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点,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以生活为主题,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统一的课程体系。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以进一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途径,都离不开教学素材。恰当运用教学素材,不仅有利于克服思想政治理论“大而空”的缺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生活现象演绎学科知识、用学科知识解读生活现象的学科素养和能力,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收集、整理和应用教学素材,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教学素材的积累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素材,从表现形式上看,一般有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四个类型;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是与教材知识紧密相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哲理故事、漫画、歌曲、典型案例,甚至是典型试题。
1.教学素材积累的途径
在笔者的实践中,教学素材的积累有三个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万家网”。
“读万卷书”。今天,我们要读的“万卷书”,可以是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专业书籍,也可以是非专业书籍,还可以是各种报纸杂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的内容。比如,看到报纸中关于“抗震救灾表彰大会”的报道,其中,有一个抗震救灾精神的表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笔者随手把这一表达写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空白处。又如,看杂志,看到钱钟书一句话,“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笔者立即把这句话写在《文化生活》第一课《体会文化》的空白处,因为这句话可以说明我们对文化“熟知并非真知”。
“行万里路”。教学需要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而激情的产生则建立在拥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因此,教师不能让教学资源枯竭,更不能用考试来要挟学生听课。所以,教师必须走出校门,在行路中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教师虽然很忙,但毕竟还有假期,可以或近或远地出门走走。一些学校,每年还会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期间,就是教师获得教学素材的机会。现在,大家条件都不错,外出时,挎个照相机,看到一些什么,觉得有意义,就拍张照片或者拍段视频。今年暑假,笔者到本市的一个农村示范村走了一趟,看到该村“公开墙”上有各家各户的卫生评比表,很能体现村民自治的内容,于是就用相机把这张表记录下来。同样是今年暑假,全家人去苏州、上海、昆山游玩,笔者拍摄了不少照片与视频,如能体现文化区域性的苏州园林、能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外滩景色和能体现文化习俗差异的炕式床铺。
“上万家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其信息量远远超过我们“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所能获得的。而其展现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既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动画、视频。在政治教学的专业网站里,教师还可以找到一些现成的课件,其中的素材更是符合教学需要。如何把这些素材收集为我所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上几个相对固定的网站,如新华网、CCTV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再加上本地教研室网站。上网时,看到的一些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便可以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如中秋节临近时,网上经常会讨论一些与《经济生活》有关的“天价”月饼问题,同时配有图片与相应的文字解说;如视频“毛泽东祖籍地——清漾毛氏文化村开门迎客”的报道,这个报道与《文化生活》中的第一课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内容相联系,能说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在政治教学的专业网站里找到各种相关的素材,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加以修改和运用。
2.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教学素材需要积累,但并不是信息的堆积,必须进行分类,有序存放。积累的大量教学素材如果没有进行整理,那么,我们需要时往往无法准确找到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素材。
首先,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体系进行素材库的建设,即设置10个文件夹,也就是4个必修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与6个选修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以4个必修内容为主。
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去粗取精,及时更新。在对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提炼观点;要把它及时融入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教案;要抓典型材料,并及时更新。思想政治课素材变化快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感受最深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此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
教学素材的使用
有了好的教学素材,还要考虑如何用好它们,让它们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教学主题,服务教学目标
教师选取的教学素材要突出针对性,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内容上与教学主题高度吻合,通过教学素材演绎学科知识,或者用教学素材例证学科知识,或者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其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结合我国某一传统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理解,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该内容时,“神七”载人航天活动刚刚结束,于是,笔者选择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这一文化现象。在教学中,笔者先展示了翟志刚身着“飞天”宇航服进行太空行走的图片,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利用敦煌飞天壁画、万户飞天画片简要回顾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通过三张简洁、直观的图片,不仅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符合现实典型,做到精益求精
典型的素材,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很强的说明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积累素材,不能追求多多益善,而要尽可能达到精益求精。
例如,在进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时,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利用“新中国前30年与后30年收入分配的特点”素材展开分析,针对前30年的特点,引出没有效率,无所谓公平,更不用说共同富裕,顺理成章地得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针对后30年的特点,说明只有效率,没有公平,会导致社会的动荡,谈不上发展,得出“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一个典型的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说明了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注重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提炼生活
基于生活的学习,不只是简单地了解生活,或以生活中的材料来论证知识、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善于提炼生活,善于创造生活。因此,教学素材的应用,还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双主体。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以问题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究并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思考生活、提炼思想,善于去伪存真,从现象深入本质,形成对现实生活准确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态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教学时,笔者利用了来自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的一个视频“安第斯山下的暗战”,把该视频分作两段:第一段,哥伦比亚军队进入厄瓜多尔境内打击以劳尔·雷耶斯为首的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场面,以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与委内瑞拉三个国家各自的反应;第二段,事情的前因后果。第一段视频播放后,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和教师的归纳,不仅很好地实现知识目标,而且,学生学会了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教教材的过程,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用教材教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广泛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从而保证教学取得成效。■
□编辑 王宇华
因此,如何收集、整理和应用教学素材,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教学素材的积累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素材,从表现形式上看,一般有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四个类型;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是与教材知识紧密相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哲理故事、漫画、歌曲、典型案例,甚至是典型试题。
1.教学素材积累的途径
在笔者的实践中,教学素材的积累有三个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万家网”。
“读万卷书”。今天,我们要读的“万卷书”,可以是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专业书籍,也可以是非专业书籍,还可以是各种报纸杂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的内容。比如,看到报纸中关于“抗震救灾表彰大会”的报道,其中,有一个抗震救灾精神的表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笔者随手把这一表达写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空白处。又如,看杂志,看到钱钟书一句话,“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笔者立即把这句话写在《文化生活》第一课《体会文化》的空白处,因为这句话可以说明我们对文化“熟知并非真知”。
“行万里路”。教学需要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而激情的产生则建立在拥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因此,教师不能让教学资源枯竭,更不能用考试来要挟学生听课。所以,教师必须走出校门,在行路中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教师虽然很忙,但毕竟还有假期,可以或近或远地出门走走。一些学校,每年还会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期间,就是教师获得教学素材的机会。现在,大家条件都不错,外出时,挎个照相机,看到一些什么,觉得有意义,就拍张照片或者拍段视频。今年暑假,笔者到本市的一个农村示范村走了一趟,看到该村“公开墙”上有各家各户的卫生评比表,很能体现村民自治的内容,于是就用相机把这张表记录下来。同样是今年暑假,全家人去苏州、上海、昆山游玩,笔者拍摄了不少照片与视频,如能体现文化区域性的苏州园林、能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外滩景色和能体现文化习俗差异的炕式床铺。
“上万家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其信息量远远超过我们“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所能获得的。而其展现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既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动画、视频。在政治教学的专业网站里,教师还可以找到一些现成的课件,其中的素材更是符合教学需要。如何把这些素材收集为我所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上几个相对固定的网站,如新华网、CCTV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再加上本地教研室网站。上网时,看到的一些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便可以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如中秋节临近时,网上经常会讨论一些与《经济生活》有关的“天价”月饼问题,同时配有图片与相应的文字解说;如视频“毛泽东祖籍地——清漾毛氏文化村开门迎客”的报道,这个报道与《文化生活》中的第一课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内容相联系,能说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在政治教学的专业网站里找到各种相关的素材,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加以修改和运用。
2.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教学素材需要积累,但并不是信息的堆积,必须进行分类,有序存放。积累的大量教学素材如果没有进行整理,那么,我们需要时往往无法准确找到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素材。
首先,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体系进行素材库的建设,即设置10个文件夹,也就是4个必修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与6个选修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以4个必修内容为主。
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去粗取精,及时更新。在对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提炼观点;要把它及时融入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教案;要抓典型材料,并及时更新。思想政治课素材变化快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感受最深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此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
教学素材的使用
有了好的教学素材,还要考虑如何用好它们,让它们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教学主题,服务教学目标
教师选取的教学素材要突出针对性,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内容上与教学主题高度吻合,通过教学素材演绎学科知识,或者用教学素材例证学科知识,或者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其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结合我国某一传统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理解,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该内容时,“神七”载人航天活动刚刚结束,于是,笔者选择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这一文化现象。在教学中,笔者先展示了翟志刚身着“飞天”宇航服进行太空行走的图片,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利用敦煌飞天壁画、万户飞天画片简要回顾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通过三张简洁、直观的图片,不仅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符合现实典型,做到精益求精
典型的素材,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很强的说明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积累素材,不能追求多多益善,而要尽可能达到精益求精。
例如,在进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时,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利用“新中国前30年与后30年收入分配的特点”素材展开分析,针对前30年的特点,引出没有效率,无所谓公平,更不用说共同富裕,顺理成章地得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针对后30年的特点,说明只有效率,没有公平,会导致社会的动荡,谈不上发展,得出“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一个典型的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说明了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注重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提炼生活
基于生活的学习,不只是简单地了解生活,或以生活中的材料来论证知识、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善于提炼生活,善于创造生活。因此,教学素材的应用,还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双主体。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以问题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究并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思考生活、提炼思想,善于去伪存真,从现象深入本质,形成对现实生活准确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态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教学时,笔者利用了来自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的一个视频“安第斯山下的暗战”,把该视频分作两段:第一段,哥伦比亚军队进入厄瓜多尔境内打击以劳尔·雷耶斯为首的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场面,以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与委内瑞拉三个国家各自的反应;第二段,事情的前因后果。第一段视频播放后,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和教师的归纳,不仅很好地实现知识目标,而且,学生学会了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教教材的过程,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用教材教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广泛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从而保证教学取得成效。■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