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务罪中暴力袭警的适用性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l307821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刑法修正案(九)》当中针对暴力袭警的法律条令是保障我国警察权益的具体展现,同时是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的必然要求。在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之上应用此条令,是对检察者的关键要求,是有效确保警察的人身安全以及合法权利的重要通道。
  【关 键 词】妨害公务罪;暴力袭警;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073-02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侵害事件,严重影响国家公安部门的工作权威树立,损害了国家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度。在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九)》当中的关于暴力袭警的条令:“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就是在我国国家立法之上针对警察的公务权利给出的明确的关注和重视,呈现出国家对于警察特殊公务行为的着重保护[1]。因为此条令是原则性表述,并没有针对暴力袭警的具体行为制定法规,致使相关法规的应用不清和模糊,从而影响和阻碍国家法律司法当中各个工作单位的全面认知和相应操作。从条令法规的践行来分析,国家司法部门有着对于暴力袭警事件的不全面和规范,由此不但影响了相关刑法条令的运用公平,而且阻礙了国家人民群众的对于相关法律条令的认可程度[2]。
  一、暴力袭警的具体概念
  暴力袭警并不是源于我国刑法的相关内容,也并非我国法律上的专业和规范性用语,而是根据影响警察执行公务的全部内容的抽象性概述。
  (一)相关文献整理
  根据关键词——暴力袭警,进行相关文献调查和整理,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查找窗口,一共检索到一百三十五篇有关暴力袭警的文献,删除重复性的文献内容以及报纸内容,剩下的有效文献一共有七十六篇,文献的发表时间最早在二零零二年,最新的时间为二零一七年,当中文献作者清晰对暴力袭警概念进行表述的共有二十篇文献[3]。
  在暴力袭警的概念表述当中,研究人员对其的文字阐述大多一样,但从暴力袭警的含义以及具体行为范围还是能够总结出详细的五种观点和思想。第一、采用暴力方式妨碍和影响警察合法执行公务的所有行为均属于暴力袭警。此说法没有从全面的方位解析暴力袭警的法律条令,存在以偏概全问题。假如暴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暴力袭警条令的重要因素,亦或是特殊的因素,就和影响和阻碍公务罪的相关因素及要素吻合,那《刑法修正案(九)》对暴力袭警的条令的制定就出现了对相同犯罪行为的重复性判定,明显违反了我国法律制定的严谨性要求,也就失去了增设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暴力或者威胁等等方法严重妨碍警察合法执行公务的具体行为属于暴力袭警,此观点将对警察合法执行公务的威胁言论和行为也视为暴力袭警的方式手段之一;第三、足以在警察合法执行公务时伤及其自身生命安全而构成暴力袭警的所有行为均属于暴力袭警,此观点尽管没有对行为进行明确的说明,不过判定只要此行为对警察造成了人身安全伤害就属于暴力袭警;第四、采用打人、捆绑等等危害到警察人身安全的所有行为均属于暴力袭警,此观点判定暴力袭警的行为是非常强烈的有形力量;第五、采用打、扯、撞、咬,以及采用利器等行为致使警察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所有行为均属于暴力袭警,此观点是以他们的行为对警察造成了人身伤害来作为判定准则的,这一观点判定出发点是就事件的结果来进行考虑的[4]。
  二、将暴力袭警视为合法惩罚的合理及科学性
  针对严肃的暴力袭警现状,应否设定暴力袭警罪是我国法律规定中争议强烈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当中针对暴力袭警行为能够起到严格的规制作用,但是为了能够更全民的确保警察自身生命安全权益,以及警察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职能的充分实现,显示警察群体工作的特殊性地位,增加对社会中暴力袭警不法分子的强有力镇压,应该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刑法当中设定具体的犯罪罪名。不过同时也有反对的声音出现,觉得我国目前实行的法律体系能够对暴力袭警不法行为做到充分有力的制约,不需要在浪费国家的刑法条令来对此行为进行专门的罪名制定,并且认为过度的关注暴力袭警事件和行为,会间接地增加和扩大警察的权利,致使一些警察故意使用此罪名,由此危害到其他无辜众人的正当权利。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将这两种说法综合起来,想要从中找到折中的说法,在明确暴力袭警事件的严重性时,还关注在警察权利上的控制。在确定妨碍公务罪能够解决袭警事件的基础上,把暴力袭警的行为在判定为此罪行的加重性罪行来进行处理。目前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九)》当中的有关条令的设定,正好说明了最后这种说法的科学性[5]。
  三、暴力袭警在适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的刑法《刑法修正案(九)》当中明确指出“故意袭击合法履行公务的警察,根据其中相应条令要严重惩罚”。所以,在对于此条令的适用进程上,一定要严密围着暴力袭击这一关键词和合法履行公务的警察这一关键词进行展开。
  (一)袭击行为必须属于“暴力袭击”
  第一,要合理、科学地清楚暴力为何含义。“暴力”是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和迫害。正是由于暴力的严重危害程度,国家的相关立法人员才把“暴力袭警”归入到妨害公务罪行上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所以势必要对其进行严厉惩罚。严重的暴力行为最为明显的特点,展现在能够控制他人的任何反抗行为,例如对他人进行殴打等等。“暴力袭警”当中的“暴力”二字,必须从“妨害公务罪”的合法权利出发,由此是要全面考虑犯罪人员的犯罪目的和行为、犯罪使用的工具、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以及犯罪人员年龄和身体综合素质等等来综合全面的进行判定。年纪较大、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的人员对他人的较轻打击行为,例如拉扯、推拉未对他们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不应判定其罪行为妨害公务罪当中的暴力事件。第二,把“暴力行为”和“威胁行为”进行区分。在我国刑法《刑法修正案(九)》当中的“暴力袭警”行为从严重惩罚事件罗列出,意思就是“威胁”警察合法执行公务的行为事件按照妨害公务罪中的一般情况处理,所以,一定要把这一行为和“暴力行为”事件的性质划分开。其中“威胁行为”和“暴力行为”在性质上的不一样之处是“威胁”并没有把威胁当中的“暴力行为”转化成实际行为。因为“威胁”是对他们心理以及思想上的强行控制,并没有落实的暴力行为,所以在对此情况进行性质判定时,要求对行为事件的性质及证据进行严格的调查,将那些由于对警察合法执行公务活动的理解不当,在警察执行公务时说了不恰当的言论,不应判定此行为为“威胁行为”。
  (二)暴力袭警的对象为正在合法执行公务的警察
  1.合法履行公务。我国妨害公务罪名的判定应该将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合法性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中包含了主体适用范围、权利以及公务程序合法得当。警察的公务履行行为必定要满足我国法律相关的条令条件、形式以及要求,如果出现不当地方,就失去了妨害公务罪成立的主要基础。
  2.符合警察职位的特定性质。规定妨害公务罪的重要主体必须是国家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者。根据有关条令,国家政府部门聘请相关警务人员,例如辅警,在他们履行公务时,也拥有相应的主体资格。意思就是辅警等工作人员都是妨害公务罪应保护的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是辅警等执行公务时是否符合暴力袭警情况中的保护人员。经过我国政府对《刑法修正案(九)》当中的明文规定,“对合法执行公务的警察进行严重袭击的行为才符合袭警的判定原则”,所以,对于辅警等不应作为暴力袭警的保护人员,意思就是对于那些采用暴力方式影响辅警等合法工作行为的事件,只可以按照妨害公务罪一般情况判定。
  四、结语
  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对于暴力袭警的相关条令是对我国警察争当权利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的经济性要求,在全面认知和理解此条令的之后应用此条令,使得警察合法权利的途径得到确保。
  参考文献:
  [1]梁晟源.妨害公务行为定性之探究——兼论《刑法》第277条的立法完善[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3):11-14,19.
  [2]万泓.浅谈袭警的内涵及我国《刑法》的应有选择——兼论妨害公务罪的完善[J].职工法律天地,2018(8):214.
  [3]万泓.浅谈袭警的内涵及我国《刑法》的应有选择——兼论妨害公务罪的完善[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004):214-214.
  [4]于安宁.袭警行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议《刑法修正案(九)》对妨害公务罪的修改[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3).
  [5]于安宁.袭警行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议《刑法修正案(九)》对妨害公务罪的修改[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5(2):49-52.
其他文献
摘 要: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实施《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受贿罪的判决需“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并处”意味着一旦适用此条,则必须对罪犯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基于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适用可能会受制于上诉不加刑原则和从旧兼从轻原则。在此情况下,《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需割裂适用。  关键词:受贿罪;上诉不加刑;从旧兼从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内容摘要】《民法总则》修订新增了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的法律条文,但规定较为原则,对意定监护合同具体如何实施并未做详细规定,缺乏相配套的程序性规范。因此,明确意定监护合同原则,进一步完善意定监护合同构建问题,有助于健全意定监护的制度发展。  【关 键 词】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民法总则;意定监护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
期刊
【内容摘要】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司法适用主要集中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之中,焦点问题在于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尤其是对机动车用途的改变的认定,一方面存在相同情形下“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忽略适用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前提条件的问题,建议统一认定机动车用途改变的尺度、准确把握公平原则、论证保险人是否尽到说明义务。  【关 键 词】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网约车;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拾荒者这特殊一群体迅速壮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对拾荒者研究较多,但对校园内的拾荒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调研小组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拾荒者群体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发现校园拾荒者的生存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对拾荒者的看法和拾荒者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料与数据,推出有关措施,促进对拾荒者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缓解校园矛盾,为建设和谐美丽校园提供助力。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其中,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年丰村在民主法治工作上取得突出成效,被评为“2018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本文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年丰村的干部群众、驻村法律顾问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前往南沙区司法所和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对年丰村民主法治工作的实况进行细致了解,总结年丰村的民主法治模式,为广大乡村的法治建设提供经
期刊
【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男性仍然是企业的主体。事实上,在一个企业中保证相应的女性员工及董事会成员的比例对一个企业具有较大裨益。虽然现在还没有完整的数据来说明女性董事对公司利益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女性董事成员会使得公司董事会的决定更加科学。为此,欧洲各国都在为提高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努力,本文以挪威为例,该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关 键 词】性别配额制;董事会;挪
期刊
摘 要:回顾历史,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中,大量毒品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被国际贩毒分子走私到我国,使得贵州省成为了历史上毒品犯罪的重灾区。贵州省与世界有名的毒品产地相邻,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金三角”“金新月”地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就使得毒品不断地从境外非法涌入进来。黔地“毒风日盛”,而今贵州的毒品制造问题也相当严重,打击毒品犯罪斗争任重而道远。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毒品犯罪问题对贵州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大量就业困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大学生,也可称之为“四难”学生。这些学生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造成学校管理难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就武昌工学院“四难”学生家访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找到有效的民办高校“四难”学生家访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四难”;家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重要价值,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改善大学生思想状况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融入路径,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更强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分析 
期刊
【內容摘要】思政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高职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能得到增强,这给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有利契机。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以探讨和分析,阐述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大幅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稳步提升,从而为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