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n85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那么,领导干部应该如何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呢?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有着怎样的启迪、借鉴作用?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哲学博士郭继承(以下简称“郭”)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
  腐败是没有管好自己的人性之“恶”
  记:从国内外历史来看,腐败现象与反腐败斗争为什么一直存在?如何從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进行认识?
  郭: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是人类对人性的自我检视、自我革命和自我升华,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严重性和持久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有缓一缓、歇一歇、松一松的想法和做法。
  如何认识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决定我们对待腐败问题的抉择和方针。腐败和社会制度、阶级等因素固然有一定关系,但从根源上看,腐败来自人性的弱点,反腐败斗争实质上是人类对人性的自我检视、自我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净化和自我革命。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人在,人性的弱点就会产生副作用,腐败现象就会发生,腐败与反腐败会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
  关于人性,古往今来有很多讨论,简单将人性定义为“善”或者“恶”,都不符合人性的实际。中国的典籍《尚书》有一篇文章《大禹谟》,其中有这样四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很好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理解。
  《尚书》所谓“人心”,实际上是指人性之中的弱点,比如好色、贪财、自私、好名等等。人性的弱点是一个客观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贪赃枉法以至于身陷囹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约束人性的弱点,结果导致人性的弱点膨胀和释放,最终害人害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人心惟危”。而“道心”则是指人性之中积极向上的力量。仁爱、通达、开明、包容、奉献等人类美好的品质,都来自人性之中的“道心”。
  “人心”和“道心”的交织,决定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大家看国家纪检监察部门公布的反腐败案件,不少落马的领导干部并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不懂党纪国法,关键是在财、色、名利、地位等诱惑面前,人性的弱点占上风,没能管好自己。
  记:您认为人性的弱点与腐败现象息息相关?
  郭:是的。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任何对人性简单的结论和判断都是幼稚且不符合实际的。人性异常复杂,在各种因素交织下,有可能呈现“善”的一面,也有可能呈现“恶”的一面。关键是一个社会通过综合施治与多管齐下,把人性之中的哪一种力量激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是一种永恒的较量,就看人们能否拿出决心、勇气和好的办法、措施来整治腐败现象。换而言之,人性的现实和复杂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永远没有终点,那种认为反腐败斗争可以在一定时候歇一歇的想法,没有“人性”的支撑,在现实中更加危险。
  可以说,对于人性的弱点,如果光靠制度、纪律、规矩等“篱笆”,不可能完全消除它的消极因素。一旦对反腐败斗争麻痹大意,或者是人为松懈,势必带来报复性的反弹。因此,将人性的弱点遏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减少腐败对社会发展和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影响,肯定会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我们需要意识到腐败的根本来自人性的弱点,任何时候都要警钟长鸣、多管齐下,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否则腐败一旦形成风气,尾大不掉,最终必然导致整个事业垮塌,导致亡党亡国。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廉政建设经验
  记: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
  郭: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安定的方法,孟子的回答是“定于一”。中国几千年治国理政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国家要长治久安,国运昌隆,人民安居乐业,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把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为了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造千秋伟业的历史征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承担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放置在中华民族创造千秋伟业的大局中看待,才能更好地看清楚这项事业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千秋伟业,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承担使命,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干净担当、廉洁为民,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以自己过硬的作风和铁一样的纪律,赢得全体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从事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同志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站在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生死存亡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矢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保驾护航!全体干部、党员更要严格自律,绝不可有松一松、停一停的想法,永远以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公务员。
  需要注意的是,腐败现象也有一个不断演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腐败现象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做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就要与时俱进,能够敏锐发现新的腐败现象,诸如尸位素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消极懈怠、精致的利己主义等不良政风、变相腐败,做到露头就打,防惩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确保社会风清气正,人民心情舒畅,党和政府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记:关于如何做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郭:我们还要创造性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当下,建设廉洁为民、干净担当、风清气正的政风。但现实中,对这个问题仍存有两种值得警惕的错误倾向:有些人过于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仿佛加强道德教育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也有另外一些人,认为法律和制度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仿佛只要加强法治建设,所有的问题就可以烟消云散。事实上,无论是过于强调道德作用,还是过于强调法治的作用,都是偏执一端,都无法有效地做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建立在对人性的全面理解之上,既要有力地防范人性之中的弱点,又要启发人性之中积极向上的力量。孟子曾经有一句话,“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实际上给我们如何开展好反腐败工作做出了指导。面对人性的弱点,诸如贪财、好色、虚荣、攀比、追名逐利等等,决不可放松防范。如果仅仅依靠道德说教,无法有效地遏制人性的弱点,因此可以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对人性的弱点做好全方位的防护,做到有恶必惩,有罪必究,并尽可能地为人性的弱点扎上篱笆,使得人性弱点没有侵害社会秩序的机会。
  可是,我们要看到另外一方面,即法律制度的作用重在事后调节,往往是行为发生了再进行干预和惩治,这种滞后性使得我们在如何减少腐败问题上存在一些漏洞。在这个问题上,文化、道德、信仰等建设就显得无比重要。中纪委曾经对反腐败的目标做出了三个概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其中,不敢腐,重在通过事后的惩治以儆效尤;不能腐,重在制度建构扎紧公权力的篱笆,看紧人性的弱点;不想腐,那就要在腐败行为发生前下功夫,在一个人起心动念的地方下功夫,通过文化、道德、信仰等教育,提高境界、净化心灵、不忘初心,廉洁自律,从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反腐要把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起来
  记: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培育良好的官德,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郭:在如何提升官德的问题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有独特的优势。如果单纯依靠制度,再严密的制度也管不住一个人的自私心。个别领导干部的说谎造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人民漠不关心、对工作消极懈怠等不良为政风气,就是其表现。如何应对这些官德问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考和智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尸位素餐、阳奉阴违、对人民群众漠不关心、不找关系不拿钱不办事等官德和违反乱纪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人生境界问题,是价值觀、人生观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制度上做好设计,通过有效发挥人民的监督力量等措施防范不良政风,同时还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政风建设。
  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背后,实际上体现的是孔子这一生的初心和最高价值:求道、弘道。有了这个初心和最高价值,孔子就有了判断和取舍一切的标准和尺度。凡是不符合道义的东西,再大的诱惑也坚决抵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符合道义的事,遇再大的考验也要勇往直前,甚至“杀身成仁”。
  对于干部队伍,首要的就是追问初心和最高价值是什么。如果做官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解决体制内身份,那么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反之,如果做官就是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有了这样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才有了抵制诱惑、坚守初心的定力和境界。
  因此,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是一项关系执政党政治生命、关系国运兴衰成败的大事,务必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任何时候都要警钟长鸣,决不可有任何侥幸懈怠!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将法治、道德、文化、信仰、发挥人民的监督力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良好的党风、政风和官德建设,确保社会风清气正。
  记:能否结合您的实际工作进一步谈谈具体做法?
  郭:我曾经给某地政法委的同志授课,曾建议政法委也要把工作前置:对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从而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这是事后干预;未雨绸缪,平时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影响和教育干部群众,使得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深入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而坚定地做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支持者、拥护者。反之,如果没有有效的事前干预,而是一味通过强制手段解决问题,不仅效果很差,还容易激化矛盾、事与愿违,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此,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要把法治和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子看,要注重文化、道德、信仰等建设,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做到干净担当,从而有效减少腐败现象发生,这就是不想腐的内涵;同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扎紧制度的篱笆防范人性的弱点和管理的漏洞,对屡教不改、以身试法的贪腐分子,必须严加惩治,从而维护社会公正,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这就是夯实不能腐、不敢腐的具体举措。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代社会更看重人才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基于此,以下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进行研究。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化学这门学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課本基础知识,二是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手、脑、眼、心,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综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学科具体内容与教学目标,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通过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与正确的行为习惯。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学案,融入生活化德育素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更加
期刊
数感指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和反应,这是一种主动能力,类似于直觉,同时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学生如果掌握了数感,就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进行数字计算,进而有效地提升综合数学能力,对培养数学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数感的意义  很多数学问题都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中涉及的距离、温度、数量、价格等都包含数学。如果学生能增强对数字的敏感度,就能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例如,500个
期刊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务必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赶考”路。  从严治党提振民心  治国必先治党,治
期刊
本刊讯(本刊记者 夏镇龙)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7月23日至25日,由清风杂志社、清风书画院、长沙白沙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星沙算中心主办,湖南图书馆协办,在湖南图书馆隆重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白沙液杯’书画展”,展出了一批湖南知名书画艺术家的140多幅优秀书画作品。  7月23日上午9:30,书画展开幕式在湖南图书馆隆重拉开了序幕。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巡视员、清风书画院院长宋军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幼儿的学习可以说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的。游戏中的学习可大致分为四点:第一,重新认识游戏中的学习;第二,打破材料的限制;第三,反思对材料的选择;第四,以幼儿为中心摆放材料。本文的研究方向放在游戏的材料上。  幼儿游戏的重新思考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随着小班幼儿逐渐适应入园生活,他们慢慢会对游戏有要求。因此,
期刊
微课程是在幼儿中生成的个性化课程。微课程不仅体现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生成意识,還支持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中引领幼儿走向深度学习呢?笔者将以“探秘香樟”的微课程为例,进行班级微课程的实践初探。  追随幼儿兴趣,捕捉热点话题  初春时节,我任教的昆山市机关幼儿园内飘落的香樟树叶和掉落的果实成为幼儿嬉戏玩耍的首选,在游戏的同时,幼儿在思考:“这是什么树的叶子?为什么
期刊
一个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在与同学打闹时头被砸了一个包,老师赶紧将他送至医院,经检查伤情并不严重。他的母亲得到通知,怒气冲冲地赶到医院,看见头上包着纱布的孩子一下子昏厥过去,后来劈头盖脸地责怪老师没尽到看护的职责。这孩子的班主任同我交流:明明只是擦破皮,没想到家长反应这么大,是不是有些过分溺爱孩子了?  听了这番话,我反问他:家长疼爱孩子不是再正常不过吗?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什么在这个孩子身
期刊
《淮南子·人间训》说:“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所谓“敬小慎微”,是说对待细小之事也持谨慎的态度,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尤其面对私利,是否慎微,关乎着一个人的品行操守,只有慎微,方能行稳致远,正应了《老子》“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道理。  慎微,就是做人须注重小节、细节,凡事皆存防微杜渐之心。微者,细小、轻微也。细小,可以渐变向大;轻微,也能衍化成严重。然而,倘若头
期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和成长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情感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尝试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巧用生活热点,提高课堂的吸引力。长期以来,情景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各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被广泛运用,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賴课本资源。诚然,课本中的案例素材符合学生认知和经验水平,亦是契合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