巨额财
期刊
【内容摘要】法律硕士作为新时代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2014年的法律硕士合格评估和2016年的法律硕士水平评估,反映出了我国法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培养单位应从培养目标契合度、实践能力提高、双导师制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提高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服务。  【关 键 词】法律硕士;培养效果;双导师制;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