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治胰腺囊性病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su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性质的胰腺囊性病变治疗手段截然不同,如何正确区分非瘤性和瘤性病变是临床医师的工作重点.腹部B超、CT及MRI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传统有效的手段,但易受腹壁脂肪、肠腔气体等因素影响(尤其是体表超声),往往不能准确判断病变性质,诊断价值有限.EUS能清楚地显示胰腺囊性病变,对胰腺囊肿周围组织的胰腺实质及胰管也有很好的分辨率,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还能抽吸囊液作相关分析明确病变性质,并且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治疗上也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应用EUS-FNA诊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包括腹腔探查、腹膜活检、肝脏活检、胃肠及肠肠吻合、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微创外科技术[1].2005年ASGE和SAGES的14位专家在纽约的会议中认为感染预防在NOTES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排第3位[2].NOTES的感染预防是否值得如此重视,目前的研究进
患者男,59岁,主因上腹间断性疼痛不适半年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示: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示:肝曲处见一Ⅰ p型息肉样隆起物,长径约1.5 cm,表面光滑,色泽正常.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2年,增大2个月于2010年3月16日入住妇科,追问病史有右上腹隐痛,入院后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要求子宫肌瘤和胆囊结石同时手术,既往无手术史.入院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前壁近宫底可及直径6.0 cm子宫肌瘤.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宫颈检查未见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细胞.B超检查:胆囊外形正常,壁不厚,胆汁透声好,腔内探及2.1 cm×1.7 cm聚合光团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治的常用手段.丙泊酚静脉麻醉虽能减轻患者镜检痛苦,使胃镜检查作为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得到普及,但是静脉麻醉需要专业麻醉师操作和监护,且一些不良反应如呼吸心跳骤停、中枢抑制等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近年来出现的低浓度笑氧混合气体(笑气体积百分比浓度≤70%)清醒镇静,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术后意识恢复较快、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推广,但在胃镜检查中的使用国内尚未见相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23.0%.胃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胃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一个早期信号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肿瘤标记物研究和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部分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的患者进行了AFP、CEA、Fer、CAl9-9、CA50、CA72-4、β2-M的联合检测,旨在探讨其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在微创处理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更愿意接受“两步法”,先行EST+ENBD,待病情稳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然而,由于部分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存在解剖变异,致使ERCP失败。遇此情况,我们尝试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顺行插入导丝达十二指肠腔内,
近年来,正常腔道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得到迅速发展,内镜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ER—CP正朝着技术更加全面、更成熟方向发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obstructive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是导致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采用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AOSC患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和美国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主办的2010年第二届波士顿科学中国消化内镜高峰论坛于2010年12月11日至12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成功召开!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领导、委员等3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同时特邀美国华盛顿大学Steven Edmundowicz教授(GIE杂志副主编)一起演讲并交流。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申请,经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学组(NOTES学组)正式于2010年11月7日在上海成立,并举办了学组第一次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
显微镜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包括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LC),是一类以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下表现正常或大致正常、并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少见疾病,1976年由Lindstrom[1]首次报道.MC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考虑是一类以免疫异常为主的综合性因素所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