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诱导的裸鼠代谢综合征模型中结肠癌移植瘤生长和瘤内微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裸鼠代谢综合征模型中结肠癌移植瘤生长和瘤内微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 高脂饮食(脂肪供能45.0%)与普通饮食(脂肪供能13.8%)分别喂养BALB/C雌性裸鼠12周(每组15只).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结肠癌SW480细胞株建立皮下移植瘤,监测肿瘤生长4周,并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肿瘤.实验终点时,检测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分离并称取腹腔内脏脂肪、腹部皮下脂肪、肝脏及移植瘤的质量,分析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1表达的组间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裸鼠体质量、血糖、TG、TC、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含量均明显升高(t=2.91、4.12、4.43、3.92、3.77、4.02.P均(0.05),日均能量摄入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2.34,P<0.05).两组肝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但高脂饮食组肝脏组织HE染色可见明显脂质空泡.高脂饮食组裸鼠移植瘤平均光子数、瘤体体积和质量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8.84、2.48、2.86,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移植瘤内PCNA强阳性率为80.00%,微血管密度为(25.75±0.96)/高倍镜视野,均高于普通饮食组[分别为14.29%和(13.33±1.53)/高倍镜视野);x2 =12.52,t=13.35,P均<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裸鼠代谢综合征模型中,结肠癌移植瘤生长较快,瘤体内微血管密度较大。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家研究中心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3次多潘立酮(10 mg)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早午饭后各予1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含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治疗.
患者女,32岁,腹泻3周.患者3周来无明显诱因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次数由每日2~3次渐增至每日7~8次,伴上腹阵发隐痛,体温由37.5℃渐升至39℃,夜间可降至正常,伴盗汗.外院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炎.外院第1次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第2次肠镜检查示盲肠、升结肠、直肠黏膜溃疡伴弥漫性充血、水肿(图1),病理检查示盲肠、升结肠、直肠黏膜组织慢性炎(活动期).入院行体格检查未发现异
期刊
"丰富的间质"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特征性表型,其结缔组织显著增生、渗透并包裹肿瘤.间质是动态变化的,纤维母细胞、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PSC)、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
期刊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的变化。方法收集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HRM检测并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压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Ⅰ型5例,以男性为主;Ⅱ型18例,女性多于男性;Ⅲ型1例,为男性。Ⅰ型患者体质量减轻的发生率高于Ⅱ型(X^2=6.97,P=0.008),Ⅰ型患者胸痛和食物反流的发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膜受体.实体肿瘤细胞膜上"异位"表达的VEGFR-1激活可增加肿瘤细胞侵袭力[1].核转录因子Snail参与介导胰腺癌和乳腺癌细胞中VEGFR-1活化引起的肿瘤侵袭力增加.本研究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VEGFR-1、Snail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
期刊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人血浆及粪便中微小RNA-92a-1(miRNA-92a-1)表达水平作为结直肠肿瘤筛查标志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10月间60例结直肠癌患者、23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及血浆标本,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miRNA-92a-1的表达水平.组间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然后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指慢性肝病患者无明显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和血生物化学检测异常,按4级分类法不属于肝性脑病范围,仅能通过精细的智能精神状态检查和(或)电生理检测才能诊断的肝性脑病[1].前期研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发现MHE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2].为进一步观察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本研究对MHE患者进行主观睡眠质量调查,分析其心理因素并探
期刊
患者女,25岁,因体检发现脾大1周入住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体检发现,颈部可触及细小肿大淋巴结,脾肋下一指,余无阳性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ESR、PT、肝肾功能、电解质、T淋巴细胞、白细胞形态、免疫球蛋白均无明显异常。
期刊
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必须根除Hp已成为共识[1-2].近年来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传统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逐渐下降.本研究观察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序贯疗法根除Hp的效果,以期提高Hp根除疗效。
期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份CRC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对线粒体ND1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计算mtDNA拷贝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判断患者的预后.结果 CRC组织的mtDNA平均拷贝数/细胞数为108.60±20.11,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为153.68±25.72,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