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6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65例行血液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血液标本为住院时抽取的静脉血液标本,而对照组则选择的是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对两组被试者相关血液检验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
  结果:血检结果显示,两组被试者血液红细胞分布的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肌肌钙蛋白相关参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参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时,心肌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往往可以当作患者心肌受损诊断的最佳指标,而血液红细胞分布的宽度增加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则可以进一步当作预后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检测及其预后中有着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血液检验指标 冠心病 检测 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45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69-01
  冠心病(CHD)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的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而造成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需求之间紊乱(不平衡)而引发心肌损害[1]。CH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对健康人群也造成了威胁,正确的诊断与预后对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此我院针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现将相关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6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65例健康血液检验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确诊,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疾病患者,包括48名男性、21名女性;年龄43~72岁,平均为58.6±4.8岁;病程1~6年,平均为3.2±0.7年。对照组65名健康人员,47名男性、18名女性;年龄42~70岁,平均为57.1±4.3岁。两组被试人员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被试人员皆行血检,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其住院时静脉血液标本作为检验标本,而对照组人员则采取其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作为检验标本。每份血检标本2ml,并且需要在采血后一小时内完成检验,同时将相关参数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为11.6%~13.7%;血小板4项(计数:标准为100×109/L~300×109/L;分布宽度:标准为15.5%~18.1%;体积:标准为7.8FL~11FL;压积:标准为0.105%~0.275%);心肌肌钙蛋白3项(T:标准为0~0.010μg/L;高敏T:标准为0~0.014μg/L;I:标准为0~0.034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标准为0~24IU/L[3]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结果以X〖TX-*7〗±S表示,行t检验与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检结果显示,两组被试者血液红细胞分布的宽度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肌肌钙蛋白相关参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参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分析详见表1与表2。
  3 讨论
  CHD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产生狭窄、堵塞,或是因为伴随痉挛而引发心肌缺血与缺氧及坏死等心脏疾病。早期的诊断及给予合理的预后处理,对于该病的治疗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CHD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CHD血检相关参数与指标都可以将患者病理情况充分反映出来,比如说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现一种正相关,即宽度增加,则预示发生率升高;又比如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当前也成为检验心肌损害的金标准之一。本次研究发现,在血液检验9项指标中,除了血小板相关参数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在其它几个指标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时,心肌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往往可以当作患者心肌受损诊断的最佳指标,而血液红细胞分布的宽度增加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则可以进一步当作预后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检测及其预后中有着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舟亮,徐元宏,胡安群等.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6):684-687
  [2] 曾桂凤.冠心病患者各类血清脂质和血胆红素检测指标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77-1578
  [3] 武卫.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J].医药前沿,2012,13(24):63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计划生育实行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虽然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对于一些重点与细节工作仍然做得不好。总的来说,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在于狠抓避孕药具及康检管理。我国当前在这项工作上并不理想,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故而做好避孕药具及康检管理依旧是当下必须牢牢把握的计划生育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及康检管理现状,进而对存在的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的加大投入,基层儿童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保健工作正逐步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但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家长对儿童保健的意识低下、留守儿童数量的剧增、儿童精神卫生、心理健康问题未得到重视。政府需要进一步促进对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增加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地区儿童保健投入,大力建设儿童保健指导部门,并根据儿童保健服务的社会需求,多层次、多方位、高程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健康体检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应。当前,健康体检市场竞争激烈,本文着重阐述信息化对健康体检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 健康体检 支持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5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药物可以说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说,药品的质量检查是关系到生死的重大事件。本文首先通过全方位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是针对各个科室的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等进行检查。然后探讨了药剂师应该如何做好药品质量检查工作。以期最终达到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药剂师 药品质量 用药安全 管理  Doi:10.3969/j.issn.16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风险教育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从2011年01月到2012年01月我院5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教育,同时收集我院未实施风险教育的5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缺陷、护理事故、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对比。  1.2 方法。  1.2.1 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
期刊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改革也随之被提上了日程,而医院药剂管理便成为医疗改革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将医院以往的药剂管理模式转变,使其能够与医疗实施相适应,已经逐渐的成为医疗改革的一项当务之急。可以说医院药剂管理对每位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均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医院药剂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现代医院药剂管理工作,旨在提高医院药剂管理水平。  关键词:现
期刊
摘要:药剂科是乡镇卫生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卫生院的医疗体制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因为各种不利的因素与消极影响,就我国目前的药剂管理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是相对比较滞后的,而这种滞后也使得患者对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怎样将传统观念进行转变,从而提高乡镇对药剂的管理就成了现在药剂管理工作者应该率先考虑的问题。从而针对现阶段我国乡镇卫生药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并针对
期刊
摘要: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和危害大等特点,在全球每年约有5亿人感染,22亿人口受到威胁,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建湖县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海之滨,近几年有散发性零星疟疾病人和输入性疟疾病人,属于基本消除疟疾地区。2012年元月至2013年元月,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疟疾病例5例,均为国外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均按防治要求,给予蒿青类药物进行了规范治疗,并进行了定期随访。经随访,用抗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  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急诊护士控制自身情绪,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使急诊护士及时调整心态,学会自我调试和自我减压,保持高效工作质量。  方法:分析急诊护士情绪变化原因和查找压力源。  结果:护理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急诊护士要不断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加强职业防护和风险管理,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工作热情来应对急诊复杂多变的就诊环境,确保服务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