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状元资本家——张謇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张謇筹创的大生纱厂,是中国民族工业初创时期最成功的一个棉纺织企业,张謇经营大生纱厂的主要诀窍在于:善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管理严格;发展规模经营;实施灵活的市场策略;把股东的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等。这些独特的经营之道是大生纱厂成功的主要原因。
  
  建工厂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大生纱厂变成“绅领商办”性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土动工,1899年正式投产,纺出了第一缕棉纱。
  按计划,张謇本来是准备兴建9个纱厂,后因种种原因未果。张謇竭力建好大生一厂,不断投资扩大规模,纱锭由投产时的2万多锭增到6万锭,并增置了织布车间。到1926年,大生四个厂共有纱绽16万360枚,布机1580台,自有资本708.4万元,为建厂时的10倍,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纺织企业。
  
  修棉田
  
  困难和挫折锻炼了张謇的意志,也激励着他向更加宏伟的目标前进。随着棉纱的畅销,棉花的价格也在天天上涨,张謇认为,如果能够拥有自己的棉田,不就可以不受棉花市场的牵制了吗?他决定,建立一个垦牧公司,把南通吕四沿海的荒滩改造成棉田,自己种棉花自己用。在经过与几位老朋友商量后,张謇再次拜访两江总督刘坤一,要求将沿海荒弃的滩涂划给他们办个农牧垦殖场,使工商农牧形成一个系统。刘坤一当即表示支持,让张謇以他的名义写一份奏章给朝廷。这份奏章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复,1900年9月,通海垦牧公司正式开始筹备。
  对于土壤改良,张謇提出的措施也颇独特。先在划定好的田地四周筑埂储雨水,冲消盐分后再排于河中,称为“蓄淡”。蓄淡相当长时间后,才种植耐盐的芦苇、苜蓿,称“种青”,再经护堤与种青数年后才开始种植棉花,并且为了让已垦田地保持肥力,张謇规定一年时间里只能种大豆和棉花。1910年后,垦牧公司开始收益,据不完整资料统计,公司自垦田平均每年向纱厂提供棉花12000担左右。张謇首创垦牧公司自营原料基地的做法,为纺织行业树立了仿效的样板。此后,黄海之滨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大大小小40余家盐垦公司,拥有土地2000余万亩,开发种植的土地达到400余万亩,年产棉花60余万担,为棉纺工业开辟了新的棉花来源。
  张謇创办垦植事业,坚持与改良棉花品种相结合,引进优良棉种。为此,张謇花8年时间,收集世界各地150个棉种,供种植研究,并不惜耗资购地辟实验农场、苗圃,购置仪器,设立化验室。
  
  独占鳌头
  
  除了兴办垦牧公司,张謇还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首先原棉加工后会留下大量的棉籽。棉籽含油量高,既可作食用油,也可作工业原料。但按传统的办法榨油,出油率很低,而且从上海来收购棉籽的油厂把收购价格压得很低,导致许多棉农往往直接将棉籽作肥料,造成极大的浪费。1903年,张謇决定由大生纱厂直接出资购买新式榨油机,在唐家闸建立广生油厂,榨出的油经纯净后卖给农民食用,油下脚料卖给肥皂厂作原料,棉饼则用作肥料。
  其次,考虑到纱厂的机器经常要修理,张謇认为必须要有自己的修理工厂。1905年,他开始筹建铸造厂。1906年又投资22万两白银,购置各种车床、冲床、化铁炉等设备,建起一个机器制造厂,名为“资生铁厂”,取“资助大生”之意,该厂主要为大生厂修配机器,前后为大生系统各企业制造各种纺织机械1500多台。此外,还为农垦公司修造机器,并制造载重数十吨的大小轮船10多艘。
  而大生纱厂建成之初,厂内的小型发电机组仅能供本厂照明,不能用于生产。1916年,张謇在如皋和唐家闸建立了两个小型发电厂,称为“通明公司”。1920年,大生厂又投资在天生港建立一座较大的火力发电厂,使纱厂部分机器改为电力牵动,并解决了南通的照明问题。
  南通的东面和北面临海,南濒长江,离上海虽仅百里,却因水路阻隔,交通不便。南通各纱厂所用的机器设备、燃料等,都要从上海运来,而生产的棉纱、布匹也都运往上海销售或转口。张謇在筹建大生纱厂时,便购买了一艘轮船,成立了大生轮船公司,专为纱厂服务。大生纱厂投产后,张謇于1904年把大生轮船公司扩展为大达轮船公司,除扩建原先南通的天生码头外,又在上海修建了大达码头,先后添置了7条大型江轮,张謇还在唐家闸开办了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拥有20条客货轮,15条拖轮。
  在南通创办了许多企业后,张謇对外的资金往来日多。但是,当时南通只有老式的钱庄,没有一家新式银行,业务往来很不方便。因此,他一直考虑自己开设一家银行。1919年,他在南通正式成立了淮海实业银行,由其长子张孝若任总经理,并在上海、汉口、扬州、南京、苏州、镇江、海门等地设立分行,在盐城、东台等地设立分理行或办事处。淮海实业银行成了张謇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机构。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个,形成了一个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企业群,在东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的新兴的民族资本集团。
  而在兴办实业之外,张謇一生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办教育了。他认为教育也是救国救民的重要手段,要想国家富强,人民就得掌握知识,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创办学校
  
  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生产技术十分薄弱,因此遇事就要依赖洋人。
  对此,张謇深感中国缺乏纺织工程方面的人才,他认为,如果事事依赖洋人,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技术、经济实权操纵在他人之手,纺织业的发展处处受到牵制。张謇把发展中国纺织工业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技术人员身上。“纺织需纺织专门人才。”他决心建立纺织专门学校的作用在于培养专门人才,以掌握和发展近代机器纺织工业。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虽然刘坤一极力赞成,但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却极力阻挠。张謇叹息不已,决定与罗叔韫、汤寿潜等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资助可成。同年七月九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1907年张謇又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1912年4月,张謇在大生纱厂附设纺织传习所,开设时仅一个班,十多个学生。是年秋,规模扩大,改称南通纺织学校,聘请日籍教员和中国留美学生任教。中国纺织领域以学校形式大规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此而始,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壮大了我国纺织工业技术队伍,打破了“洋人”对纺织技术的垄断。
  1927年,纺织专门学校更名为南通纺织大学,1928年与南通医科大学、南通农科大学合并成南通大学,1930年又更名为南通学院,设纺织科一个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时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即现在中国纺织大学的前身。
  随着事业的一步步延伸,张謇的经济事业达到了顶峰,1921年大生资本集团在全盛时期资本总额2480余万两白银。
  但随后情形急转直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特别是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同时由于大生资本集团历年盈余分配过巨,影响了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提留,陈旧的机器长期得不到更新;而且大生的投资面过广,一战过后汇率变动,造成大生买入机器的成本大增;加上大股东挪用巨额资金和无度开支,几大因素造成了大生纱厂负债累累,资金枯竭,原料缺乏,生产几陷于停頓。
  1922年起,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连年亏蚀,债务不断增加;一厂结亏为39万多两,负债总额达到1242万余两,二厂结亏为31万多两,负债总额也达352万两。从此大生资本集团迅速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到1925年,大生资本集团的情况愈益恶化,当年7月,由上海方面的中国、交通、金城、上海四家银行和永丰、永聚钱庄组成的债权人团全面接管了大生企业,张謇被迫把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
  民国十五年七月十七日(1926年8月24日)处暑,张謇病逝于南通。
其他文献
针对手足口病疫情,广西卫生厅现在已经公布了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最新方案,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体质,选择最适合的药方进行预防。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病变棘突旁纵形小切口改良微创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主动训练加中药瘀麻痛消汤治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李诗佳)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部长级会议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深入贯彻
目的: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
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进出口额在我国总进出口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丰富与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是我国对外贸
近几年,全球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张,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等都是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结果,如今许多全球知名的企业,都热衷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社会责任与环境成本在西方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要成功,不仅应当遵守法律规定,而且应当以有利于市民、本地区以及全社会的形式,在经济、环境、社会问题等方面做到不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1978年以来长期没有解决的理论问题,虽然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以后结束了无谓的争论。但是在思想理论界并没有一锤定音,只要有风吹草动,必将风声再起。  近期以来,中国经济学界正面临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的挑战。28年的改革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社会上却不断有对改革不满和批评的声浪?这种倾向值
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电荒、煤荒,煤电油运价格一路攀升,导致部分地方出现大量盲目投资。虽然国家实行了第五轮宏观调控,并多次亮起“红灯”,但由于投资建设的惯性作用,目前,在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背后,一批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过剩势头上升迅猛,涉及行业越来越多,危害和影响日趋严重,对中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供强求弱,产能出现过剩苗头    2005年年底,商务部发布的《60
企业在与员工的互动关系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和巨大权力,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企业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只利用权力谋求自身利益而忽略员工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损害员工与社会的利益,企业自身也必然受到权力的反噬。    企业员工权力的表现与本质      在企业与员工的互动关系中,企业往往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①,这一点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的实现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企业既拥有是否雇用员工、在多长时间内雇